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市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市政技术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石中柱

双月刊

1009-7767

szjszzs@vip.163.com

010-68457684 68451401

100045

北京市复兴门外南礼士路17号

市政技术/Journ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宣传交流工程设计、科技研究、施工技术、质量监督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主,同时兼顾技术管理方面内容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荧光显微量化分析的SBS改性沥青溶胀行为表征

    向彬蒋港平李元元纪皓文...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SBS是改性沥青中最常用的改性剂,其溶胀状态对沥青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试验研究了SBS改性沥青的宏观性能;基于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对不同剪切时间下SBS改性沥青中SBS相场分布和溶胀状态,并对SBS的溶胀发育行为进行了量化表征;建立了宏观性能与显微形态参数的线性关系模型,并分析显微形态参数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剪切时间对SBS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剪切时间的增加,SBS颗粒的数量、长短轴比、圆形度、面积比和平均面积均发生了变化.剪切时间由5 min增加至55 min,SBS颗粒数量增加了 68%;长短轴比值增加了 47%,颗粒形状由椭圆趋向长条状变化;SBS颗粒面积比增加了 40.88%,平均面积增大了 24.93倍.剪切60~90 min,SBS颗粒继续溶胀发育,SBS颗粒数重复剪切5~55 min的变化过程.SBS颗粒的面积比和平均面积与宏观性能中的软化点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SBS改性沥青制备工艺溶胀机理荧光图像量化分析

    抑烟阻燃微胶囊开发与性能验证

    李威翰周波超吴鸿飞韩武松...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烟气污染严重,且服役过程存在火灾风险隐患,严重危害了行车安全.因此,抑烟阻燃型沥青路面材料研发势在必行.传统的抑烟阻燃路面是将抑烟剂与阻燃剂分别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其过程繁多,且过量的抑烟剂与阻燃剂会导致沥青路面路用性能下降,不利于路面的长期服役.而采用微胶囊技术则可以兼顾抑烟与阻燃性能.其中,微胶囊外壳采用具有良好抑烟性能的膨胀石墨与活性炭,芯材采用具有阻燃性能优异的氢氧化镁与蒙脱土.由此重点对沥青烟气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当微胶囊掺量为3%时,对烟气中的CO、VOCs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可达49%和40%.由于微胶囊拥有抑烟外壳,在抑制烟气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芯材泄漏,从而保护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降低了多种抑制剂对沥青路面的损害.

    道路工程微胶囊抑烟性能阻燃性能路用性能

    基于不同类型建筑垃圾再生料的可控性低强材料配制研究及应用

    王建刚王鸣岐李昱秀王海波...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品质建筑垃圾再生料消纳不足的问题,研究利用废混类再生细骨料、废混类渣土、砖混类再生料、砖混类渣土分别制备可控性低强材料的可行性,测试了 4类再生料制备的可控性低强材料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指标,并进行了材料成本分析和中试工程应用.结果表明:4类再生料制备的可控性低强材料出机扩展度为595~790 mm,120 min后扩展度为330~570 mm,坍落度在200 mm以上,28 d抗压强度为0.8~2.1 MPa,满足一般回填工程要求,即4类再生料均可用于制备可控性低强材料.综合考虑可控性低强材料性能及成本因素,采用两类渣土制备的可控性低强材料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品质建筑垃圾再生料可控性低强材料工作性能力学性能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

    林志杰向彬
    25-3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开级配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耐久性不足,以及密级配抗滑性能不足等技术问题,提出可采用半开级配的CDP-10沥青混合料,并对其组成和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荧光显微镜试验与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探究了高黏高弹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 CDP-10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采用车辙试验评价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评价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用渗水系数试验结果评价了混合料的透水性;确定了 CDP-10沥青混合料实体工程的施工工艺,并在铺筑结束后对试验段进行了质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高黏高弹改性沥青微观网络状结构致密均匀;用OMNIC软件量化分析了成品沥青与离析试验上下部样品在966 cm1与1 377 cm1处的峰面积,发现其未发生明显变化,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较好;CDP-10沥青混合料所用级配介于开级配与密级配之间,最佳油石比为5.1%,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透水性.在实体工程应用中,还提出了 CDP-10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试验段施工完成后经检验质量状况良好,具有优异的排水性能与抗滑性能.因此认为,CDP-10高黏高弹沥青混合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黏高弹改性沥青超薄罩面机理研究混合料路用性能

    乳化沥青对3DOM TiO2雾封层材料的微观裹覆特征研究

    王子晗叶宇杰代一诺李新舟...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三维有序大孔二氧化钛(3DOMTiO2)与雾封层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降解路表附近的汽车尾气,可降低纳米TiO2的团聚现象,提高尾气降解效果,但乳化沥青破乳后,3DOMTiO2的微观裹覆特征与宏观降解性能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首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吸附试验(BET)和压汞试验(MIP)测试并分析了不同孔径(200~500 nm)的3DOM TiO2颗粒被乳化沥青裹覆前后的表面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体积.其次采用课题组自主设计的光催化性能测试分析系统测试了不同孔径的3DOM TiO2雾封层材料对NOx的降解效果,并结合孔径对3DOM TiO2微观裹覆特征的影响规律,分析验证了 3DOM TiO2的微观裹覆特征与宏观降解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孔径为300 nm时,3DOM TiO2颗粒被沥青裹覆后材料中的有效孔道和比表面积最大,降解率最高.当光催化剂掺量为2%、孔径为300nm时,3DOMTiO2雾封层材料的降解率较纳米TiO2雾封层材料提高了 15.1%;较孔径为200、500 nm的3DOM TiO2雾封层材料分别提高了 5.2%、12.5%.

