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韩盛玺

双月刊

1672-6170

syyylc@vip.sina.com

028-87714683

610072

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2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Journal 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个综合性的医学杂志,由201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其中由3名院士担任本刊名誉主编, 学术委员和编委由全国医学领域各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γ-突触核蛋白检测在老年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朱付英李瑾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 II)、γ-突触核蛋白(SNCG)检测在老年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98 例老年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经内窥镜检查与病理证实,分为早癌组与癌前病变组,并取同期 50 例老年胃镜良性病变者为胃镜良性病变组,检测其血清G-17、PGI、PG II及SNC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17、PG I/PG II联合SNCG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效能.结果 早癌组血清G-17、SNCG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且癌前病变组高于胃镜良性病变组(P<0.05);早癌组血清PGI水平、PG I/PG II显著低于其余两组,且癌前病变组显著低于胃镜良性病变组(P<0.05);PGI与G-17、SNCG呈负相关(P<0.05),G-17 与SNCG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四项联合诊断敏感度为 93.4%、特异度为 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大于G-17、PGI、PG I/PG II及SNCG单独诊断(0.960、0.824、0.810、0.961).结论 血清G-17、PGI、PGI/PG II联合SNCG检测对老年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诊断效能.

    老年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γ-突触核蛋白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对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炎性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

    李俊罗国松郑英俊王学文...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恶心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20 年7 月至2022 年6 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老年MOJ患者102 例临床资料,根据胆管支架置入方式分为ERCP组(54 例)与PTCD组(48 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与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肝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ERCP组低位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高于 PTCD组(χ2 =4.193,4.877,P<0.05);CD3+、CD4+、CD4+/CD8+高于PTCD组,CD8+低于PTCD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PTCD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低于PTCD组(P<0.05);导管堵塞等并发症7.41%低于PTCD组22.92%(χ2 =4.873,P<0.05).结论 ERCP胆管支架置入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等因素有关.

    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置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免疫炎性反应肝功能

    巴氏球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徐倩张航王梁朱冬燕...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巴氏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冲击波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 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共治疗4 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进行量表评估.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Schober试验距离及指地距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 功能障碍量表(RMDQ)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并观察两组3 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两组VAS、指地距离、ODI和RM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chober试验距离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 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 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 巴氏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结合冲击波可以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脊柱的活动度,缓解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长期疗效佳,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冲击波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冲击波稳定性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对鼾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思漫牛越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对鼾症患儿睡眠质量及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6 例鼾症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研究组采取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切除腺样体与扁桃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应激反应指标、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疼痛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7%、9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外周血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硝基酪氨酸(3-NT)水平显著较低(P<0.05),抗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DA、3-NT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6 个月,研究组OSA-18 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总分低于对照组,睡眠障碍、身体症状、情绪不佳、白天功能、对监护人的影响等五个维度得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相比,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腺样体,改善鼾症、提高生活质量.

    鼾症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切除术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史金麟敖利张亚萍唐晓磊...
    15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后恢复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 例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S组)和对照组(C组).ES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开始前5 min时静脉注射0.1 mg/kg艾司氯胺酮,C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中及术后两组患者麻醉和镇痛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术中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组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C组(P<0.05);拔管后 6h、1d、3d,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ES组MMSE评分高于C组(P<0.05);术后1、3d ES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C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艾司氯胺酮老年认知功能胸腔镜手术

    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技术对慢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价值的研究

    高洁付明欢陶雪飞陈晓涵...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技术(FFRCT)指导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治疗的价值.方法 纳入150 例稳定胸痛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C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ICA组、FFR组及FFRCT组各50 例.ICA组根据冠脉造影提示狭窄≥70%的病变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FFR组对冠脉造影提示狭窄≥50%且FFR值<0.75 的病变行PCI,FFRCT组对冠脉造影提示狭窄≥50%且CTFFR值<0.75 的病变行PCI.对上述纳入研究的患者在 1、3、6、12 个月分别通过访视、电话或病历查阅进行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靶向及非靶向血管PCI、心绞痛复发及心力衰竭等.结果 相对于FFR组,FFRCT组诊断C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873,95%CI 0.762~0.984,Cut-off值0.82.相对于 ICA 组,FFR 组及 FFRCT 组指导的介入治疗支架数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FR 组与FFRCT组之间的支架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RCT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ICA组和FFR组(P<0.05).结论 FFRCT诊断CCS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明显降低支架植入数量,减少C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无创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技术慢性冠脉综合征人工智能心血管不良事件

    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预测研究进展

    郑佳玉于明星张娜娜陈春燕...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的预测较困难,导致癫痫的早期诊断存在难度.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脑电图异常如慢波增加、双侧不对称或正常睡眠波消失、癫痫样放电,神经影像学异常如白质软化、胶质增生、脑软化、任何灰质病变、肿块病变、出血、血管病变、海马异常,睡眠时首次痫性发作,癫痫家族史等均可显著增加再发风险,同时发现一些可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血清催乳素、S100B、白细胞介素-6 等对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后再发风险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对癫痫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癫痫预测再发风险脑电图首次非诱发性痫性发作

    早期稽留流产的治疗进展

    张双王滟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早期稽留流产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绝对数逐年增加.因患者胎盘组织机化紧密粘连于子宫壁,不易被剥离;另一方面因患者性激素不足,子宫收缩力降低,死胎不易排出而稽留宫腔,极易发生流产不全、流产感染;不仅如此,稽留流产还可诱发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面对此病需积极治疗.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的治疗方法多样,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早期稽留流产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型和表达水平预测肝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蒲默邓颖古春熊伟...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类型为肝细胞肝癌,约80%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理想治疗手段,故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监测非常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及其VEGFR-2 的水平检测在肝癌诊疗过程中可对其实施全阶段监测,提前进行肝癌进展的干预,指定合理的预后复查,将有助于降低肝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率,改善长期生存率.本文对CTC及其VEGFR-2 分型和表达水平预测肝癌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VEGFR-2

    JAK抑制剂用于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进展

    王泽蓉陈心传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过去几十年预处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等方面的进步提高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皮质类固醇是 GVHD 的标准一线治疗,然而,患者常常对类固醇耐药或依赖,需要新的二线治疗方案来改善治疗结果.JAK 抑制剂是口服活性的 Janus 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广泛参与免疫反应、炎症过程、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独特的抗 GVHD 作用,甚至还可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效应,减少类固醇依赖性并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GVHD患者,本文将就JAK抑制剂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应用策略及问题展开讨论.

    JAK抑制剂芦可替尼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