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宿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宿州学院学报
宿州学院学报

桂和荣

月刊

1673-2006

szxyxb2004@163.com

0557-3680407

234000

安徽宿州汴河中路55号

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宿州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宿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ISSN 1673-2006,CN 34-1289/Z),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为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数据、华艺线上图书馆和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淮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

    陆耿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淮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安徽淮河流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发现该流域文化产业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依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研究认为,淮河流域各地市应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丰富文化产业门类;要一体化错位发展,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要推动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要提升管理效能,制定相关政策.

    安徽省淮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语境下乡村文化传播创新路径研究——以亳州地区为例

    孙斌陈德琥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传播是农村地区文化铸魂的重要工程之一.从亳州的乡村文化传播实践来看,乡村文化存在传播主体单一化、传播内容碎片化、渠道建设滞后化、受众定位模糊化等现实困境.在数字化语境下,乡村文化传播迎来文化再生、文化重塑的新机遇.因此,面对数字化转型赋能的新格局,提升数字素养、打造联动性传播机制,精选文化元素、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创新表达形式、建构融合性传播矩阵,运用分众思维、实现精准化文化传播等,是目前乡村文化传播的基本路径.

    数字化亳州乡村文化传播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推进思政课教学不断自我更新的动力

    管月飞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八个相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重要维度.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决定了思政课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内容上说,思政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从方法上说,思政课教学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从评价上说,思政课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新质的生成.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学才能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教学建设性批判性自我更新

    安徽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研究

    舒毅彪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红色资源作为安徽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以下特征:从实践性来看,安徽红色资源是安徽人民革命历史的象征和生动写照,影响力强;从理论性来看,安徽红色资源是安徽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感染力强;从地域性来看,安徽红色资源具有典型的安徽特色,说服力强.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安徽红色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安徽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必须促进安徽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有效融合,创新以安徽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安徽红色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

    着力推进高校党建"一融双高":内涵、困境及实践路径

    肖良于雅楠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抓好"一融双高"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推进高校党建"一融双高",高校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要求,在党建和发展融合方面突出政治性、坚持协同性、抓好实效性.目前,高校党建还面临着教职工参与主动性不高、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业化不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进高校党建"一融双高"需从高校发展实际出发,坚持突出党建引领、遵循融合发展规律、坚持发展成果检验等原则,在思想融合、组织融合和机制融合上持续发力.

    高校党建一融双高融合发展

    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罗群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红色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发挥思政课的功能和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较为单一、实效性不高.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文本基于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意义及其现状的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

    报刊中常见的典型病句5例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27页

    理论逻辑、内在机理和实施路径: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董存敏薛亮
    28-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的奋斗中矢志不渝,立足中国实际,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维度来看,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和必然路径,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物质保障.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从理论、机理和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挖掘与梳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机理和共通性,这对于现阶段剖析农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治理路径具有整体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促进作用.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重逻辑实施路径

    安徽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其形成机理——空间流动性视角

    詹超赵春雨杨洋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特性出发,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安徽省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空间流动性对社会融合水平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显示:安徽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较低,且存在群体性差异;空间流动性因素、个体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作用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空间流动性因素中居留时间和城市等级差距起正向作用,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空间距离则起负向作用,城市经济差距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社会融合空间流动性流动人口安徽省

    "流空间"视角下皖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与路径分析

    周岳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要素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流空间"视角,构建皖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1 年统计数据,构建模型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皖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稳步提升,但人口、空间、社会和资金融合的整体水平较低;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空间和时序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集聚,且各地级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为推动皖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从人才要素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路径.

    流空间皖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