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沥青路面老化室内表征及其表面增强材料的性能测试

    肖宏宇赖志钦罗新华谢斌...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沥青路面老化室内表征困难的问题,研究了超薄磨耗层表层处治对旧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提升效果.开发出了一种由烘箱加速老化的沥青混合料,并采用劈裂试验表征其老化程度;同时提出了 一种由多功能材料试验机(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UTM)对试件进行表面增强处治的方法,并结合劈裂试验数据分析了处治前后试件的力学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为150 ℃的烘箱加速老化试验中,老化时间为6 h的试件与路面芯样的性能接近:2)采用超薄磨耗层表面增强处治方法有效地提升了路面表层的变形能力,且抗水损害性能优越,能够有效避免早期裂缝的出现;3)沥青路面老化室内表征方法解决了路面取芯困难、芯样不足的问题,为室内试验提供了基本的、符合实际的试验材料;4)采用表面增强处治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室内试验与路面现场预防性养护施工的一致性.该研究成果对于路面材料的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沥青路面老化程度表征表面增强材料性能测试

    首都核心区慢行设施服务水平评价研究

    王腾张晗
    88-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慢行优先"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题之一.因此,为有效评价首都核心区慢行设施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设施、秩序、使用量等方面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评价首都核心区慢行系统为目标层,以网络、环境、空间为准则层,以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为指标层,将慢行设施服务水平由定性静态评价拓展到定量动态评价,实现了对慢行系统的"慢行体检".同时利用该体系对北京市30条重点道路的慢行系统进行了评价,并将该评价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与验证.

    慢行交通慢行设施服务水平层次分析法

    基于离散元法的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交互影响研究

    段立伟彭军华熊佳傅顺发...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传感器应变响应监测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从细观力学角度开展了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交互影响研究.基于离散元法,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构建了内置应变传感器的沥青混合料试件模型,通过四点弯曲仿真试验分析了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受力下,结构内部应力传递、力链分布和细观裂纹发展演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配位数验证了PFC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仿真度;埋置应变传感器降低了 2.7%的基体结构强度,使最大拉应力由跨中梁底转移至应变传感器法兰位置处,并在应变传感器周边形成了应力集中效应,造成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降低;应变传感器与沥青混合料协同受力下,结构内部拉伸裂纹表现出"快速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特征,拉伸裂纹占总裂纹的72.9%;"拉伸为主、拉-剪共存"是结构损伤破坏的发展形式.

    离散元法应变传感器沥青混合料交互影响力学行为

    探地雷达探测路床结构的正演模拟研究

    秦卫军梁智超
    106-10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体的相对介电常数是表征土体介电特性和极化能力的重要参数.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道路各结构层的传播规律与层间介质的介电性质紧密相关.因此,从时域有限元法原理出发,利用正演模拟软件开展了针对路床层间电磁波回波特征的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对探地雷达电磁波在路床层振幅衰减的影响较小;当路床层相对介电常数为20.0、24.0,面层相对介电常数由5.0增加至6.5时,路床层振幅衰减值分别增加了 0.04、0.09 V/m;当路床层相对介电常数为20.0、22.0,基层相对介电常数由7.0增加至9.0时,路床层振幅衰减值分别减少了 0.85、0.81 V/m;当基层相对介电常数为7.0、7.5、8.5,路床层相对介电常数由12.0增加至30.0时,路床层振幅衰减值分别增加了 1.44、1.47、1.44 V/m.

    路床结构探地雷达介电常数时域有限元法路床层振幅衰减

    岩溶地区基坑开挖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与稳定性影响研究

    谢红陈灶金黄勤林钊睿...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溶洞对超长锚索支护基坑开挖与稳定性的影响,以广州市白云站二期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了三维模型,分别从溶洞宽度、溶洞距锚固段始端和溶洞距地连墙的距离进行了模拟,并以地连墙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为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洞宽度增加或溶洞距锚固段始端和溶洞距地连墙的距离减小时,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较大,且变形幅度较大,需对溶洞进行加固处理并及时监测基坑变形;当溶洞宽度减小或溶洞距锚固段始端和溶洞距地连墙的距离增加时,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减弱;当溶洞宽度减小或溶洞距锚固段始端和溶洞距地连墙的距离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几乎对基坑变形无影响.因此,在溶洞较发达地区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前对周围溶洞进行研究分析和预处理,有利于基坑稳定性.

