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黄瑞

双月刊

1673-0399

xbyk@suda.edu.cn

0512-65225512

215006

苏州市十梓街1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Suzhou University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著名血栓与止血研究专家、苏州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任主编。张学光副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血液流变学专家王天佑教授任编辑主任,执行主编。学报曾多次获国家、省级奖项,在国内学术地位已得到肯定。1992年开始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之一。并被《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文摘》各学科分册二十多种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省几种主要类型人畜立克次体抗体阳性检出情况的现况调查

    谭兆营李亮张丽娟
    445-449,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苏省人畜立克次体感染的主要类型、抗体阳性检出率及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按地理位置,选择江苏省溧水县、沛县、盱眙县、宜兴市和滨海县的5个调查点,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莫氏立克次体(RM)、黑龙江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H/RS)、恙虫病东方体(OT)、贝氏柯克斯体(CB)、横赛巴尔通体/五日热巴尔通体(BH/BQ)、查菲埃立克体(HME)及人粒细胞无形体(HGA)等7种常见立克次体血清IgG或IgM抗体.结果 5个调查点共取血样2562份,人群病原体检测率最高的是BH/BQ(24.8%).男性中HGA和BH/BQ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其余的检出率是女性高于男性;除了RH/RS外,其余立克次体分布均存在地区差异(均P<0.01).动物中7种立克次体的抗体均检出,其中OT阳性率最高(31.8%),主要是在羊体内,且存在地区间差异(均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地区和蜱/螨叮咬史.结论 江苏省农业人群及家畜存在多种立克次体感染,以RM、BH/BQ、CB为多.

    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现况调查

    水砷暴露水平与皮肤病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建王三祥王正辉王大朋...
    450-453,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山西省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水砷暴露水平与皮肤病变间的关系.方法 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在山西省山阴县抽取192例地砷病患者和117例健康成人作为调查对象.入户采集饮用水,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定量检测水砷浓度.结果 126份砷中毒患者的饮用水样品中,水砷浓度范围为4.04 ~ 720 μg/L,中位数为87.75 μg/L,超过国家标准(50 μg/L)的有80份,超标率为63.49%.按照不同的水砷暴露水平(≤10,~50,>50 μg/L),以≤10 μg/L组作为参考值进行分级分析,掌跖角化、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总病情各组间比值比(OR)值分别为1.36、3.99,1.61、2.96,1.74、6.92,3.21、27.04,OR值呈递增趋势.进一步对水砷暴露水平与皮肤病变严重程度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发现,水砷暴露水平与掌跖角化、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总病情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72、0.205、0.401、0.482(P <0.05).结论 山西省山阴县饮用水砷含量偏高,饮用高砷井水是慢性砷中毒的危险因素.随着水砷暴露水平的增加,皮肤病变严重程度增加.

    饮用水皮肤病变

    中国5个地区母乳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会堂梁辉胡健伟冯佩...
    45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婴幼儿母乳喂养水平,探讨影响母乳喂养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了来自中国5个省份中5个城市的市区、镇和农村.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及父母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7 094名婴幼儿.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估计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哺乳期妇女纯母乳喂养率为62.56%.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OR=1.388,P<0.01)、城市人口(OR=1.748,P<0.01)、胎儿早产(OR=1.693,P<0.01)、低出生体质量(OR=1.439,P<0.01)以及母亲孕期疾病史( OR=1.340,P<0.01)、年龄≥30岁(OR=1.155,P<0.01)、流产史(OR=1.409,P<0.01)、引产史(OR=1.872,P<0.01)、文化程度高(OR=1.590~2.148,P<0.01)等因素降低了母乳喂养率,而女婴(OR=0.928,P<0.05)、胎次为2胎及以上(OR=0.882,P<0.05)则母乳喂养率高.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母乳喂养率超过50%,民族为汉族、城市人口、胎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及母亲孕期疾病史、年龄≥30岁、流产史、引产史和文化程度高是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降低了母乳喂养率.

    纯母乳喂养相关因素

    苏州城区中年非体力劳动人群体力活动状况与部分体适能指标的调查

    李琤孙飙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苏州城区中年非体力劳动人群体力活动现状、部分体适能指标的特点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为较发达地区人群“代谢症候群”的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城区中年城市非体力劳动者300名,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调查体力活动状况,并对调查者进行了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及血压、血糖的测试.结果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步行是主要的活动方式,达到低、中、高活动水平的人口比例分别为35%、57%和8%,女性达到体力活动充足的比例(94%)具有高于男性(89%)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体力活动人群的腰围(75.44±8.24)cm与腰臀比(0.79 ±0.04)低于低水平体力活动人群[腰围(80.88 ±5.28)cm、腰臀比0.84±0.05](均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正常组人群的体力活动情况具有较好趋势(均P<0.05),而根据血压值划分的正常组在重体力活动与步行各方面均优于高血压组(均P<0.05).结论 苏州城区中年非体力劳动人群主要参与强度为中等的体力活动或步行,重体力活动参与较少.体适能指标较优者普遍体力活动参与程度较高.

