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蔡志明

双月刊

1007-0893

szzxyjhzz@yahoo.com.cn

0755-83228956

518035

深圳市笋岗西路市二医院中研所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Shenzhe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政策,坚持“双百”方针,立足深圳,倚托港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重点报道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LCO1A2基因多态性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刘明周王帅婷李琳
    1-5,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LCO1A2 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7967354 及rs11045995 基因型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纳入 2021 年 3 月至 2024 年 1 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 97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107例为对照组,开展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采集两组受试者静脉血样本,提取全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焦磷酸测序获取基因型。比较两组间基因突变点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性,分析SLCO1A2 基因两候选SNP位点多态性年龄分布的特征以及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SLCO1A2 基因两候选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rs7967354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年龄存在联系,在乳腺癌易感年龄段rs7967354 位点野生型及杂合突变型携带者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6,P=0。033)。结论:SLCO1A2 基因两候选SNP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可能没有关联性,rs7967354 位点突变基因型携带人群可能诱导乳腺癌发病年龄提前。

    乳腺癌SLCO1A2基因基因多态性年龄

    经括约肌间入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

    李龑杼周福荣陈晓娟刘勇敢...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括约肌间入路治疗马蹄形肛周脓肿(PA)的临床效果及对肛门形态、功能和脓肿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 80 例马蹄形PA患者,均接受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依据入路方案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 例,常规入路)和观察组(40 例,经括约肌间入路+双侧括约肌间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肛门形态、肛门功能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后3 d疼痛评分较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肛门失禁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伤口良好愈合率上,较对照组,观察组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蹄形PA接受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时,相比于常规入路来说,选择经括约肌间入路能够优化手术指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保证术后肛门切口良好愈合,降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马蹄形肛周脓肿经括约肌间入路双侧括约肌间置管引流

    神经源性骨骼肌病变的肌纤维分段精准牵伸临床研究

    周礼贤张少浩吴晓东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源性骨骼肌病变的肌纤维分段精准牵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于汕头市长平康复医院治疗的 80 例神经源性骨骼肌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和精准牵伸治疗组,各 40 例。基础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牵引治疗,精准牵伸治疗组采用肌纤维分段精准牵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肌肉羽状角度(PA)、肌纤维长度(FL)、肌纤维厚度(MT)、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评分。结果:治疗后 2 周、4 周,精准牵伸治疗组患者MAS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准牵伸治疗组患者上肢、手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准牵伸治疗组患者CSI的肌张力、阵挛、腱反射评分低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准牵伸治疗组患者PA、MT低于基础治疗组,FL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精准牵伸治疗组患者GMFM88 评分高于基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源性骨骼肌病变的肌纤维分段精准牵伸治疗能够加快上肢和手的分期运动康复进程,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恢复,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肌肉痉挛程度。

    骨骼肌病变神经源性肌纤维分段精准牵伸

    安眠足浴液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的疗效观察

    钟胜长傅妙玲钟梅珊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安眠足浴液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择 2023 年 1 月至2024 年 3 月期间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原发性耳鸣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患者以其为基础给予安眠足浴液睡前足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鸣评估量表(TEQ)各维度及总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鸣声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或心悸等显著药物副作用。结论:安眠足浴液治疗慢性原发性耳鸣,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原发性耳鸣患者的主观感受。

    原发性耳鸣安眠足浴液认知行为疗法

    正强化理论下问题导向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邹丽梅黄秋菊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正强化理论下问题导向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共 86 例,依据随机摸球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正强化理论下问题导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疾病活动度、自我管理行为、血清免疫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活动性评分 28(DAS28)、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慢性疾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正强化理论下问题导向干预可促进症状、疼痛缓解,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改善血清免疫学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正强化理论问题导向干预

    穴位按摩结合耳穴贴压在肺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张素敏刘旭岚董艳孟醒...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在肺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穴位按摩结合耳穴贴压的效果。方法: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40 例肺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行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穴位按摩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1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个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个月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按摩结合耳穴贴压应用于肺癌术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肺癌睡眠障碍穴位按摩耳穴贴压

    慢性牙周炎患牙拔除后即刻与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欧阳瑾周虹宇陈露李洁婷...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牙拔除后,即刻与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对拔牙位点骨量保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中山市中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因慢性牙周炎导致无保留价值的后牙患者45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 15 例。A组为对照组,拔牙后清除感染组织,不进行位点保存,自然愈合;B组行即刻拔牙位点保存术;C组行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三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 4 个月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检查,通过影像软件重叠同一位点影像,测量并比较牙槽骨的各维度空间骨量以及水平、垂直方向的骨量变化。结果:术后4个月,C组患者各维度空间骨量均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骨量变化均明显低于A组、B组,且B组垂直方向骨量变化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与即刻拔牙位点保存术均能一定程度上维持骨量,但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操作难度较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因此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牙拔除后,可优先选择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作为拔牙后位点保存的方法。

    慢性牙周炎即刻拔牙位点保存术早期拔牙位点保存术

    2019-2023年广州市番禺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及分布特征分析

    黎添华马伟文劳丽嫦谢敬文...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2019-2023 年广州市番禺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及分布特征,为规范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采集血液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9-2023 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采集的 166 205 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液检测,比较 2019-2023 年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Ag)/抗体(Ab)指标不合格数据,并比较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学历及不同职业人群的不合格率情况。结果:2019-2023 年总检测标本数 166 205 份,标本合格数为 157 271 份,标本总不合格率为 5。38%。其中ALT不合格率占比最高,为 4。04%,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366。488,P<0。001),主要由ALT不合格率上升造成(χ2=487。290,P<0。001)。不同性别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及ALT、HBsAg、抗-HCV、HIV Ag/Ab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检测项目不合项中,ALT不合格率占比最高,分别为 5。32%、1。22%;不同年龄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总不合格率及ALT、HBsAg、抗-Tp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检测的总不合格率数及ALT、HBsAg、抗-Tp及HIV Ag/Ab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检测的总不合格率及ALT、HBsAg、抗-Tp及HIV Ag/Ab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2023 年广州市番禺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26~35 岁、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和农民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比例较高,ALT、抗-HCV和HBsAg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项目。

    无偿献血血液不合格广州市番禺区

    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王丽娟郭浩蔡红荣李正昀...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 7 月至2021 年 6 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 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理化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生长分化因子 11(GDF1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有利于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GDF11 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保元汤血府逐瘀汤

    醒脑清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杨志洋康进忠程靓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应用醒脑清心针刺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1 年 4 月至 2024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82 例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1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清心针刺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5。37%,较对照组的 68。2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醒脑清心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保护心肌,增加左心室射血量,降低脑心受损情况,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神经功能损伤。

    脑卒中脑心综合征醒脑清心针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