    溶洞基坑开挖桩锚支护变形稳定性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矩形沉井下沉土体参数反演研究

    王峻科郑华凯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类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均在岩土工程参数反演和预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大部分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坝体、桩基和隧道工程方面,较少应用于沉井基础形式的工程.BP神经网络算法对于施工过程中岩土结构参数的时空变化非常敏感,适用于研究沉井这类经历显著地质扰动和动态位移的基础形式.依托龙潭长江大桥南部锚碇沉井基础项目,运用有限元参数建模,将沉井下沉动态过程划分为多个工况,在不影响模拟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计算效率,得到了多组土体参数与沉井结构应力响应之间的数据组.使用该数据组训练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现场监测的沉井应力输入到BP神经网络模型中,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土体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总结了沉井动态受力特点.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助沉方案,在解决突沉、拒沉等问题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沉井下沉土体参数有限元模拟数据训练BP神经网络参数反演

    交叉中隔墙法开挖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万天幸
    124-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比分析采用交叉中隔墙法开挖浅埋偏压隧道和常规非偏压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区别,以及围岩参数对其安全系数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基于强度折减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交叉中隔墙法开挖时,V级围岩浅埋偏压隧道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随开挖面积扩大而不断增大,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围岩塑性应变值降低,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安全系数为1.6时的最大沉降值为23.83 mm;V级围岩非偏压隧道安全系数为2.2时的最大沉降值为23.71 mm,其沉降和水平位移均随折减系数增长而发展速率相对较慢,非偏压隧道的稳定性显著强于偏压隧道;随围岩级别降低,偏压隧道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均减小,安全系数提高.

    浅埋偏压隧道交叉中隔墙法强度折减法稳定性沉降位移

    基于多因子量化分析的综合管廊规划布局研究

    熊科杨世琪龚浩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综合管廊规划选线多从定性和经验角度出发,缺乏定量分析和数据支持,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因此以重庆市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为例,构建了综合管廊布局多因子量化评价体系,包括线性因子和区块因子2条主线,采用GIS分析软件将影响综合管廊布局的各类因子在空间上进行叠加,然后对线性因子和区块因子2条主线的评价结果进行再次叠加,形成综合管廊选线的最终评价结果,使其更加科学、客观地形成了综合管廊的系统布局.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综合管廊布局提供一定参考.

    综合管廊量化分析规划布局

    地铁盾构隧道整体道床渗漏水治理措施探讨

    张悦
    141-14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市某地铁运营线路盾构隧道区间整体道床严重渗漏水为例,从环境因素和结构缺陷方面分析了渗漏水产生的原因,重点研究了道床渗漏水的串水路径;阐述了区间纵坡、水头压力、沿程阻力和造成道床渗漏水的作用规律;在结构变形和轨道线形监控、防止道床变形的前提下,提出了采用工前雷达扫描确定病害类型、范围与程度,工后雷达扫描评估注浆治理效果的措施;将系统治理过程分为泄压封缝、壁后注浆、环氧加固3个关键步骤,并给出了每个步骤的施工过程控制指标来确保注浆质量.这些措施的运用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地铁盾构隧道整体道床道床结构渗漏水治理措施

    黄河软土地区深基坑阳角区域变形特性分析

    唐迪李因旭侯兴民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济南市济洛路穿黄隧道汽修厂站深基坑为例,通过监测手段对获取的地表沉降、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数据展开分析,研究了黄河软土地区深基坑阳角区域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标准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呈三角形,最大值发生在距离基坑7 m处,阳角区域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呈汤勺形,最大值发生在距离基坑5 m处;基坑开挖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阳角区域的偏移量比标准段偏移量大,最大偏移量为36.10 mm,且整体变化规律表现为"弯弓"形,其最大偏移点随开挖进度的变化逐渐下移,同时整体变形量也随开挖进度的变化在不断增加;首道支撑总体的受力变化形态呈下降趋势,且基本处于受拉状态,与对应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形特征基本一致,其余3道钢支撑轴力呈波动上升趋势.

    黄河软土地区深基坑阳角监测数据变形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