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特产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特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
特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

杨福合

季刊

1001-4721

tcyjbjb@126.com

0431-81919588

130112

吉林市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聚业大街4899号

特产研究/Journal 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和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央级农牧特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野生经济动植物的引种驯化、遗传育种、饲养繁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农牧特产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等。辟有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译文、经验交流等栏目。本刊实用性强、报道及时、内容丰富,适合各级从事特产科技工作的院校师生、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户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有机肥与配方肥配施对当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龚成文米永伟崔增团顿志恒...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当归成药期适宜的商品有机肥及合理的当归专用配方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质源有机肥与当归专用配方肥,配施下当归成药期根部形态、药材产量及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和挥发油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羊粪源、鸡粪源、牛粪源3种商品有机肥均对当归商品性状无显著差异。羊粪源有机肥1 800 kg/hm2与配方肥1 050 kg/hm2配合施用,当归药材主根长、根粗和单根鲜重及药材产量均最大;等量有机肥施用条件下,药材浸出物和阿魏酸含量依次为羊粪源有机肥>鸡粪源有机肥>牛粪源有机肥,而鸡粪源有机肥挥发油含量最高,羊粪源有机肥则是随着施入量的增加,药材浸出物、阿魏酸和挥发油含量呈增加趋势。综上所述,当归成药期施肥采用羊粪源有机肥1 800 kg/hm2和专用配方肥1 050 kg/hm2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当归产量并保证其品质。

    当归施肥药材产量阿魏酸挥发油

    柴杏颗粒的解热止咳作用及其对肺内MPO、NO、iNOS表达的影响

    吴迪王清张殿文宋莲莲...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柴杏颗粒的解热止咳作用及其对肺内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取筛选过的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组(5。2g/kg)、柴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3 g/kg、1。5 g/kg、0。75 g/kg),正常组给予蒸馏水,其他组给予相应药液,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末次药后将小鼠放入浓氨水的烧杯内引咳,记录3min内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取合格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0。1 g/kg)、柴杏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1 g/kg、1。05 g/kg、0。525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他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检测各组温度变化,处死大鼠,测定肺内MPO活性和NO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NOS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柴杏颗粒各剂量组均有较好的止咳作用(P<0。01),低剂量组对于干酵母致热大鼠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P<0。01或P<0。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PO活性显著增强(P<0。05),NO水平、iNOS表达显著增加(P<0。001),柴杏颗粒高、低剂量组MPO和NO活性下降(P<0。05或P<0。01);柴杏颗粒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肺泡上皮细胞iNOS的表达量(P<0。001)。柴杏颗粒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其止咳作用机制与降低肺中MPO和NO活性及iNOS的表达有关。

    发热咳嗽髓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北极狐、银狐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杨颖刘学庆涂剑锋曲勃...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冬毛期北极狐与银狐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随机选择健康成年北极狐、银狐各80只(公、母各半),在打皮期采用腿静脉采血方法,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北极狐和银狐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清肝功能各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i)和直接胆红素(D。Bili)两物种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P=0。006)、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P=0。018 3)两指标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和ALP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P=0。014 5)外,其他各指标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血脂功能指标中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物种之间除ApoA1没有显著差异(P=0。892 9),其他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方面,除LDL-C没有显著差异(P=0。180 9)外,其他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心肌类乳酸脱氢酶(LDH)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心肌类肌酸激酶(CK)和肾功能肌酐(Cre)指标在两物种间及性别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脂蛋白(a)[Lp(a)]、胆碱酯酶(CHE)在两物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北极狐与银狐的肝功能各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北极狐与银狐的血脂指标除ApoA1外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此外,血清肌酐银狐显著高于北极狐;银狐的血清肌酸激酶显著低于北极狐;血清乳酸脱氢酶北极狐显著低于银狐。

    北极狐银狐血清生化指标肝功能血脂肾功能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筛选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成分

    杨淑莉程端端司丽慧贾妍...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HPLC-Q-TOF-MS)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大叶藜中抗卵巢癌活性成分。获得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 L。)醇提物和大孔树脂精制物对卵巢癌OVCAR-3细胞抑制的影响,确定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部位,并采用HPLC-Q-TOF-MS技术分析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选择5个重要的卵巢癌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和EGFR,分别与大孔树脂精制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发现大叶藜醇提物与大孔树脂精制物对OVCAR-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其中大孔树脂精制物具有较强的抗卵巢癌活性;HPLC-Q-TOF-MS鉴定出大孔树脂精制物中13个化学成分,包括槲皮素-7-O-β-D-葡萄糖-3-O-α-L-鼠李糖苷、山柰酚等12个黄酮类成分和1个酚酸类成分绿原酸;分子对接结果说明,13个成分与5个靶点之间具有较高亲和力,其中槲皮素-7-O-β-D-葡萄糖-3-O-α-L-鼠李糖苷与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木糖苷与各靶点间结合较好。研究证明,大叶藜抗卵巢癌活性部位为大孔树脂精制物,其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具有较好的抗卵巢癌作用。