    中年非体力劳动者体力活动体适能指标国际体力活动问卷

    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暴露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刘建烽肖卫孙佩君刘仁平...
    46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暴露与作业人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对4家企业385名员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将发现的2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现患者设为病例组,所有对象经性别、年龄排序后,按性别一致、年龄±1岁分组,在每个病例对应的组中,统一依次按“隔位选一”原则选取4名无现患者(1∶4配对),共112名工人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性分析与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现患率在性别上基本保持一致,但在年龄分组上存在一定差异(P<0.05);(2)病例组二甲基甲酰胺接触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触工龄≤5年者尤为突出(P<0.05);(3)调整吸烟、饮酒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等混杂因素后,二甲基甲酰胺接触与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危险性增加显著相关,接触二甲基甲酰胺≤5年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危险较明显(P<0.05).结论 二甲基甲酰胺职业暴露可增加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危险.

    二甲基甲酰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关性

    大鼠小脑间位核注射氨己烯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陆健花徐芬芬曹蓓蓓彭聿平...
    471-474,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脑间位核GABA能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 大鼠小脑间位核内微量注射GABA转氨酶抑制剂氨己烯酸(VGB),瑞氏染色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腹腔免疫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IgM、IsG抗体的水平.结果 大鼠双侧小脑间位核微量注射VGB后,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增殖能力和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IgM、IgG抗体的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两对照组间(未处理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大鼠小脑间位核GABA能系统参与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小脑间位核氨己烯酸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大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microRNA靶向通路及其功能分析

    林建宇朱雨捷王晶汤溢飞...
    475-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microRNA的功能,在通路层次上、系统地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机理,寻找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反应通路.方法 通过收集文献中报道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microRNA,利用计算方法预测这些microRNA的作用靶点,再将这些靶点在通路数据库中进行富集统计分析,对富集的通路进一步进行功能注解.结果 通过计算分析寻找到了microRNA靶向的7个新的可能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反应通路,供进一步实验验证.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个复杂疾病,尽管不同的microRNA功能和作用机制不同,在通路层次上我们可以系统地注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microRNAmicroRNA靶点预测反应通路富集分析

    血管活性肠肽对裸鼠移植瘤CD80和CD86表达的影响

    李媛媛孙姚万娟杨乐莹...
    480-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裸鼠移植瘤CD80、CD86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皮下实体瘤模型,当接种了MKN45实体瘤的裸鼠的肿瘤体积约为30mm3时随机分为VIP组、VIP受体拮抗剂组、对照组3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VIP或VIP受体拮抗剂10 μg· 100 ml-1·d-1,对照组PBS 100 μl/d.4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80、CD8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CD80、CD86在VIP处理组、VIP受体拮抗剂处理组、对照组瘤块组织中均有表达.VIP组CD80的表达明显低于VIP受体拮抗剂组(P<0.05);VIP组CD86蛋白的表达显明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两者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活性肠肽抑制裸鼠移植瘤中CD80、CD86的表达.

    血管活性肠肽移植瘤裸鼠CD80CD86

    X射线照射对小鼠小肠黏膜杯状细胞的影响

    夏小春陈秋武书吴安庆...
    485-4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急性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小肠黏膜急性辐射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将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照射组,建立急性辐射损伤模型.照后观察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绘制生存曲线;观察小肠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及计数杯状细胞数量;透射电镜观察杯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小鼠小肠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建立急性辐射损伤模型成功;照后小鼠在3d内小肠绒毛被严重破坏并且肠绒毛上杯状细胞显著增多(P<0.01);照后杯状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坏死特征;小肠黏膜中TNF-α的含量在照后2d、3d后较正常小鼠有显著的下降(P<0.01).结论 小鼠急性辐射损伤后,随着病程的进展,肠道功能受损严重,小肠黏膜中的杯状细胞逐渐增多,同时杯状细胞因照射出现坏死.肠道TNF-α的减少可能加重肠道的辐射损伤效应.

    急性辐射损伤杯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小肠黏膜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8Gy、10Gy与15Gy照射小鼠救治方案的差别研究

    武书唐菲陈秋夏小春...
    489-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型急性放射病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方案差别.方法 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对接受8 Gy、10 Gy、15 Gy60Co γ射线照射的C57BL/6J小鼠进行救治,并对比其骨髓、胃肠受损程度.结果 rhG-CSF对8Gy照射组救治作用良好(P<0.05),而对10 Gy、15 Gy照射组则不能起作用(P>0.05).结论 rhG-CSF单独用药适用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损伤,而对肠型急性放射病疗效不佳.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肠型急性放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