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乔杰

月刊

2096-2916

randc_journal@163.com

021-64438169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2140号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计生委的第一本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国内外生殖医学领域内的基础及应用成果、研究动态和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同时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生殖医学和计划生育科研、避孕药具研制、遗传优生和生殖生物学、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国内外科技、医务人员和广大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对生育人群的携带者筛查实验室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分会黄荷凤徐晨明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项孕前/孕早期筛查技术,携带者筛查已经由最初仅针对特定人群、特定疾病发展为现如今的针对一般人群、多种疾病的筛查,在防控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病引起的出生缺陷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临床效用,增加了受检夫妇的生育自主权.为规范携带者筛查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实施,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分会专家讨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专家共识,供临床应用参考.

    携带者筛查高通量测序技术疾病选择筛查策略检测前遗传咨询检测后遗传咨询

    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高危型HPV感染女性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的影响

    许啸声赵荣冯炜炜沈健...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女性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妇科招募体检或因妇科疾病就诊的74例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HPV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HPV阴性女性(正常组,n=14)和高危型HPV阳性女性(n=60).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高危型HPV阳性且口服低剂量雌激素治疗,n=30)和对照组(高危型HPV阳性且未口服低剂量雌激素,n=30).在入组时(即第0周)、入组后第4周和第8周采用荧光定量PCR仪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阴道灌洗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入组时3 组患者年龄、绝经时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心率、pH值和阴道细胞成熟指数(vaginal cell maturation index,V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可比.经雌激素治疗后,试验组第4周(5.27±0.13)和第8周(4.84±0.15)的pH值均显著低于第0周(6.59±0.17,均P<0.001),而试验组第4周(41.62±2.62)和第8周的VMI(58.28±2.16)均显著高于第0周(25.97±2.60,均P<0.001).定量结果表明正常组、试验组、对照组3组间及各自组内(即每组不同检测时间点)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第0周加德纳菌(Gardnerella)和奇异菌属(Atopobium)丰度显著高于第4周和第8周(均P<0.001).但经雌激素治疗后第4周的试验组阴道Gardnerella和Atopobium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和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0、第4、第8周的正常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加氏乳酸杆菌(L.Gasseri)和惰性乳酸杆菌(L.Iners)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0周试验组和对照组卷曲乳酸杆菌(L.Crispatus)和詹氏乳酸杆菌(L.Jensenii)丰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01).第4周和第8周试验组的L.Crispatus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女性阴道灌洗液中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IL-1β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8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显著低于第0周(P<0.001),而第4周后TNF-α浓度与第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第0周相比,经雌激素治疗4周后,趋化因子C-X-C motif 配体14、IFN-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8周后这两个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均P<0.001).与正常组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IFN-γ诱导蛋白16浓度明显升高(均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后会增加绝经后妇女阴道中Gardnerella和Atopobium的丰度并降低L.Crispatus和 L.Jensenii的丰度,进一步破坏阴道微环境中微生物的稳态.雌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高危型HPV感染女性的阴道菌群和局部免疫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绝经阴道内微生物群落

