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建筑技术
铁道建筑技术

余春红

月刊

1009-4539

editor@rctech.com.cn

010-51011592

102600

北京大兴县康庄路9号

铁道建筑技术/Journal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铁道建筑技术为全国性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实用技术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2000年杂志改版为大16开本,扩大了容量,开辟了"本刊特稿"栏目,申办了广告经营业务。本刊刊登范围较广,论文可读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水破碎砂岩隧道涌水预测及施工治理措施研究

    黄启艳
    166-16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天河山隧道为研究背景,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现有涌水量预测方法,确定采用地下径流深度法计算隧道正洞正常涌水量,采用佐藤邦明理公式预测最大涌水量,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提出相应的防突水施工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隧道砂岩层间水为多层地下水,蕴含地下水水量较多,为地下水的富集与地下径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预测隧道正常水量约35 973.5 m3/d,最大涌水量约71 947 m3/d,强富水段占比76.5%;预测最大涌水量与实际最大涌水量的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剔除离散点后,实测最大涌水量与预测最大涌水量的比值平均值为1.06,表明采用涌水量预测方法的计算精度满足工程施工准确性要求,对富水破碎砂岩地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提出"超前预报+超前预注浆"的施工治理方案,实践表明,该治理方案效果良好,为隧道的掘进施工提供了无水或低水量环境.

    富水砂岩隧道工程破碎带涌水量预测施工治理佐藤邦明理公式

    型钢接头对TRD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研究

    魏元博
    169-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TRD内插H型钢工法因其适用性好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型钢接头对TRD围护结构稳定性影响研究较少,TRD工法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以南通轨道交通工程2 号线02 标出入段线明挖区间工程为分析背景,采用Midas GTS NX数值计算软件,对型钢3 种不同位置处接头分节拼接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接头焊缝热影响区材料刚度受到不同程度衰减作用后对分节内插型钢TRD围护结构、基坑开挖阶段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通过开展型钢焊缝热影响区变形、应力变化的规律研究,对分节内插型钢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分节内插型钢TRD围护结构稳定性研究热影响区

    大断面路基U型槽装配式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

    孙立军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施工具有绿色、高效等优点,逐步应用于各类地下工程建造中.路基U型槽作为地上与地下结构的连接段,断面坡度较大、型式不统一,采用装配式施工难度大.为了解决U型槽施工重难点问题,推动U型槽装配式建造新模式,研究依托国内铁路首例装配式U型槽工程——京唐铁路大断面U型槽装配工程,开展了大断面路基U型槽装配式建造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提出了基坑永临结合、U型槽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保障了结构的整体性与安全性;针对U型槽结构断面型式不统一、大坡度拼装等问题,研发了调节通用模板、翻转台车、张拉小车等预制及拼装设备,提出了系统的装配式U型槽施工工法及全过程质量智能管控方法,并创新了施工管理模式.本研究开创了U型槽装配式施工新模式,有助于建筑工业化在路基U型槽中的推广.

    铁路路基装配式施工现场试验大断面U型槽永临结合拼装设备

    连镇铁路工程建设运维一体化中BIM技术应用研究

    付强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铁路作为国家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与运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高、施工难度大、运维管理要求严格等.为提高铁路工程建设、运维质量和效率,实现数据的全阶段应用,以连镇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特点以及运维管理需求,分析了建设运维一体化中BIM技术应用路线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统一BIM模型标准、深化BIM模型、搭建BIM信息化协同平台等,能够实现承台、桥墩、0 号块等工程的高质量快速施工;通过输入运维参数对模型进行深化,使工程建设期间所产生的数据可直接应用在运维阶段,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损坏,提高数据运用效率;各方参建管理人员均可通过平台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查看,实时监测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实现现场作业、不同设备的实时管理,提高了运维效率和响应速度,有效控制了运维成本,延长了设备寿命,为铁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高速铁路运维管理建设运维一体化BIM信息化协同平台

