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何宁

月刊

1006-2106

cres1984@163.com

010-51878355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69号中国中铁广场

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北大核心CSTPCDCS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本刊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本刊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寒区特长隧道斜井对隧道内温度影响实测研究

    刘杰朱小明李晓民张坤...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寒区隧道内温度分布是保温设计和冻害防治的关键和前提,其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三类,即环境气象、工程结构以及交通因素.相较于环境气象和交通因素,目前针对工程因素,尤其特长隧道通风设施对隧道内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系统开展了隧址区环境气象与不同建设阶段隧道内气温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的连续观测,重点论述了通风斜井对隧道内温度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1)隧道贯通前,洞内通风差,环境气温对隧道内温度的影响进深为300~400 m,隧道洞口段气温年平均值和振幅随进深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和减小;(2)隧道开挖至斜井并与其连通后,在烟囱效应作用下,冷季时自进口至斜井形成稳定的单向风,洞内气温基本呈线性分布,梯度约为0.5℃/100 m;(3)隧道贯通后,冷季时斜井烟囱效应引发隧道内形成稳定的自进口、出口至斜井的双向通风,洞内温度呈现基本以斜井为中心的对称分布,全隧道范围内出现显著负温;(4)通风斜井对隧道内温度分布规律及负温段长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寒区隧道保温设防和冻害防治中应予以考虑.

    寒区隧道通风斜井温度分布烟囱效应现场监测

    高速铁路智能牵引变电所技术研究

    祁忠永王荣熙鲍善晓邢玥...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是高速铁路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牵引变电所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的核心,又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智能化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智能化技术水平不高,本文对牵引变电所一次设备智能化、广域保护、辅助监控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为实现牵引变电所智能化提出系统方案.研究结论:(1)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智能牵引变电所的技术特征,便于对智能牵引变电所更深刻的认识;(2)智能牵引变电所采用"三层两网"布局,结构更加简化和清晰;(3)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方案,建议新建设备采用集成化一体设备,改造设备采用外挂分离式设备;(4)采用网络化的广域保护实现了牵引网故障区段的隔离和供电臂的自愈重组,实现所间智能化控制;(5)本文研究内容可为牵引变电所的智能化提供技术参考.

    高速铁路智能牵引变电所广域保护辅助监控

    高铁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与维修计划决策

    池瑞郝芃斐陈进屈志坚...
    81-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四种维修方式,本文以接触网系统可靠性最高和维修费用最低为目标,建立基于维修方式组合的预防维修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一种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首先采用PWLMC混沌映射生成初始化种群,增强种群多样性,然后采取非线性递减的惯性权重调整策略,提高算法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在种群进化过程中,对每一代粒子使用归一化越界处理方法,防止算法陷入早熟.研究结论:(1)提出的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现有算法相比,Pareto最优解前端的分布范围更广且种群多样性及获得的最优解精度均有提高;(2)在维修次数取13的情况下,改进算法获得的维修方案及该方案下各部件的动态可靠性能均达到较理想效果;(3)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可在满足实际安全运行的要求下得到最优决策方案,有效减低接触网系统维修费用的同时提高其可靠性,为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可靠性评估与维修计划决策提供有效方法.

    接触网系统电气化铁路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维修费用可靠度归一化

    建筑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江文化谢学文杨向歌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全球数字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由于数字化转型起点较低、启动较晚,建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技术路径、实施路径和有效的应用场景,无法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为提高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本文结合某建筑央企数字化转型实践,对建筑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实践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建筑业数字化存在数字化应用年限底、应用程度不高、应用不够全面等现状,分析其原因为BIM正向设计推广难度大、缺少专业数字化人才、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存在数据孤岛、信息化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要求;(2)提出了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路径和实施路径;(3)提出了应用BIM技术打造建筑业数据资产、信息化技术打通数据孤岛、数字化技术赋能智能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智能运营等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4)本文研究可为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或参考.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实践研究

    高速铁路声屏障动力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

    陈兴张毅超陈迎庆邢星...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更好地指导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通过开展声屏障结构动力响应现场试验,分析动力作用的传递方式,识别钢立柱与单元板等主要构件的动力行为,揭示声屏障动力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构建声屏障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讨论板-柱连接刚度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声屏障结构频响特性,提出声屏障动力性能提升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1)列车气动荷载作用下,立柱和单元板分别以弯曲振动和刚体运动为主,结构呈现非线性振动特征;(2)提出的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动力分析模型揭示了非线性振动作用机理,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3)板-柱连接刚度是表征单元板约束状态和影响结构动力响应的关键参数,建议增加板-柱连接刚度相关控制要求;(4)声屏障结构动力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声屏障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

    高速铁路动力特性试验与理论研究声屏障作用机理

    钢-混组合梁结构噪声研究

    林玉森瓮子涵赵鹤轩焦世旺...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为了分析列车高速通过钢-混组合梁桥时因振动产生的结构噪声,本文采用边界元法与统计能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32 m钢-混组合梁桥有限元模型、31自由度的列车模型及轨道模型,分析列车在轨道不平顺的激励下通过桥梁时的扣件力,并将扣件力作为声学边界条件,进而求解声场中各场点的声压级以及桥梁各板件对峰值声压级的贡献量.研究结论:(1)高速列车通过钢-混组合梁桥时,噪声的峰值声压级为76.5 dB(A);(2)列车以相同时速通过单箱单室和单箱双室钢-混组合梁时,桥梁结构噪声的峰值声压级基本相同,但桥梁各板件对于峰值声压级的贡献量不同;(3)列车通过单箱单室钢-混组合梁桥时,各板件对峰值声压级的贡献量为:腹板>翼缘板>底板>顶板>横隔板;(4)列车通过单箱双室钢-混组合梁桥时,各板件对峰值声压级的贡献量为:翼缘板>顶板>腹板>底板>横隔板;(5)本研究成果可为探究钢-混组合梁桥结构噪声产生机理及减振降噪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钢-混组合梁桥车桥耦合结构噪声边界元法统计能量法

    基于组合赋权-DEA的跨境铁路外部环境风险评价

    李艳丽马帅李利军郭湛...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跨境铁路大多穿越不同国家,铁路沿线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复杂多变,给跨境铁路外部环境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保障跨境铁路平稳运行,采用组合赋权-DEA方法在全面识别跨境铁路沿线风险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旨在为跨境铁路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全面识别跨境铁路沿线外部环境风险,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方面共选取30个风险指标构建跨境铁路外部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熵权法对各风险指标组合赋权;(2)应用基于DEA的风险评价方法,以各风险指标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为变量,对跨境铁路外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和排序;(3)研究结果显示,跨境铁路侵限风险应予以重点关注,安保区内违法生产经营次之;(4)本文研究可为跨境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保障跨境铁路运输更加平稳高效运行.

    AHP熵权法DEA跨境铁路铁路安全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

    张飞涟何媛媛刘斌王小兰...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建设环境更具复杂性、艰险性,对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科学的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可为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基于协同理论和物理-事理-人理(WSR)要素分析法,构建了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和基于熵值法的专家赋权法以组合赋权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赋权,并结合熵值理论,构建了基于协同熵的协同度评价模型;(3)对某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协同度进行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协同管理领域.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协同度评价协同熵

    《铁道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铁道工程学报》编辑部
    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