    男性弱精子症与肠道微生物组关联性研究

    李芃孙龙浩赵唤宋世威...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肠道微生物组与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沈阳菁华医院男科就诊的32例轻中度弱精子症男性(记为弱精子症组)和30名精液正常男性(记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基础信息,检测精液质量,利用16S rDNA全长组装测序技术(16S rDNA full length assembly sequencing technology,16S-FAST)检测粪便内肠道细菌的丰度.结果 弱精子症组患者精子总数[112.22×106(79.13×106,179.76×106)]、前向运动率[22.93%(16.71%,28.02%)]、非前向运动率[5.60%(3.98%,7.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6×106(110.17×106,262.79×106),P=0.022;42.37%(35.21%,57.88%),P<0.001;8.82%(6.18%,11.14%),P=0.001],不动精子率[72.19%(65.27%,78.92%)]显著高于对照组[50.88%(33.33%,56.24%),P<0.001].两组间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与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组可分为肠型1(拟杆菌肠型)和肠型2(普氏菌肠型).在两种肠型的样本中,α多样性在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肠型2的样本中,弱精子症组与对照组的菌群β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弱精子症组男性肠道内的变形菌门显著高于对照组,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布氏瘤胃球 菌(Ruminococcus bromii)、Phocea massiliensis、双 孢 梭 菌(C.disporicum)、Tyzzerella sp.Marseille_P3062、解脲霍华德菌(Howardella ureilytica)、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以及C.sp.BG-C151等菌种更为丰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2);而在肠型1的样本中,菌群β多样性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KEGG分析显示,在肠型2的样本中,与差异菌关联密切的硫胺素代谢通路 PATH ko00730通路在弱精子症组的富集明显低于对照组(LDA>2).结论 弱精子症男性和精液正常男性的肠道微生物组和KEGG功能通路在肠型2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在肠型1人群未见差异,肠道微生物组变化可能对特定人群的精子活力存在影响.

    弱精子症肠道微生物组不孕症

    卷曲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益生菌特性评价

    陈秀菊向沙沙朱炫孙宁霞...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离并筛选健康女性阴道中的卷曲乳酸杆菌并评估其体外益生特性,为进一步筛选有效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微生态制剂提供新型菌株.方法 2023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采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10名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并分离筛选卷曲乳酸杆菌,通过16S rRNA序列鉴定卷曲乳酸杆菌,并测定其生长特性、产酸能力、产H2O2能力、抑菌能力.结果 从10名健康女性阴道内共分离并鉴定出39株卷曲乳酸杆菌.本实验卷曲乳酸杆菌的生长对数期为10~40 h,其中卷曲乳酸杆菌4-5及卷曲乳酸杆菌6-7生长速度较快.本实验卷曲乳酸杆菌的pH在8~24 h内下降速度较快,48 h菌液的pH稳定在3.89~4.05之间,其中卷曲乳酸杆菌6-6、6-7、6-9、6-11的产酸性能较好.筛选的10株卷曲乳酸杆菌均能产H2O2,其中卷曲乳酸杆菌4-5、4-11、6-5、6-7产H2O2性能较好.卷曲乳酸杆菌6-5、6-7和6-9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90±0.31)mm、(20.61±0.70)mm、(21.73±0.37)mm;卷曲乳酸杆菌4-5、6-5和6-7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95±0.07)mm、(23.52±0.49)mm、(23.49±0.34)mm;卷曲乳酸杆菌6-5、6-6和6-7抑制大肠埃希菌的效果较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03±0.23)mm、(18.20±0.18)mm、(18.55±0.29)mm.结论 卷曲乳酸杆菌6-5和卷曲乳杆菌6-7产酸能力、产H2O2能力、抑菌活性较好,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望成为用于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微生态制剂的备选菌株.

    卷曲乳酸杆菌乳酸菌分离鉴定

    肠道微生态与生殖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赵敏庞艳莉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孕不育的患病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一系列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的紊乱已被证明参与多种疾病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与生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本文将总结肠道微生态与女性生殖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其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为提升育龄女性的生育力提供新的思路.

    生殖健康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子痫复发性流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肠道微生态

