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夏莉

双月刊

1009-8534

szjy2003@263.net

0557-3603519

234101

安徽省宿州市宿符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本院。面向全国,以学术性、师范性、地域性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群优化建设

    丁一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群优化建设对实现教学与就业无缝连接,为金融行业提供有效专业教育供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群优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对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群进行分类设计,提出了要以当前岗位任务及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群的优化建设。此外,应用型高校应以校企资源融合为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通过搭建教师沟通平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色,最终实现课程群的动态持续优化。

    产教融合金融工程课程群应用型人才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宗宝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高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历史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使大学生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深入钻研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衔接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进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四驱与新鉴

    陈燕
    16-2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是一体推进"三不腐"基础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对"以廉养德"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职责使命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纪检监察"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各地高校都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理论研究滞后、活动吸引力不足、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对此,借鉴公安院校忠诚警魂教育经验,可以从紧扣"三有定位"凝聚建廉共识、坚持"三箭齐发"强化崇廉自觉和注重"三个结合"激发践廉热情等方面综合发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更加系统规范、科学长效。

    廉洁文化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一体推进"三不腐"

    大学生运用短视频讲好红色故事的逻辑基点、基本遵循和叙事策略

    陈艳婷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短视频已经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流行方式,而短视频行业也由爆发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基于主体参与式教育理念的理论逻辑、短视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和推动构建红色情感共同体的价值逻辑,大学生运用短视频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所需。在分析大学生运用短视频应重点把握意识形态引领性、主体身份双重性、短视频语境适配性等三个基本遵循的基础上,以近年来各大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大学生红色故事短视频为例,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叙事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叙事策略,对于大学生借助短视频讲好红色故事具有现实意义。

    红色故事大学生短视频叙事策略

    中华美育精神传承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

    宋鸿昌陈秋余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美育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所在,以实现人的尽善尽美为最高目标,强调伦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核心内容和途径,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理论学习与技巧掌握的同时,以人的情感培养促成高尚品德与行为修养相结合的精神境界。在艺术教育中灌注中华美育精神,既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同时也能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实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精神品质。文章以高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出发点,在论述中华美育精神与艺术教育的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分析高校艺术教育对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现状,指出中华美育精神在实现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从而给出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践行路径,以期在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同时能对社会精神文明、文化环境氛围带来积极影响。

    中华美育精神艺术教育传承创新发展

    新文科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智慧教育路径探索

    陈芸刘芹
    34-3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和智慧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智慧化、信息化和技术化愈发紧迫。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依托马扎诺人类学习行为模式和OBE教育理念,凸显学生中心,在智慧教育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了解课情、学情和校情,重构系统化、梯次化、前沿化和实践化的内容体系,辅之以多类型服务的教学资源库支撑;在信息化背景教学与课堂研讨到课后衍生交互中,激发学习热情,增进深度学习,提升拓展能力,探索信息化交互式教学创新模式;在数据赋能理念下全程监测学习主客体的动态变化,以评价主体、策略、方式和量规的多元化,建构智慧教学评价体系,助力师生共同成长。新文科内涵式发展下智慧教育与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将全面助力思政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的达成。

    新文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智慧教育交互化

    基于学习成效的在线课程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

    刘克铭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在线课程学习效果,构建以学习成效为核心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某高校在线课程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在线课程质量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监控在线课程运行状态;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在线课程教学质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跟踪、反馈;通过四个学期的实证研究,不断丰富学习资源、改进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持续改善在线课程的内外部环境,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在线课程学习成效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探究

    陈云玲陈东旭张宏志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脉络、角色重塑及优化路径

    韩秀婷段艳英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学习共同体"对推动课堂教学范式变革、催动深度学习、增强课堂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追溯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其逐步形成的脉络与背景;随后讨论了教师与学生在这一模式下的新角色,强调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设计者、促进者和鉴别者,而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演变为创新者、共建者和反思者;最后提出了实现"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优质化路径,包括构建问题链条、塑造"三式共俱"课堂样态以及制定显性和隐性规则。通过这些策略,旨在为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课堂学习共同体发展脉络角色重塑优化路径

    数学职前教师实训中即时问题指导的运用探究——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罗萍萍张永林淑文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时间有限的实训课程里组织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讨论活动对职前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而教学排练中的辅导则有利于发展这种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指导下使用即时问题的辅导,提出其在数学示范教学实践中具有加强参与、反思和合作的意义,并通过"巧设提问、利用应答、发展问题"来建构数学实训指导路径,从"以学为基础,注重交流,积极转化,统筹发展"等方面探索即时教练的有效性,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目标。

    职前教师即时问题实训课程标准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