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Journal Railway Technical Standar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探讨

    贺晓玲卢文龙张彧郭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BIM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领域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全球经济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但由于智能建造技术标准的不完善,依旧无法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我国智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本文依托京张、京雄高速铁路建设,以BIM+GIS技术为核心,积极推进BIM、GIS等高新技术在铁路智能建造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应用研究;分析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的研究现状并基于智能铁路发展对构建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的需求探讨其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案,最终确定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结构与内容的划分,并初步形成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框架.本文有助于推进高速铁路智能标准建设系统改革,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建造体系引入高速铁路建设领域.

    BIM技术高速铁路智能建造建造标准

    基于站城融合条件下的站台实际限界标准优化

    王立仁曹永霄陈晓明巨玉祥...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的铁路站台建筑限界设计及其施工验收标准富裕量均较大,以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高速铁路站台墙建设要求.但随着"站城融合"概念的提出,车站建成环境发生变化.相对外界而言,该类车站的建设封闭且稳定,停站车体受到外界"横风"影响,产生的偏移量较小,因此,为提高旅客乘车安全性,站台建筑限界设计及施工验收标准也应相应进行调整.本文通过对影响铁路站台实际限界重要因素"横风"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分析,提出在站城融合条件下的旅客站台合理最小建筑限界值,为站城融合条件下车站站台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同时强化旅客乘车安全保障,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提升旅客乘车体验.

    站城融合铁路站台实际建筑限界标准优化

    基于BIM与GIS融合技术的铁路三维电子沙盘系统设计研究

    钟庆华刘德军伍思同张彦云...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难以满足庞大复杂的空间三维铁路建设设计要求,而代表数字化的BIM技术可以在技术上极大地弥补传统设计建设方式的不足.为更好地开展杭温铁路施工建造和运营维护,本文对杭温铁路三维电子沙盘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预期.该系统可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结合GIS技术创建杭温铁路信息模型,开展杭温铁路三维电子沙盘应用,了解杭温铁路设计信息获取问题、掌握施工情况,并为杭温铁路特点与特色展示提供智能化平台.

    铁路建设BIM技术GIS技术电子沙盘

    考虑土工膜铺设下季冻区铁路站台填筑工艺与试验研究

    徐世界韩英冶玉杰桑长克...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利用数值模拟试验解决青藏高原季冻区楚玛尔河铁路站台冻胀问题.首先,收集青藏高原季冻区的气候、土质等资料.随后,设定不同温度、土质等条件,模拟铁路站台可能遭受的冻胀情况,发现站台冻胀的主要诱因为低温引起土壤中水分冻结以及负温度梯度作用下水分向冻结锋面汇聚.本研究提出在冻结锋面布设土工膜的方法,形成防水隔断层,以减轻冻胀对铁路站台的不良影响.基于模拟结果,发现土工膜的布设保证了站台冻深范围内的填料含水率处于稳定状态,阻断了未冻结水分持续迁移进入站台填料中加剧站台冻胀病害.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试验系统地解决了青藏高原季冻区铁路站台冻胀问题,为铁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青藏高原铁路站台冻胀数值模拟土工膜

    丽江市有轨电车1号线行车方向调整研究

    邹毓赵阳李卓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丽江有轨电车1号线设计阶段按照城市轨道交通标准采用右侧行车制,此方案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上行列车(游客集散中心-玉龙雪山)乘客远眺雪山的视线,降低了乘客的乘坐体验与观感体验.为充分发挥旅游轨道交通观光特性,在分析行车方向调整必要性的基础上,采用仿真验证的方法,对丽江市有轨电车1号线从车型编组、运行交路、行车配线、建筑方案、设备系统等方面,进行左侧行车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号线采用左侧行车涉及的调整方案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需对全线的配线方案及信号系统进行改造,改造费用约为1 358万元,采用平行施工工期约2个月.由于1号线存在旅游淡旺季,可在淡季停运,进行改造调整,最大程度激发丽江市有轨电车1号线对景观的带动作用.

    有轨电车行车方向调整左侧行车旅游轨道交通工程改造

    列车延误背景下高速铁路旅客满意度研究

    董傲冉刘斌方晟浩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延误处置策略的人性化水平,研究高速铁路列车延误情况下的旅客满意度优化问题.首先,以列车到站延误时间为自变量,考虑旅客乘车坐席、旅客出行距离和车厢拥挤程度等影响因素,构建列车延误背景下的旅客满意度变化模型.其次,推导模型的各种数学性质.最后,为验证模型有效性与适用性,选择运行调整问题为研究对象,将所提模型转化为运行调整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设置以济南西—南京南下行区段为背景的多组算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旅客满意度变化模型适用于多种延误场景,能够在复杂的线路运营情况下指导列车延误的实时优化,得到旅客满意度变化更小的延误实时处置策略,展示了所提模型的良好性能.

    高速铁路列车延误旅客满意度列车运行调整COPT

    高原地区客货共线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研究

    刘磊田志强靳欣妮李津铭...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高原地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列车运行图与天窗一体化编制问题对保障行车安全,提升列车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旅客列车总运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了线路区间内动车组列车和货物列车不交会、天窗开设时段设定在白天等约束条件,构建了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列车运行图与天窗一体化编制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采用商业求解器GUROBI求解模型,并设计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实现高原地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列车运行图与天窗的一体化编制,并且能满足每个区间内开设4小时的综合维修天窗,保证了每日维修作业的需要.

    高原地区双线铁路列车运行图综合维修天窗动货列车区间不交会

    西安机场至富平市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邓智文刘斌杨浩张乐乐...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场市域铁路作为连接机场和城市的重要线路,其运营方案的设计对于机场和周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机场市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寻找优化方案.首先,对机场市域铁路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几种常用的交路类型,提出建立一套大小交路结合的开行方案.在此基础之上,以旅客等待时间最小和车辆走行公里数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一个多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并用线性加权法求解该模型.最后,结合西安机场至富平市域铁路进行案例分析,使用Python调用Gurobi求解器,得到西安机场至富平市域铁路高峰小时开行14对大交路列车,7对小交路列车,小交路折返站设置在机场站和高陵站的最优列车开行方案.

    机场市域铁路大小交路开行方案Gurobi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简介

    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
    63-64页

    国家铁路局发布行业标准《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局部修订条文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科研处(期刊编辑部)Che Zhenying
    119-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