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探测与控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探测与控制学报
探测与控制学报

张龙山

双月刊

1008-1194

tcykz@263.net

029-88156204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121信箱

探测与控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etection & Contr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性刊物。原名《现代引信》,本刊更名后可以使引信专业的名称离开产品与技术联系起来,为国际领域内的科研、生产和教学服务,开展学术交流。重点刊载的技术范畴是:机、电接触探测和磁、无线电、毫米波、红外、激光的近程探测、信号处理、超小型电源、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测试仿真技术以及系统工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学习的炸点图像识别与处理方法

    刘佳音李翰山张晓倩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弹丸近炸落点位置的测试精度,改善传统炸点图像易受噪声干扰及环境影响的识别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炸点图像识别与处理方法.该方法是以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多序列炸点图像为基础,利用GoogLeNet分类网络方法提取爆炸瞬间炸点信息,研究改进 U-Net网络分割炸点图像,重点对炸点图像的主干特征提取和优化损失函数进行建模,对炸点图像数据信息集进行训练与测试,并通过Canny边缘提取算法提取炸点图像边缘,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轮廓拟合,求解炸点像素坐标,结合摄像机空间几何关系,获得炸点空间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 U-Net 网络的 PA 值为 94.2%,MPA 值为 97.6%,MIOU 值为 84.8%,相比于原始U-Net网络的分割精度更高,能够为后续炸点位置的获取及武器毁伤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U-Net网络图像识别图像分割损失函数

    深度学习轻量化侦察图像压缩网络

    谌宇谌德荣崇魁奇王泽鹏...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小型侦察平台对低复杂度图像编码算法的应用需求,提出基于深度学习轻量化侦察图像压缩网络.轻量化侦察图像压缩网络编码端利用三个卷积模块直接将图像映射为服从均匀分布的二进制码流,得到压缩数据;在卷积模块中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分组卷积+通道重排等方式降低了编码端参数量和计算量.轻量化侦察图像压缩网络解码端采用转置卷积和残差连接等方式提高特征提取能力,进而提高解码图像质量.对分辨率为 128×128 实际采集图像的测试结果表明,与JPGE2000 算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轻量化侦察图像压缩网络PSNR提高了 3.85 dB,编码时间降低了 91%,实现了图像的轻量化编码压缩.

    侦察图像压缩深度可分离卷积分组卷积通道重排

    引信天线罩形变遥测图像动态测试方法

    李越孙发鱼白瑞青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形变测试方法不适用于在高速、高温、高过载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引信天线罩形变动态测试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遥测的非接触式引信天线罩形变动态测试方法.该方法将 CMOS图像传感器安装在天线罩内部,对飞行过程中引信天线罩内表面进行在线拍摄,将拍摄到的图像利用无线遥测传输到地面,通过地面图像分析和特征解算获得引信天线罩的变形量曲线.其中变形量计算的关键技术采用了 Hough圆检测方法,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天线罩动态测试需求,能够测量出天线罩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形变量.

    弹载遥测形变动态测试Hough圆检测

    爆炸冲击波集合分解排列熵时变峰值降噪算法

    杜桂云崔春生杨志飞刘双峰...
    90-9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测的爆炸冲击波信号中含有大量的噪声信号,严重影响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正压时间的判读以及比冲量的计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EEMDAN)与排列熵(MPE)的时变窗长时频峰值滤波的爆炸冲击波降噪算法,通过构造不同比例距离下的含噪冲击波信号模型和实测数据来进行研究与验证.原始爆炸冲击波数据经CEEMDAN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分量(IMFs);并以 IMFs 的 MPE 值作为分类指标,将 IMFs分量划分为需滤波和存留两个类别,对含噪模型与实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实验,将降噪处理后的 IMFs分量和剩余的 IMFs重构.试验结果表明,与贝塞尔低通数字滤波器、CEEMDAN 降噪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去除信号中含有的高频噪声,获得较好的降噪指标;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信号中的尖峰与突变信息,是比较理想的爆炸冲击波信号降噪算法.