    机动车尾气乳化沥青3DOMTiO2雾封层裹覆状态降解性能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料基层级配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杨雄杰寇轩常超蔡润池...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取再生砖混料用于道路基层混合料的适宜掺量,研究了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料基层的配合比与力学性能间的作用关系,即:首先进行混合料级配设计,通过分级填充振捣试验确定粗集料比例;然后以室内击实试验确定细集料占比,同时以压碎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再生料的掺配方式;最后进行不同再生料掺量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无机结合料剂量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确定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档粗集料比例为19∶22∶17,细集料占比为42.5%时密实程度最好;以再生料方式替换的砖混比为4:6,粒径替换顺序为先10~20 mm、再5~10 mm;7 d和28 d抗压强度最大值分别达到1.347、2.756 MPa,且二者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加其衰减趋势相似;在高再生料掺量下采用20%~25%石灰粉煤灰剂量的180 d抗压回弹模量效果较好;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180 d抗压回弹模量的拟合度较高.该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料类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方案验证了建筑垃圾粗集料用于道路基层的可行性,并且建立了抗压回弹模量与抗压强度值的关系模型,可为建筑垃圾在道路基层施工的应用提供参考.

    石灰粉煤灰再生料基层级配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

    不粘轮乳化沥青国内研究进展

    田伟高玉梅赵雅芳杜森...
    47-53,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路面是多层弹性体系结构.乳化沥青作为黏层材料,可使多层结构成为受力整体,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但是,普通乳化沥青黏层常因施工车辆碾压而出现严重的粘轮现象,造成层间粘结缺失.近年来,不粘轮乳化沥青因粘轮率低、破乳时间短、层间粘结强度高,在乳化沥青领域受到重点关注.目前,国内不粘轮乳化沥青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粘轮乳化沥青制备方法众多,测试方法不统一,市售产品性能也良莠不齐.结合北京地区高速公路多年养护工程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不粘轮乳化沥青在国内的研究进展,对粘轮破坏机理和不粘轮乳化沥青的制备、性能测试、实际应用等情况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对不粘轮乳化沥青未来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不粘轮乳化沥青黏层制备工艺测试方法

    叠落式暗挖隧道连接方法比选分析

    靳天睿刘飞李哲李月阳...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铁叠落隧道中,上下层隧道的受力和变形是设计控制的核心问题,因为下层隧道在深埋情况下承担着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因此关乎着叠落隧道工程建设的成败.传统的叠落隧道模型无法考虑施工过程中下层隧道变形对上层隧道内力、变形的连带影响,且无法考虑上层隧道刚度、承载力、变形的发挥对下层隧道产生的"遮拦效应".因此,针对目前叠落隧道在设计方法上的不足,为探究上下层隧道不同连接方式对工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更为贴近实际且可以精确地计算下层隧道在深埋情况下承担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的设计模型,并依托北京市某地铁区间暗挖段深埋叠落隧道,采用有限单元法分别建立了带有弹性连接的模型和传统的叠落隧道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方法得出的衬砌变形量与内力,然后通过与传统模型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连接模型计算的内力大于传统模型,传统模型的计算结果受参数选取的影响偏于保守,不够安全;连接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岩石与上下层隧道开挖的相互作用,从而模拟出岩石地层中暗挖隧道的实际受力状态,所得结论对于同类型地铁叠落隧道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解决了在设计叠落隧道时传统模型选取单一隧道计算其内力与变形的局限性,提高了叠落隧道结构分析的准确性.

    叠落隧道深埋暗挖数值模拟弹性连接连接模型

    多层承压水地层盖挖基坑钢管柱竖向变形和对结构影响的研究

    何华飞王富强郭飞宋健平...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管柱是盖挖法施工中地下结构的主要竖向承载构件.在基坑开挖卸载与基坑底部地下水的共同作用下,钢管柱会产生竖向变形,并在地下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进而影响结构安全.因此,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深基坑为研究背景,首先提出了有利于控制钢管柱竖向变形的基坑开挖方案,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与不同降水方案对钢管柱竖向变形的影响,确定了适用的降水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还对钢管柱竖向变形进行了监测,再将实测的钢管柱竖向变形等效为强制位移,计算了钢管柱竖向变形所产生的附加内力,并将附加内力和原始内力进行叠加,分析了最不利工况下钢管柱竖向变形对地下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盖挖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基坑开挖步序钢管柱变形附加应力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与岩石坚固性系数f之间的关系研究

    张军武王贵秋侯虎祥田小旭...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岩石坚固性系数f与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岩体各力学参数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研究:①已知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和BQ、f都存在相关关系,以RC作为中间量,建立BQ与f的关系式;②已知岩体体积节理数JV和岩石质量指标DRQD、完整性指数KV都存在相关关系,以JV作为中间量,建立DRQD与KV的关系式,再经推导可得出BQ、f、DRQD之间的关系式;③根据BQ、f、DRQD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岩体各力学参数与f之间的关系方程;④将得到的研究结果用于吉尔吉斯斯坦南北路隧道工程的岩体分级及岩体各力学参数估计,据此确定施工方案,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程施工效果良好.

    BQf关系方程岩体分级参数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