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隧道掘进新型水压爆破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何广沂王硕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科学分析多维爆破特征参数与爆破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隧道掘进实测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基于隧道掘进新型水压爆破的发展及技术,提出了构建BO-LightGBM预测优化模型,用于全面预测爆破效果指标.并将预测模型成功应用在实际工程项目,应用结果分析表明,BO-LightGBM预测优化模型具有一定可行性,平均绝对误差(MAE)达到3.729,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5.576,决定系数(R2)达到0.783.这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隧道爆破掘进快捷设计崭新途径,尽快进入实际爆破省时省工省费用.该项新型水压爆破技术预测模型,经中国爆破行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

    隧道掘进新型水压爆破预测模型爆破效果机器学习

    山岭隧道围岩变形预警方法及系统研究

    佟显涛
    5-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实现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灾害的超前准确预警,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为计算核心,发展建立了一种考虑隧道空间效应的围岩时序变形预警方法,并通过跨平台数据交互检索的方式,开发了山岭隧道围岩变形预警系统,实现了预警结果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表达.立足白狼山隧道工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建立LS-SVM学习样本,以SQL数据库作为数据输出载体,在Revit中进行API接口拓展实现对所输出变形数据状态的定时检查.将所述方法与系统应用于白狼山隧道建设过程中,前期预测数据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数据传输与建筑信息模型运行通畅,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述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大变形灾害预警目的,为隧道建设安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隧道建设围岩变形预警方法预警系统

    高剪跨比下新型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于占福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叠合剪力墙与传统叠合剪力墙相比具有减少预制工序、提高施工效率的特点.为了研究这种新型叠合剪力墙在高剪跨比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两个足尺的剪跨比为2.8 的剪力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新型叠合剪力墙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刚度特性、承载力和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剪跨比为2.8 时新型叠合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与现浇剪力墙相同,均为弯剪型破坏;新型叠合剪力墙的极限位移在1/44~1/35 之间,变形能力符合规范要求;其刚度退化特性、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均与现浇剪力墙相近,整体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效果.

    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剪跨比

    一种穿越煤矿采空区有限变形范围的选线方法

    于海峰
    15-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发展和交通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煤矿采空区对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半无限开采的煤矿采空区特征的分析,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沉降变形特征进行数值化展示,通过精准的地表移动变形测算,为公路、铁路工程提供一种自煤矿采空区的有限变形范围穿越的选线方法,以达到降本增效、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推广价值.同时建议开展公路、铁路工程在半无限开采煤矿采空区选线的概率积分法建模和软件开发,以便高效、快捷地完成选线任务.

    采空区选线方法半无限开采概率积分法数字化发展

    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

    陈静
    18-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地下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结构在水平地震动和水平与竖向耦合地震动作用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与水平加速度响应受地震动竖向分量的影响较小,但附加竖向地震动会显著增大结构关键截面的轴力,降低整体抗震性能,而侧墙底端节点、中柱顶部以及顶板区域表现出较弱的抗震性能.上述结论可为西南地区砂卵石地层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地铁车站砂卵石地层地震响应数值模拟

    PHC管桩施工过程监测设备硬件系统研究

    许成宇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PHC管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监测问题,以万环西路南延线(十六涌半至海堤段)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项目为研究背景,设计研发振动加速度的电源模块、MCU控制模块、加速度采集模块和无线模块,采用ST公司的STM32CubeMX和Keil5 MDK软件完成PCB板,并制作硬件实体应用于实际软基处理工程,实现PHC管桩施工过程中桩体自身、土体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振动数据采集、无线传输和存储.结果表明,所研发的硬件系统具有精度高、易集成、低成本、无线传输的优点,可获得高信噪比的振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为评估施工振动产生的扰动提供丰富信息,研发设备可面向工程施工振动问题和结构振动监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HC管桩监测设备硬件系统振动传感器加速度MCU控制模块

    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叠合剪力墙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曹青
    26-2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叠合剪力墙结构缺乏成熟的无损检测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成像技术的叠合剪力墙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现浇混凝土水化热为激励热源,在预制板表面缺陷区域形成温度场差异,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混凝土缺陷位置和程度.以含有空气缺陷的叠合剪力墙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缺陷尺寸、厚度对混凝土表面温度场的影响,及缺陷处与密实区域混凝土表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通过模型检测试验,研究了现浇混凝土水化热主动激励检测叠合剪力墙缺陷的可行性,且探究了加热时长对最佳检测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检测出预叠合剪力墙内厚度为5mm直径不小于30 mm及厚度为10 mm直径不小于20 mm大小的缺陷,并明确最佳检测时段为浇筑完成后10~12 h.

    红外热成像叠合剪力墙混凝土水化热混凝土质量缺陷无损检测

    长大隧道钻爆法施工通风及粉尘扩散研究

    曾伟峰
    30-3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温高铁里齐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长大隧道钻爆法施工通风条件差、粉尘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断面施工所产生的粉尘难以快速排出,位于隧道沿程的各监测点所监测数据均表明粉尘浓度在达到一定峰值后下降缓慢.提出了在建隧道污风除尘脱硫脱氮处理装置(获专利)进行空气净化,隧道接力风箱装置(获专利)增加洞内风量的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并对初衬台车前的大范围工作区域进行粉尘扩散规律分析与现场实测验证.结果表明:(1)经过模拟及现场实施安装后实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2)此方案加速了隧道内工作区域风流的流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掌子面附近的大范围涡流;(3)使含尘气体加速向洞外运移,在运移效率上经模拟发现提升37.5%.

    长大隧道数值模拟粉尘扩散通风系统

    长距离密集开孔集水廊道预制模具研究与应用

    郝龙
    34-3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家庄市主城区应急水源工程(地表水)长距离密集开孔集水廊道总长3 633 m,采用预制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侧壁集水孔采用内大外小的圆形孔,开孔率多达 10%.在密集开孔集水廊道预制施工中存在吊装交叉作业多、内模频繁组装拆除、集水孔成孔困难、工期紧任务重等难题,提出了一种立模浇筑施工快速安拆预制模具,重点分析阐述了滑移侧模、整体安拆内模、集水孔成孔模具及拆除工具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通过项目应用效果分析,表明预制模具设计合理、安全高效,很好解决了长距离密集开孔集水廊道预制难题,以期为类似结构施工提供借鉴.

    密集开孔集水廊道预制模具滑移侧模整体安拆

    地源热泵系统在科技住宅中的能效提升研究

    张铭言
    37-3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科技住宅中地源热泵系统的地热能源利用效率,依托中国铁建·花语湖畔项目,从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能源端、空调末端、自控系统和能耗监督管理系统端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选、设备选型、数据计算对其进行节能效果评估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U管换热器单井制冷量比单U管换热器高出 11.1%;选用的螺杆式地源热泵机组年运营费用比常规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减少11%,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年运行成本仅为常规定频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的66%;低温辐射末端加置换式新风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比常规空调(风盘+地暖)系统能耗降低30%以上;通过自动控制及能耗监督管理系统可使整个系统的综合能效提高10%以上.本研究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地源热泵系统科技住宅能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