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陶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陶瓷研究
陶瓷研究

季刊

1000-9892

0798-8303212

333001

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厂西路476号

陶瓷研究/
查看更多>>《陶瓷研究》杂志是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科技情报站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陶瓷专业综合性刊物,发行面广,是了解国内外 陶瓷科技成果,生产动态,经营管理、市场行情及传递各企业产、供、销信息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演化及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伍悦清黄颖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学界在传统手工艺产业集群演变及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方面的不足,本文以景德镇市陶瓷产业集群为例,运用文献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开展了 1949 年以来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演变规律及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演化可划分为集群孵化萌芽期(1949-1978 年)、集群早期成长期(1978-2010 年)、集群迈向成熟期(2010 年至今)三个阶段.②产业集群演化至今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核心陶瓷产业圈呈现四主核、多副核分布;陶瓷辅助业圈呈现连片分布态势,围绕核心陶瓷产业圈主副核拓展分布;城市服务业圈呈现多点式分布.文章进一步提出"产—教—研—旅—展—传"多螺旋发展模式赋能陶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认为,陶瓷产业集群在时空发展上应链接和融合文化遗产保护、遗产资源化、文化旅游业等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集群演化陶瓷产业动力机制

    景德镇红色标语可持续保护研究

    赵嘉田黄琴幸灵敏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德镇保存有较为丰富的红色标语资源.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景德镇现存红色标语进行了搜集整理.结果表明景德镇现存红色标语主要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类,可移动红色标语包括瓷器类、纸质类、金属类,其中以瓷器类为最多;不可移动红色标语广泛分布在浮梁县、乐平市范围内,多为砖墙朱书.可移动红色标语保存状况较好,但整体存在征集力度不够、收藏管理差异、公众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不可移动红色标语保存较差,多数存在褪色、残缺等病害,需尽快进行保护处理.为推进标语的可持续保护,需改进保护方法、拓宽保护路径.改进保护方法可以通过本体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同步进行,拓宽保护途径从法律政策、管理机构、公众保护意识等多角度切入.该成果对景德镇革命文物保护、红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景德镇红色标语可持续保护

    古陶瓷修复保护略述

    李白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古陶瓷修复保护经历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繁荣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期间,修复保护的理念、方法、材料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然而也存在着修复保护理念不够细化、材料研发能力略显不足等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古陶瓷修复保护的进展,对存在问题提出不成熟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古陶瓷修复保护做出微薄贡献.

    古陶瓷修复保护理念方法

    遥感考古在景德镇古陶瓷中的探究

    吴安健仪德刚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也日渐成熟,遥感考古交叉了遥感科学与考古学两门学科,综合了遥感技术多时相,多波段,大面积,效率高等特点,在考古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将遥感考古应用到"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陶瓷发掘中,对于陶瓷保护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文章对遥感考古应用于景德镇古陶瓷的研究中展开探究.

    遥感技术景德镇古陶瓷窑址考古

    宋代德化碗坪仑和祖龙宫窑址青白瓷胎釉结构与呈色分析

    吕璇吴军明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白瓷是宋代闽南地区古外销瓷的重要品种,其文化价值内涵不容忽视.闽南地区青白瓷生产中心以德化窑为代表,境内瓷窑密布,产量大且质量精,所产青白瓷广销于海外东亚、南亚、东非等地,属当时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研究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色差仪,分析了德化碗坪仑和祖龙宫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和色度特征,并将这些数据和呈色特征与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的数据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德化碗坪仑和祖龙宫所产的青白瓷均呈现出我国南方高硅低铝瓷石的特征,但两者在原料选用上可能存在差异,特别是祖龙宫的青白瓷中CaO、MnO、Sr等元素含量显著高于碗坪仑,这为德化窑青白瓷具体产区的判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德化碗坪仑和祖龙宫青白瓷的瓷釉主要为钙碱釉,并呈现出高MgO、高P2O5、低MnO的特征,可能与釉中引入了一定量的稻草灰、谷壳灰等种类的草木灰有关.此外,两者釉色波长分别为 517nm和 506nm,整体可划为偏青绿、偏绿及绿偏黄色调三类,其中以偏绿色调为主,这为青白瓷釉色的定量描述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德化碗坪仑祖龙宫青白瓷组成色度

    "器尚黄黑"考

    王传浩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祈《陶记》中载:"浙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意为蒋祈时代,湖田窑生产的黄黑色瓷器在浙江东路和西路地区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湖田窑生产的黄黑色瓷器到底是哪种产品一直有各种猜测,笔者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认为,湖田窑生产的"黄黑"瓷是宋末元初学习建窑和吉州窑后,独立规模化生产的黑釉产品.

    黄黑湖田窑黑釉瓷

    刍议"木叶"

    熊露杨轩于欢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关注吉州窑木叶纹装饰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艺术价值.通过分析地域资源、植桑文化、禅宗哲学和茶道精神等多个角度,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赋予吉州窑木叶纹装饰独特风采和艺术意义.青原山瓷土为吉州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植桑文化为装饰提供了丰富的桑叶资源,而禅宗哲学和茶道精神则赋予了装饰深刻意义和禅意智慧.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吉州窑木叶纹装饰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赋予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吉州窑木叶纹装饰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木叶纹地域资源植桑文化禅宗哲学茶道精神

    论唐代长沙窑陶瓷莲花纹装饰与审美

    孙兰郑先觉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佛的象征.莲花纹又称荷花纹、莲瓣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最具为代表性的植物纹之一.唐代长沙窑首创了釉下彩瓷技法,在崇尚"以形写神"的艺术主流中,以其粗笔写意、逸气横生的发展面貌独树一帜.本文以唐代长沙窑陶瓷器上的莲花纹为研究对象,阐述纹饰的来源和喻义,揭示长沙窑莲花纹的审美价值和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唐代长沙窑莲花纹饰

    "宋韵"文化下对于瓷香炉的美学解读

    钟康乐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韵"主要是指"两宋文化"所特有的气韵,风韵和韵致.宋代建立了以文人群体为导向,展开以"韵"为基调的日常审美实践,从而促进了独特宋韵文化的形成.本文以瓷香炉为探索线索,在文人视角展开,试图从社会美学和生态美学两个层面对于"宋韵"美学进行分析和探微,在其大背景下对于瓷香炉美学要素进行梳理,试图呈现宋朝时代精神之"韵",以此挖掘出源于自身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创作出更加符合人类生产实践的艺术价值.

    宋韵香炉美学

    青花瓷在元代的发展情况

    李盛林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青花是热情的、明艳的、奔放的,它体现了一种极致的人工技艺之美.有观点称元青花一诞生就是个巨人,它不像其他瓷种,有一个发展期.从唐代以前的高古青瓷,慢慢沿着唐代民窑、北宋汝窑、南宋官窑、哥窑,一直到登上青瓷之巅的龙泉窑的发展路径,可以一步步看着青瓷是如何成长的.元青花没有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它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幅参天大树般的成熟姿态了.

    青花瓷元代苏麻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