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无监督聚类算法监测与评估桥梁结构健康状况

    王子龙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因车辆超载、结构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的城市高架桥梁倒塌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首次提出了一种可实时监测高架桥梁运行状况、通过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实现对结构损伤实时检测、对数据驱动结构损伤进行检测的高效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钢结构桥梁模型在结构完好状态下的振动数据进行采集,然后通过深度研究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效的结构损伤敏感特征值,最后利用改进的无监督聚类算法训练奇异值检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桥梁结构完好状况下的损伤敏感特征值作为训练数据,对数学模型加以训练后,可以有效检测并识别出桥梁结构在不同损伤状况下的测试结果.该新型检测方法可实现城市高架桥梁在长期运营阶段的结构健康实时监测.

    桥梁结构损伤检测数据驱动K-means算法损伤敏感特征无监督聚类

    窄涌宽桥景观跨涌桥的研究与启发

    庄泳浩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地区河涌水道密布,因此建有许多跨涌桥.该类桥的特点是"窄河涌、宽桥幅",但针对该特点的桥梁景观研究与成功案列却较少.因此,为解决"窄河涌、宽桥幅"跨涌桥过于厚重的问题,以灵新大道十四涌景观桥设计为例,根据桥位周边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独立设置人行桥连接辅道与堤顶路的创意,即采用简洁的双拱造型,以及人行桥上的观景平台,巧妙地将实用与景观结合起来,并通过研究分析与启发,得出解决"窄河涌、宽桥幅"跨涌桥的若干方法,为窄涌超宽跨涌景观桥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城市桥梁景观窄涌宽桥跨涌桥

    中下承式拱桥吊杆病害分析与更换施工监控方法研究

    张斌谢瑜轩周青松何荣幸...
    80-8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拱桥吊杆病害机理与吊杆更换施工监控方法,从吊杆的组成结构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吊杆的病害与产生机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吊杆更换方法与更换流程,再以内力和线形为双重监控指标,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吊杆更换施工监控方法,最后以某中承式系杆拱桥吊杆更换工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拱桥维修加固以及吊杆更换提供参考与指导.

    拱桥吊杆组成病害分析更换方法施工监控

    2012-2021年间岩土工程领域国家基金资助情况探析

    王雨航刘乃飞赵家伟于泽铭...
    86-93,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等学科知识为理论基础,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各类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大量重大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开工建设,给岩土工程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岩土工程日渐成为了我国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目前国内自然学科领域最高级别的研究支持项目,受到了各方关注,所提出的研究课题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主流与前沿代表.因此,以岩土工程为主题,对该领域近10年(2012-2021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展了资助规模、依托单位和学科门类统计,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整体发展态势;基于对该领域国家基金资助情况的整理与分析,浅析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该科研成果可为研究人员基金申报与科研选题提供参考.

    岩土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统计研究主题发展趋势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挑战与韧性设计

    余朝玮王寿生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灾害挑战越来越多,如洪涝、火灾、地震和突发疫情等.若地下空间缺乏相应的灾害应对能力,不仅会加剧灾害风险,也易发生多灾耦合级联效应.因此,提高地下空间韧性设计水平和地下空间灾害应对能力迫在眉睫.基于此,探讨了韧性内涵,并提出了韧性城市地下空间系统构成和功能要求;深入剖析和调研了传统地下空间防灾理念存在的不足,如对周围环境变化考虑不充分、设计阶段对灾害预警认识不足、既有规范标准不完善等;从水灾、火灾、抗震和疫情4个维度研究了城市地下空间防灾韧性提升的创新技术与有效措施.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提升地下空间结构韧性防灾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水平提供参考.