    爆炸冲击波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排列熵降噪

    脉冲噪声下基于CNN-FRFT的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方法

    卢景琳郭勇杨立东
    96-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脉冲噪声破坏了线性调频(LFM)信号的分数谱特征,使得基于分数谱特征的参数估计方法无法有效估计参数.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脉冲噪声环境下基于CNN-FRFT的LFM信号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α稳定分布拟合随机脉冲噪声,构建加性含噪信号,输入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和测试;其次,利用训练好的CNN模型对信号进行去噪,并验证模型的去噪能力和泛化能力;最后,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FT)建立去噪信号的分数谱,通过峰值点位置来估计 LFM信号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非线性函数的方法,该方法在强脉冲噪声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精度和噪声鲁棒性,CNN 的应用使其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在实测脉冲噪声下仍可以准确估计参数.

    脉冲噪声线性调频信号参数估计卷积神经网络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真空吸入式风洞三维非定常流场时空特性

    刘艳欣朱乐乐陆文斌钱海玥...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学模型,确定其特征参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抽象流体的边界条件,构建全尺寸三维流体计算域;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试验验证算法的置信度,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真空罐容积为 2 000m3,真空度为 3 kPa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悬挂发射装置在空中挂飞和投放瞬间的气动载荷.在试验段流场的核心区,其流场品质较好,可以提供 0.80 Ma且至少 1s的稳定流场,满足 0.40~0.80 Ma且维持至少 500 ms稳定流场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论可以为真空吸入式风洞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真空吸入式风洞计算流体力学三维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流场品质时空特性

    不同金属镀层单晶硅靶板的冲击受力特性

    代锋琪刘双杰郝永平刘凤丽...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金属镀层对单晶硅靶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金属/单晶硅复合靶板理论分析模型,分析讨论了单晶硅靶板表面的最大应力与镀层材料动态屈服应力的关系,应用有限元法在 LS-DYNA 软件中对金属/单晶硅复合靶板进行瞬态动力学计算,得到了不同金属镀层单晶硅靶板冲击受力后的力学响应.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得到金属镀层对单晶硅靶板冲击受力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效果,能够延迟和减弱出现在靶板正、背面的应力峰值,减小在靶板上产生的应力.

    单晶硅复合靶板理论分析模型动态屈服应力动力学

    基于GNSS/UWB的多无人机协同定位技术

    鄢家鑫贺晓华周泽波林国泉...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无人机之间位置信息的求解问题,提出基于 GNSS/UWB的分布式协同定位方法,并基于因子图理论构建了一套分布式数据融合框架,在无人机之间引入消息传送与接收以实现信息共享,然后采用和积算法求取无人机节点位置信息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设计了基于改进 EKF的迭代滤波器对无人机状态进行估计,对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分布式协同定位算法有着接近于集中式协同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并且优于单点独立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

    分布式协同定位因子图迭代滤波信息融合

    基于熵值图的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

    温珍银孙闽红唐向宏田煦然...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多样且信号波形复杂多变,导致常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功能雷达工作状态切换点检测方法,将雷达脉冲序列进行分割,得到单一工作模式脉冲序列样本.其次,基于近似熵、样本熵、模糊熵和排列熵设计了新的熵值图特征,并结合卷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的智能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虚假脉冲率或漏脉冲率为 25%时,切换点检测正确率达 85%;工作模式识别正确率在虚假脉冲率、漏脉冲率为 20%和参数误差为 8%时,识别正确率均在 83%以上,识别性能皆优于两种对比文献方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熵值图状态切换点检测卷积神经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混合拓扑维护策略

    耿鹏郝慧珍柳艳叶子馨...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恶劣环境下无人值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特性,提出一种时间和能量混合拓扑维护策略,以达到实现节点能量均衡的目的.将拓扑控制分为网络初始化阶段、拓扑构建阶段和拓扑维护阶段,在随机部署和虚拟骨干网络构建的前提下,确立了能量和时间作为拓扑维护触发条件的合理性.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拓扑维护策略使网络生命周期提升了 44.6%,90%覆盖率结束时间增加了 1.4 倍,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部署提供了参考.

    无线传感器网络混合拓扑维护A3算法能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