    新鲜周期第4天不同移植方案妊娠结局和母婴结局比较

    陶林林戴芳芳郑波李国臻...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鲜周期第4天不同移植方案对临床结局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邢台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74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所有周期均在受精后第4天移植1~2枚胚胎,根据不同胚胎移植方案分为5组:部分融合1枚组(A组,n=17)、部分融合2枚组(B组,n=236)、完全融合以上1枚组(C组,n=241)、部分融合+完全融合以上组(D组,n=72)和完全融合以上2枚组(E组,n=179),比较不同移植方案对临床结局和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不同组间的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内膜厚度、单卵双胎率、手术减胎率、流产率、死亡率、剖宫产率、男婴/女婴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和E组临床妊娠率[83.33%(60/72)、72.63%(130/179)]显著高于B组[59.32%(140/236),P<0.001,P=0.005],E组活产率[65.36%(117/179)]显著高于B组[50.00%(118/236),P=0.002],C、D、E组种植率[64.73%(156/241)、59.72%(86/144)、54.19%(194/358)]显著高于B组[39.83%(188/472),均P<0.001],D组和E组的多胎率[43.33%(26/60),49.23%(64/130)]和早产率[23.33%(14/60),26.15%(34/130)]均显著高于C组[0%,均P<0.001;7.69%(12/156),P=0.002,P<0.001],E组分娩孕周[38.0(36.0,39.0)周]显著低于C组[39.0(38.0,39.3)周,P<0.001].与移植1枚组(A组和C组)比较,移植2枚胚胎组(B、D、E组)出生体质量显著降低(P<0.001),D组和E组的低出生体质量儿率[20.90%(14/67),28.40%(48/169)]显著高于C组[3.85%(5/130),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C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A组(OR=0.353,95%CI:0.125~0.997,P=0.049);E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C组(OR=1.842,95%CI:1.172~2.895,P=0.008);B、D、E组的早产率均显著高于C组(OR=2.546,95%CI:1.079~6.005,P=0.033;OR= 6.737,95%CI:2.566~17.689,P<0.001;OR=5.863,95%CI:2.494~13.785,P<0.001).结论 新鲜周期第4天达到完全融合以上胚胎的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部分融合胚胎,临床工作中推荐优选完全融合及以上胚胎,其次选择部分融合胚胎,行单胚胎移植,以在获得最佳妊娠结局的同时降低多胎率、早产率及低出生体质量儿率.

    妊娠结局移植方案母婴结局

    不同次数输卵管妊娠史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分析

    林晓龙姜文清邹世恩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次数输卵管妊娠史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差异.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史次数≥1次的415例患者,根据输卵管妊娠史分为2组:A组为1次输卵管妊娠史(n=359),B组为2次输卵管妊娠史(n=56),收集每组患者基线信息和再次妊娠结局,比较保留输卵管和切除输卵管后异位妊娠率的差异.B组患者根据复发部位,分为同侧复发亚组和对侧复发亚组,比较两亚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异位妊娠率的差异,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输卵管妊娠复发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再次妊娠时宫内妊娠率[66.0%(237/359)]高于B组[48.2%(27/56),P=0.008].A组采用甲氨蝶呤(methotexate,MTX)注射、输卵管切开取胚和输卵管挤压的患者宫内妊娠率[77.0%(97/126)、78.2%(93/119)、90.0%(9/10)]均高于采用输卵管切除的患者[35.7%(35/98),均P<0.001];B组采用期待、MTX注射、输卵管切开取胚和输卵管切除的宫内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同侧复发亚组24例,对侧复发亚组32例,两亚组再次宫内妊娠率、同侧异位妊娠率、对侧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二次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距前次妊娠时间和受孕方式有关,距前次妊娠时间≥36个月对输卵管妊娠复发有显著影响(OR=5.012,95%CI:2.525~9.949,P<0.00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患者宫内妊娠率[91.4%(53/58)]高于自然受孕患者[61.1%(184/301),P<0.001],其对降低第二次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显著影响(OR= 9.666,95%CI:3.303~28.287,P<0.001).第三次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受孕方式有关,IVF-ET助孕患者宫内妊娠率[76.5%(13/17)]高于自然受孕患者[35.9%(14/39),P<0.001],其对降低第三次输卵管妊娠发生有显著影响(OR=5.987,95%CI:1.529~23.447,P=0.010).结论 对于首次出现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实施保留输卵管的治疗方法有助于保存患者将来宫内妊娠的机会.对于同侧输卵管妊娠复发的患者,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切除患侧输卵管对患者有利.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输卵管妊娠,再次妊娠选择IVF-ET助孕可获得更高的宫内妊娠率.