    城市地下空间防灾韧性设计

    PBA暗挖区段单跨隧道施工阶段增量法与全量法结构计算分析

    李哲刘飞靳天睿李月阳...
    100-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为依托工程,以3种施工阶段结构受力和变形为研究重点,对PBA暗挖区段单跨隧道施工阶段的增量法和全量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单跨PBA暗挖隧道增量法与全量法的计算结果,介绍了增量法与全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结合Midas GTS NX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在建工程模型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BA暗挖逆筑隧道采用增量法与全量法计算出的结果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增量法需考虑分步施工,构件和荷载是分步施加的,内力和变形也是分阶段达到平衡;全量法需考虑力和变形的同时性,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的分步性.故在设计时需采用增量法进行计算.该研究成果可为相似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PBA暗挖区段单跨隧道增量法全量法

    盾构电缆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与创新探讨

    渐明柱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排水系统是电缆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保证电缆隧道使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盾构电缆隧道,其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标准规范中没有完整和明确的设计与取值依据,同时因外界因素而导致的隧道路径以及纵断面的变化也对隧道排水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盾构电缆隧道内水的来源、特点及排水标准的具体分析,结合相应的标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文件要求,介绍了盾构电缆隧道排水量的取值原则、隧道排水沟的设计计算方法.针对隧道集水坑和排水泵组的设计,介绍了常规竖井内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调查研究,首次提出了隧道内道中集水坑和排水泵组的创新设计方法以及相关数据的取值依据,能够有效地提高隧道设计灵活性和施工安全性,且能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并缩短工期,可为类似形式的隧道设计提供参考.

    盾构电缆隧道排水系统隧道内道中集水坑

    深厚淤泥地层超静水压力条件下超深灌注桩施工孔壁稳定性研究

    张锦栋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地铁车辆段管桩施工后超静水压力条件下的钻孔灌注桩工程,研究了超静水压力条件下钻孔孔壁的稳定条件.推导出了孔壁坍塌的临界水力坡度公式和保证孔壁稳定性的临界固结度公式,并分析了土体固结对孔壁稳定的影响;探讨了新奥法原理在淤泥质软土超静孔隙水压力下灌注桩成孔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饱和淤泥质地层中管桩施工后超静孔隙水产生的渗透力是造成灌注桩钻孔过程中孔壁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土体的黏聚力是影响钻孔缩颈和塌孔的关键参数;超静水压力下软土中钻孔孔壁的稳定条件主要是圆拱支撑力和渗透力;钻孔期间孔壁土体的蠕变大、渗透路径短和土体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固结可使孔壁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超静孔隙水压力条件下的软土可以借鉴新奥法原理进行钻孔灌注桩成孔.

    淤泥地层超静水压力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

    超深基坑横支撑爆破振动规律研究

    雷云晖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穗莞深城际铁路前海—皇岗口岸段工程中0-1号工作井基坑爆破工程为背景,通过爆破测振仪对横支撑爆破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对超深基坑爆破对横支撑振动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超深基坑工作井横支撑爆破振动波的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即沿工作井垂直方向上的幅值变化剧烈程度远大于其他2个方向.其中:水平径向的变化幅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水平切向的变化幅度在各振动监测波形中相对较小;垂直方向上变化幅度相对较高;在相同横支撑爆破条件下,爆破振动持续时间基本相同.2)最大振动波速与主频在各方向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最大振动波速和主频最大值在水平切向上有较明显的改变,振动波形变化幅度最大值集中在单一方向上,其他方向的数值和波形形态基本相同,这表明基坑支撑爆破振动有显著的方向性特征.3)工作井爆破振动效果良好,支撑和被支撑结构的开裂和振动在允许值范围内,爆破效果满足施工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超深基坑横支撑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超深基坑爆破振动响应监测技术横支撑

    某双舱管廊总体布局与节点设计优化

    尚婷婷何思亮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双舱管廊为例,分析了防火、通风、供配电、排水、逃生、吊装等区间的功能需求,认为应以生产运营需求为导向优化管廊总体布局;在管线入廊、日常巡检、应急逃生等方面,结合流线完整性,对逃生、吊装等节点和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计注意事项;针对地下综合管廊口部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淹、坠落、撤离障碍等安全隐患进行了梳理,简述了细部构造做法的改进思路.该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改善管廊运营服务质量提供设计参考和借鉴.

    管廊总体布局功能区间节点设计优化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