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

唐萌

双月刊

1671-7562

xdyx@pub.seu.edu.cn

025-83272479,83272481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现代医学/Journal Modern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现代医学》前身为《铁道医学》,原由铁道部主管、南京铁道医学院和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委员会共同主办出版。创刊于1964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并入东南大学,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铁道医学》从2002年第2期起更名为《现代医学》,新刊号为CN32-1659/R,主管单位改为教育部,主办单位改为东南大学。《现代医学》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年来,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1999年荣获第三届江苏省优秀期刊奖,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现代医学》是一本综合性医学刊物,以中高级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现代医学》设有专家论坛、论著、经验交流、临床病例讨论、综述、个案报道、误诊误治、中医中药等栏目。《现代医学》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定价:8.00元/期,48.00元/年,邮发代号28-69,全国各地邮局订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常见中药方剂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网状Meta分析

    邓文婷李亮孟繁甦
    1885-1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NMA)评价常见中药方剂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3 年12 月31 日的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中常见中药方剂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前瞻性列队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iew Manager 5.4 和Stata 14.0 软件对围绝经期失眠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其安全性进行NMA.结果:最终纳入 21 篇文章,包含1 589 例患者,涉及11 种常见中药方剂治疗.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当归六黄汤(75.10%)疗效最佳;在改善PQSI评分方面,当归六黄汤(69.00%)疗效最佳;在安全性方面,当归六黄汤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低.结论:当归六黄汤在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及改善PQSI评分方面具有优势,且当归六黄汤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低,但还需要通过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此结论.

    中药方剂围绝经期失眠网状Meta分析

    基于LASSO回归建立新型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模型

    柯文凯季萌萌蒋卢映刘竟搏...
    1893-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和验证暴发性心肌炎(FM)早期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7 例心肌炎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其中FM患者69例和非暴发性心肌炎(NFM)患者38 例.采用LASSO 回归筛选潜在预测因子并进行基于赤池信息准则(AIC)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最终预测因子,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通过LASSO回归及AIC筛选出5 个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这5 个预测因子包括收缩压(OR=0.92,95%CI 16.57~18.49)、心肌肌钙蛋白I(OR=1.55,95%CI 0.95~2.53)、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OR=18.92,95%CI 1.82~196.49)、24 h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变化率≥30%(OR=8.71,95%CI 1.26~60.05)、24 h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率≥30%(OR=17.51,95%CI 0.05~17.12).建模组和验证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95%CI 0.919~1.000)和0.907(95%CI 0.793~1.000).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由5 个临床指标组成的早期预测模型,用于早期识别潜在的FM患者,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能力.

    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模型检验指标LASSO回归

    阿片类药物使用与2型糖尿病因果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薛茜徐宁成浩
    1902-1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阿片类药物使用与2 型糖尿病(T2DM)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在IEU Open GWAS(https:∥gwas.mrcieu.ac.uk/)中获取阿片类药物使用与T2DM的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和加权中位数法(WM)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并对结果采用多种敏感性分析进行校验.最后,采用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本研究纳入 42 个与阿片类药物使用强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4 种方法的因果方向效应相同,结果均提示阿片类药物使用与T2DM之间呈正相关,不存在反向因果关联.其中IVW结果为OR=1.218(95%CI 1.094~1.356),P<0.001,MR-Egger回归、简单模式、WM的OR(95%CI)分别为1.056(0.774~1.440)、1.012(0.783~1.307)、1.079(0.974~1.196).异质性检验结果P值<0.001,故应重点关注随机效应IVW模型.MR-Egger回归截距项接近0(Egger-intercept=-0.001 6,P=0.685),即筛选出的SNPs不存在基因水平多效性.反向MR分析中未发现T2DM与阿片类药物使用上存在因果关联.结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会增加T2DM发生的风险.

    阿片类药物2型糖尿病孟德尔随机化因果关系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林翠萍李鑫董莉张吉华...
    1910-1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梳理国际上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 年12 月所收录的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解读.结果:共纳入 1 256 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美国为发文量最多和学术影响力最强的国家.最高被引文章刊自《LANCET》,影响因子为47.831.研究热点为持续时间、纯母乳喂养、风险因素、产后抑郁症和护理等,研究趋势为社会支持促进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作用机制和母乳喂养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结论:国内应重点关注对母乳喂养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尝试将母乳喂养社会支持放入统一的网络框架内进行探讨,并加强对各维度间连续性与可及性的研究.