    妊娠,输卵管复发受精,体外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第三次输卵管妊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结局研究

    王静程慧茹杨丹丹范咏琪...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患者的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结局.方法 对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治疗的4 080个周期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是否发生OHSS分为OHSS组(n=524)与对照组(未发生OHSS患者,n=3 556);524个OHSS周期依据是否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分为OHSS合并PCOS亚组(n=231)和OHSS合并非PCOS亚组(n=293).比较各组之间的基础资料、胚胎发育结局及临床结局.结果 ①OHSS组患者年龄[(30.7±3.6)岁]小于对照组[(31.5±4.8)岁,P<0.001]、获卵数[(28.2±5.7)枚]、优质胚胎率[52.7%(4 982/9 463)]、优质囊胚率[54.0%(5 059/9 371)]、生化妊娠率[75.0%(393/524)]、临床妊娠率[69.5%(364/524)]和活产率[58.0%(304/524)]显著高于对照组[(12.5±6.7)枚、49.8%(14 042/28 204)、51.4%(14 279/27 797)、59.5%(2 115/3 556)、54.1%(1 924/3 556)、43.6%(1 550/3 556),均P<0.001].②OHSS合并PCOS亚组患者年龄[(30.2±3.1)岁]低于OHSS合并非PCOS亚组[(31.1±4.0)岁,P=0.009];雌二醇[165.0(101.0,222.5)pmol/L]水平显著高于OHSS合并非PCOS亚组[141.0(81.0,202.0)pmol/L,P=0.005];优质胚胎率[56.3%(2 413/4 284)]、囊胚形成率[67.1%(2 846/4 239)]和优质囊胚率[57.7%(2 445/4 239)]均显著高于OHSS合并非PCOS亚组[49.6%(2 569/5 179)、60.3%(3 092/5 132)、50.9%(2 614/5 132),均P<0.001].结论 OHSS与年龄呈一定的相关性,其发生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不增加不孕症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是否合并PCOS不影响OHSS患者的妊娠结局,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我们仍要尽量避免OHSS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生殖技术,辅助多囊卵巢综合征胚胎发育妊娠结局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对胚胎发育及移植结局的影响

    申春艳张建瑞杜姗姗管一春...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15年10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行ICSI助孕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解冻行ICSI助孕的周期95个(记为冷冻卵子组)和同期新鲜卵母细胞行ICSI助孕周期5 830个(记为新鲜卵子组),冷冻卵子组按照冷冻方法分为二步法亚组与桥接法亚组.利用1∶3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后得到冷冻卵子组94个周期,新鲜卵子组282个周期,比较两组ICSI后受精、胚胎发育情况及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卵子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PSM匹配后,冷冻卵子组的正常受精率[69.59%(572/822)]、正常卵裂率[95.63%(547/572)]、可利用胚胎率[74.41%(407/547)]、优质胚胎率[36.38%(199/547)]、可利用囊胚形成率[37.08%(89/240)]及卵子利用率[37.00%(407/1 100)]均显著低于新鲜卵子组[74.26%(1 875/2 525),P=0.009;97.97%(1 837/1 875),P=0.002;84.65%(1 555/1 837),P<0.001;50.08%(920/1 837),P<0.001;51.68%(537/1 039),P<0.001;61.58%(1 555/2 525),P<0.001],总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及卵子退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冷冻卵子组卵裂期胚胎移植数[(1.91±0.28)枚]和晚期流产率[10.53%(4/38)]显著高于新鲜卵子组[(1.72±0.45)枚,P=0.001;1.14%(1/88),P=0.048],卵裂期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冷冻卵子组中二步法亚组的卵子存活率[55.95%(188/336)]、卵子退化率[6.38%(12/188)]、可利用囊胚形成率[5.08%(13/59)]及卵子利用率[26.49%(89/336)]与桥接法亚组[82.98%(634/764),P<0.001;3.00%(19/634),P=0.032;41.99%(76/181),P=0.006;41.62%(318/764),P<0.00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亚组间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卵子存活率的因素结果显示促排卵方案(β=-19.730,t=-2.06,P=0.043)、卵子冷冻数(β=-1.417,t=-3.10,P=0.003)及卵子玻璃化冷冻方法(β= 33.872,t=5.04,P<0.001)对卵子存活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对胚胎发育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与新鲜卵母细胞相似,但其围产期结局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胚胎发育胚胎移植

