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时珍国医国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

朱保华 周虹

月刊

1008-0805

shizhenchina@163.com

0714-6224836;6225102

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大道874号

时珍国医国药/Journal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为特色,以探讨研究中医药传统学术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为重点,坚持“二为”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是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生产专业人员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交流工作经验的园地,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髓健骨胶囊对酒精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IL-6、TNF-α因子的影响

    田圣雨谭福柱申意伟耿慧春...
    1670-1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髓健骨胶囊对治疗酒精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IL-6、TNF-α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54例符合AO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予患者口服碳酸钙维D3、生髓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予患者口服碳酸钙维D3与阿仑膦酸钠片,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和左髋BMD骨密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和左髋BMD骨密度分别为(0。757±0。018)、(0。646±0。028)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43±0。022)、(0。632±0。014)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 IL-6、TNF-α 分别为(44。90±10。16)、(59。53±9。35)n 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97±10。48)、(77。89±10。6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髓健骨胶囊对于治疗酒精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明确,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椎和左髋BMD骨密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中IL-6和TNF-α的浓度从而影响骨吸收。

    生髓健骨胶囊酒精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调平归源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张艺李婷婷刘云裴蓓...
    1672-1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以"调平归源"为论治思想的脾胃培源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从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治疗的CAG患者,其中100例通过脾胃培源方治疗,另外100例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1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24周后中医症候积分、胃镜病理积分、病理疗效等指标情况。结果 中医症状积分:12周及24周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病理:24周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调平归源"法则的脾胃培源方能够改善CAG患者中医症状,缓解萎缩、肠化等病理表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调平归源法脾胃培源方慢性萎缩性胃炎近远期疗效

    717解毒合剂联合九味消肿拔毒散治疗蝮蛇咬伤临床疗效观察

    邱雪辉万乐吴卓航严张仁...
    1676-1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717解毒合剂内服联合九味消肿拔毒散外敷治疗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收治的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蝮蛇咬伤患者,使用统计软件随机将120例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每日另口服717解毒合剂1剂和九味消肿拔毒散外敷2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局部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消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中PLA2(磷脂酶A2)和PGE2(前列腺素E2)水平变化,评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717解毒合剂内服联合九味消肿拔毒散外敷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及前后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局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肿胀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疼痛和肿胀缓解更明显,且治疗组在局部疼痛的消退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PGE2水平均明显升高,但在治疗的各阶段(第1、3、7天),治疗组PLA2水平下降程度和PGE2水平升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717解毒合剂内服联合九味消肿拔毒散外敷能够显著提高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明显改善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分析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PLA2、PGE2水平,以抑制蝮蛇咬伤后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断炎症通路等有关。

    717解毒合剂九味消肿拔毒散蝮蛇咬伤PLA2PGE2

    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消渴郁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方威王焕萍朱红霞高阳...
    1679-1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消渴郁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消渴郁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完成32例,对照组34例,完成32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服用乌灵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HAMD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2hPG、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HbA1c、HOMA-IR、ISI明显下降(P<0。05),FPG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6、TNF-α、MDA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水平上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灵胶囊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消渴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对β细胞功能恢复和血糖的控制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6、TNF-α、MDA、SOD水平有关。

    2型糖尿病抑郁乌灵胶囊炎症因子氧化应激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八髎灸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唐小玲徐莎
    1682-1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子午流注学说进行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八髎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60例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辰时灌肠,观察组每周给予一次午时中药隔姜八髎灸,疗程均为21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和治疗3周后的证候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疗程结束时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择时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隔姜八髎灸,能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证候评分,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子午流注中药保留灌肠八髎灸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伍洲梁柴诚诚孟令萃陈淑敏...
    1685-1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腹部脂肪厚度、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糖脂代谢的影响,为针对性改善PCOS的内脏脂肪含量和代谢相关并发症提供针灸配穴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位于躯干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位于四肢的非经非穴针灸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腰围(WC)、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B超测量的腹部脂肪厚度、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LAP、VAI、腹腔脂肪、肝前脂肪、皮下脂肪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O-MA-IR、E2高于对照组,TG、体重、BMI、T及L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PCOS患者身体状态与内脏脂肪含量,提高性激素水平,还可降低其代谢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临床价值显著。

    俞募配穴多囊卵巢综合征内脏脂肪含量脂质蓄积指数内脏脂肪指数针灸

    基于"肾主骨生髓"探讨补肾法贯穿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骨折三期辨证治疗的意义

    周泽霖卓航招文华伍子贤...
    1688-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以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骨折延迟愈合为特点并多发于老年人的骨骼系统疾病。中医骨折的三期辨证是中医骨折疾病内治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包括早期以"活血止痛"、中期以"接骨续筋"、后期以"补肾壮骨"为法。传统骨折仅在晚期采用"补肾壮骨"为治疗原则,笔者提出"补肾法应贯穿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骨折治疗三期",主要论述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的发展、"肾主骨生髓"理论对中医药治疗骨折的指导、从骨宏观和微观环境的角度探讨补肾法对骨修复的促进作用和贯穿骨质疏松性骨折三期辨证的意义、进一步指导通过补肾法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挥功能来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骨折,并对其三期辨证未来的发展与挑战进行展望。

    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性骨折补肾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医骨折三期辨证骨痿骨折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和"法论治肿瘤思辨

    胡艳娥张龙飞蒋义芳任益锋...
    1692-1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是包含物质、能量、信息不同层级的生命体,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维、动态、交互的复杂机制。"和"作为对生命实现内稳态全过程的高度概括及对多样化异质对立物象之间迭代有效刻画的本质属性,为应对肿瘤错综复杂甚至矛盾的病机及证候群提供了全局视野。复杂性科学旨在揭示和解释复杂系统的生成、演化和发展规律及自组织性、开放性、整体涌现性和非线性等特征,不仅契合了"和"法的内在需求,在回答肿瘤这一复杂生命系统背后的诸多问题时亦显示出相当的潜力。在复杂性科学视域下重新审视肿瘤的生命本质,解析肿瘤"不和"的病机实质内涵,厘清"和"法防治肿瘤的内涵及外延,阐明肿瘤临证和法缓治、制方尚"和"的必要性及内在机理,为肿瘤的综合防治、系统研究、多因素复合模型构建、疗效标准制定等领域提供新见解。

    肿瘤复杂性科学和法思辨制方尚"和"

    浅析中医"肝"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田苑袁颖蔡洛阳张瑾...
    1695-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预后效果差,且存在多种后遗症和并发症,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医疗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病位在脑,病因多为风、火、痰、瘀、虚,基础在于气血逆乱,而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与气血密切相关,故笔者从肝入手,结合其生理功能和现代研究,分别从缺血性脑卒中病位、发病原因和治疗方面探讨肝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从肝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气血

    试论《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的渊源关系

    冯文林
    1698-1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黄帝内经》与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一直以来围绕着传承与否存在争议。以六经辨证、病证、治则治法等方面总结了《伤寒杂病论》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否定《伤寒杂病论》序文的真实性、《伤寒论》源于《汤液经》载有的古经方、《伤寒论》"两感""六经"与《内经》不同等方面总结了《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理论没有关联。尽管学术争鸣存在是必然的,但是应该多关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临床诊疗的意义,无需过多纠结彼此的关系与否。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病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