    大叶藜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子对接抗卵巢癌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半枝莲半边莲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庞雪莹赵欣华韩笑张俐佳...
    30-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试验,探寻半枝莲-半边莲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运用TCMSP平台查询半枝莲-半边莲药对的化合物成分,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肺癌靶点,通过相互作用数据库平台STRING进行靶蛋白互作分析。构建核心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与关键通路相互作用关系图,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6。3g/kg),每组6只,采用气管内灌注致癌碘化油溶液法建立肺癌大鼠模型,并采用病理学检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PI3K,p-Akt,EGFR和IL-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分析显示,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分别为44个、108个,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为Quercetin,Kaempferol,Lu-teolin,Wogonin,Baicalein等。共筛选出肺癌靶点2 057个,Venny图显示二者交集靶点74个。PPI网络分析度值较高的靶蛋白为IL-6,EGFR,CASP3,ESR1,MYC,VEGFA,CCND1,MAPK8。GO分析显示,富集于多个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组分。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通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显示,半枝莲-半边莲药对可能由 Quercetin,Kaempferol,Luteolin,Wogonin,Baicalein 等活性成分组成,通过作用于 IL-6,EGFR,CCND1,MYC,VEGFA,MAPK8等靶蛋白,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治疗肺癌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IL-6与槲皮素,EGFR、MYC、CCND1与汉黄芩素有良好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相较于模型组,中药组中大鼠瘤组织中p-PI3K、p-Akt、EGFR和IL-6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半枝莲-半边莲药对对肺癌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靶点,多途径来实现的,本研究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网络药理学半枝莲-半边莲肺癌PI3K-Akt信号通路

    广西地区一株番鸭源鹅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何奇松马琳马军严悌昆...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示广西地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uscovy duck-origin goose parvovirus,MDGP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遗传变异机理,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某番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鉴定,将PCR阳性样品接种于12~13日龄番鸭胚尿囊腔进行病毒的分离,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并与参考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MDGPV毒株,命名为GXBH株。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17株水禽细小病毒的同源性为79。4%~98。7%,其中与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在93。3%~98。7%之间;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较低,在79。4%~79。8%之间;与MDPV参考毒株处于进化树的不同分支,而与GPV参考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本研究分离毒株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与GPV代表毒株具有相近的遗传演化关系。

    番鸭鹅细小病毒分离鉴定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女贞子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韩昕李莎莎陈曦毛阿娟...
    47-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女贞子近三十年的中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探究女贞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研究整理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近三十年(1993年至2023年)女贞子相关研究文献,通过Java语言环境下的VOSviewer与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本文纳入的1 240篇文献可视化,结果显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刘慧仁(首都医科大学);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山东中医药大学(22篇);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发现,女贞子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化学成分的测定、质量标准的制定、药理作用的探索、配伍机制的研究、"女贞子-墨旱莲"(二至丸)的配伍、临床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当前,女贞子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是复方(中药)/治疗应用、化学成分分析和"二至丸"配伍分析。

    女贞子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龙岩山麻鸭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吴恺琪吴琼王蕾向仕玺...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龙岩山麻鸭鸭胚成纤维细胞。本研究选择龙岩山麻鸭10日龄鸭胚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法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培养的鸭胚成纤维细胞12h后呈典型的长梭形,48h后,细胞轮廓清晰,核仁明显,传至第3代的成纤维细胞经DAPI和绿色荧光标记染色后均呈阳性,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征。本研究成功从龙岩山麻鸭鸭胚组织中分离培养出成纤维细胞,为后期龙岩山麻鸭开展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龙岩山麻鸭鸭胚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免疫荧光

    生物配方农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药效研究

    黄文全白秀英宋西娟
    60-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找出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有效药剂。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吡虫啉混配成不同的复配农药,在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锐炜村毛竹林进行竹瘿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质量比例1∶3,浓度3。3 g/L)配方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的最佳配方药剂;施药8 d后,死亡率达到99。3%。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使用该复配农药的最佳时期。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混合的生物配方农药防治竹瘿广肩小蜂效果高于化学防治,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并满足竹笋绿色生产的需要。本研究的生物配方农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绿色农药。

    竹瘿广肩小蜂生态调控毛竹漓江上游

    不同授粉方式对油用型牡丹结实性影响的研究

    王晓晖刘红凡冀含乐潘永...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油用牡丹产量,探索油用牡丹理想授粉方式,选择结实性良好、生长势强且自然花期相遇的常见油用型牡丹品种,开展自交、人工授粉、自然授粉等不同方式的授粉试验,调查其坐果率、结实率、种子千粒重等结实情况和瞢葖果单角大小、质量等果荚干物质性状。结果表明,油用型牡丹存在一定自花结实性,自交处理Ⅰ没有结实,处理Ⅱ3个品种结实,处理Ⅲ全部结实,其中'凤丹白'结实最好,为每个果角0。54粒;将参试的牡丹品种进行4×4人工定向安全双列杂交,所有组合全部结实,平均坐果率高达92%,单果角结实率达到3。87粒,结实率最高的组合为'凤丹白×景泰蓝',单果角结实率达到6。96粒;田间自然授粉均有结实,'凤丹白'结实率最高,3。19粒/个;'景泰蓝'和'凤丹白'杂交的种子千粒重较高,达到436。89 g;蓇葖果果荚大小和质量与杂交母本关系较密切,以'景泰蓝'为母本时表现突出;通过不同授粉方式所对应的坐果率、结实率和复果荚重等指标综合分析,从高到低依次为:人工授粉>自然授粉>自交,母本是影响杂交成功率和果荚性状的重要因素;油用牡丹生产中可通过品种合理搭配间植、相互授粉,如'景泰蓝'和'凤丹白',获得更高种子产量。

    油用牡丹自交人工授粉自然授粉结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