    恶劣气候条件下接触网软横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姚开华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对恶劣气候条件下接触网软横跨施工特殊性的分析,结合接触网软横跨相关技术参数、影响因素及实际工程特点,着重研究了恶劣气候条件下接触网软横跨施工关键技术原理,提出了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关键技术.建立接触网软横跨模型,通过对软横跨基础结构参数的确定、横向承力索的水平张力及其最低悬挂点推算、定测,结合轨面高程、基准点的测量及计算,完成了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长度、直吊弦长度等相关参数的定测;建立数学计算模型,推导相关计算及验证公式,确定线材、零部件等的规格、型号及安装组合参数;同时,数据测量工具及冷滑检测装置的研发,有力地提高了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工程测量、施工及检测精度.

    恶劣气候接触网软横跨计算模型

    建筑智能化和绿色化建造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峥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建筑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建造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深刻变革.以某文化中心项目为例,分析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和绿色化建造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通过BIM信息协同平台和BIM模拟技术,能够提高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效率,深化项目中的复杂节点以及施工场地布置方案,降低设计和施工难度,确保项目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利用BIM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能够优化机电管线的综合排布,减少后续返工次数,提高机电工程质量和效率;通过BIM软件进行参数化设计,添加构件几何信息和材质属性,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出工程量;通过BIM技术对文化中心建筑能耗进行分析,调整建筑设计方案,减少能耗并提升能效;通过BIM技术能够模拟施工过程,结合时间和成本信息,预测不同阶段的材料需求量和设备使用频率,合理安排材料采购和设备租赁,减少闲置和浪费,找到成本效益最高的方案,实现文化中心的智能化与绿色化建设.

    建筑智能化BIM技术绿色化机电工程

    三维激光扫描与BIM融合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李周明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规模和结构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工程测量和建筑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的需求.以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为研究对象,基于BIM技术在建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建筑的精准点位,建立三维点云BIM模型,并与原有BI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三维点云BIM模型进行装修、机电安装等模型的搭建,实现了施工场地布置和机电管线的优化,提高了各方人员沟通协作效率,提升了项目机电施工的标准化,减少了由施工误差给后续装修、机电安装施工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观众厅吊顶施工过程中,通过三维点云BIM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准确地设计出吊杆位置、龙骨位置和每块不规则铝板的实际尺寸,提高了安装吊顶的安装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BIM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BIM模型机电管线

    铁路客站装配式混凝土雨棚建造技术提升研究

    谭月仁孙明智陈月平程松林...
    194-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混凝土雨棚应用过程中存在计算模式适用性不足、灌浆套筒连接容差小、柱身同截面对接易错台、屋面中板超宽超重、搭盖式防水基层结构易碰撞破损、抗温度变形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限位弹性简支"新型计算模式、垂轨梁与雨棚柱构件间梁底拆分、波纹孔后插钢筋灌浆锚固连接、顺轨单梁双柱雨棚装配式屋面中板三块拼接、扣盖式屋面跨间防水保护设计,以及精准定位吊装等技术并实施应用.应用效果良好,全面提升了装配式混凝土雨棚构件生产及吊装效率,提高了吊装质量.

    铁路客站装配式混凝土雨棚限位弹性简支模式技术提升

    境外施工项目资源配置的前期策划研究

    刘振利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企业承包的境外项目,多位于不发达地区,资源相对匮乏.资源配置的前期策划不到位导致施工进度受阻、施工成本增加,项目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形时有发生.为解决资源配置的困扰,介绍了前期策划的主要过程(标前策划、上场策划),阐述了劳务、材料、机械、管理组织、现金流五大方面资源配置工作内容,并在孟加拉国某项目进行了实践.实践表明:经过前期策划,标前预算编制更合理并实现了项目中标,实现了施工时资源的连续供应,达到了企业属地化发展目标并节约了项目成本,相关经验可为中国企业稳步走出去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境外资源配置前期策划标前策划上场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