    MiR-146a-5p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王龙斌杨龙叶舒婷石燕...
    17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外源性miR-146a-5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将36只成年雌鼠与雄鼠交配,分别于交配前(D0/未孕)、孕第0.5天(day 0.5,D0.5,即见栓当日)、孕第4.5天(day 4.5,D4.5)、孕第7.5天(day 7.5,D7.5)、孕第9.5天(day 9.5,D9.5)和孕第13.5天(day 13.5,D13.5)收集小鼠子宫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妊娠期小鼠子宫组织中miR-146a-5p及其靶基因TRAF6蛋白的表达水平;②对孕D7.5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记为COL组)、LPS 250 μg/kg(记为LPS250 组)、LPS合并尾静脉注射 10 nmol miR-146a-5p无关序列(negative control,NC,记为LPS250+NC组)、LPS合并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146a-5p激动剂(miR-146a-5p agomir,记为LPS250+miR-146a-5p agomir组),孕第8.5天(day 8.5,D8.5)对小鼠宫内总胚胎数和吸收胚胎数进行计量分析,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子宫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mRNA和TRAF6蛋白表达水平;③将LPS剂量减为50 μg/kg后,将孕D7.5小鼠分为2组,每组3只:一组腹腔注射100 μL LPS(50 μg/kg),同时鼠尾静脉注射10 nmol 的无关序列,记为LPS50+NC组;另一组行腹腔注射100 μL LPS(50 μg/kg),同时鼠尾静脉注射10 nmol 的miR-146a-5p agomir,记为 LPS50+miR-146a-5p agomir组,孕第16.5天(day 16.5,D16.5)对小鼠宫内总胎数/胚胎数、吸收胚胎数、存活胎数及存活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进行计量分析;④分离培养原代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利用LPS刺激诱导其M1极化,再瞬时转染miR-146a-5p模拟物(miR-146a-5p mimics)或其NC片段后,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TNFα mRNA和pST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146a-5p在孕D7.5、D9.5和D13.5小鼠子宫植入部位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植入部位(P=0.013、P=0.012、P=0.003),TRAF6蛋白在D13.5植入部位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植入部位(P=0.012).对孕D7.5小鼠腹腔注射250 μg/kg LPS后,孕D8.5时LPS250组的胚胎吸收率为43.13%±3.31%,显著高于COL组(0%,P=0.002),而LPS250+miR-146a-5p agomir组的胚胎吸收率(13.50%±0.87%)显著低于LPS250+NC组(59.33%±4.04%,P=0.001).当对孕D7.5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LPS(50 μg/kg)后,D16.5时LPS50+miR-146a-5p agomir组存活胎鼠重量[(0.29±0.09)g]及胎盘重量[(0.06±0.02)g]均显著高于LPS50+NC组[(0.46±0.06)g,P<0.001;(0.07±0.02)g,P=0.021],两组间吸收胚胎数及胚胎吸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转染NC的BMDM细胞相比,转染miR-146a-5p mimics的BMDM细胞中,pSTAT1蛋白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调(P=0.012、P=0.039).结论 miR-146a-5p在小鼠胚胎植入后期及胎盘发育期母-胎界面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外源性miR-146a-5p能有效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胚胎吸收和胎鼠发育不良,miR-146a-5p能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M1极化活性,提示miR-146a-5p可能通过抑制小鼠母-胎界面巨噬细胞的M1极化而保障妊娠的正常建立和维持.

    巨噬细胞脂多糖miR-146a-5p胚胎吸收胎鼠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