    母乳喂养社会支持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

    儿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的量化分析

    陶骏贤李承益袁盼周旭...
    1920-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量化分析,探讨儿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差异,为医疗机构加强儿科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减少医患纠纷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问卷法调查某专科医院儿科医生240 名,比较不同特征的儿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相关维度的认知差异,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医患关系现状认知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工作年限的儿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患方信任度认知、医闹对医院影响认知、医患关系影响医患沟通认知、医患关系影响医疗决策认知和医患纠纷处理制度作用认知有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调查表明,多数儿科医生认为医生技术水平高和信赖医生是患者选择本院主要的原因;医方职业道德和态度以及医疗服务行为在医院非技术内容重要性中是最为重要.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与性别(β=-0.197,P=0.030)、职称(β=-0.295,P<0.001)呈负相关,与学历呈正相关(β=0.209,P=0.014).结论:医院应加强儿科医生尤其是低年资儿科医生的医患沟通培训,完善医患纠纷处理制度,减少医闹对医院的影响,提升非技术内容.社会媒体也应规范报道,创造医患和谐社会氛围.

    儿科医生医患关系认知差异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灭菌包装材料选择上的应用研究

    滕智英吕梦欣刘芳
    1925-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旨在更精准地评估灭菌包装材料在手术物品包装上的合理使用,以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种灭菌包装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统计3 种不同质量的手术器械包使用不同包装材料的得分,最终优化出3 种类别手术器械包对应的最适包装材料.以 2022 年12 月未实施统一包装材料器械包为对照组,以 2023 年6 月已实施统一包装材料器械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物品包装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操作便携性.结果:硬质容器在手术物品类别1(5~7 kg)表现出最高的系统得分,为3.38 分,被推荐为该物品类别的首选包装材料.而针对手术物品类别2(3~5 kg)和类别3(<3 kg),纸塑包装袋则凭借其高效、经济的优势获得最高系统得分,成为优选包装材料.实施优化后的包装材料管理策略后,试验组的物品包装合格率、操作便捷性及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消毒供应中心在包装材料选择上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的双重提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灭菌包装效能量化指标.

    消毒供应中心模糊综合评价法包装材料最佳选择应用效果

    冠心病患者疲乏症状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敏夏颖戴薇孙倩倩...
    1930-1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疲乏症状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冠心病患者疲乏症状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4 年3 月至 2024 年5 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37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冠心病自我效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疲乏症状总分为(17.91±13.70)分,自我效能总分为(50.22±11.94)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5.80±10.3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睡眠质量的冠心病患者疲乏症状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症状与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自我效能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睡眠质量、冠心病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是冠心病患者出现疲乏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性别、睡眠质量、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是出现疲乏症状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尽早判断冠心病疲乏症状严重者,提供相应的对策,缓解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疲乏现状自我效能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PBX3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杨建英陆光兵李汶航文彬...
    1936-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间我院收治的106 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中PBX3 表达,根据MM患者骨髓中PBX3 表达情况分为PBX3 阳性组(n=76)和PBX3 阴性组(n=30).其中4 例患者随访中失访.根据MM患者3 年预后分为存活组(n=63)和死亡组(n=39).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不同PBX3 表达的生存曲线.结果:与PBX3 阴性组比较,PBX3 阳性组DSⅢ期、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乳酸脱氢酶(LDH)≥245 U·L-1及血小板计数(PLT)<100×109 L-1的占比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S分期、ISS分期、危险分层、β2-微球蛋白(β2M)和PBX3 表达均为M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BX3 阳性组的3 年总存活率(50.00%)低于PBX3 阴性组(83.33%)(P<0.05).结论:MM患者骨髓中PBX3 阳性表达率较高,且PBX3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多发性骨髓瘤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预后相关性

    肿瘤数字病理图像中关键特征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熊杰方红伍棋甘仲霖...
    1942-1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数字病理图像中,提取细胞核特征与图像全部特征相比,是否更具有代表性;并分析两者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肿瘤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方法:收集2011 年3 月至2015 年3 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74 例乳腺癌病例样本.提取其病理图像特征,并研究其与肿瘤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复发、转移及生存状态等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分割细胞核提取的特征在分形维数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方面优于阈值分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图像像素1 024×1 024、放大倍数63×时,分割效果最好.分割细胞核提取的特征在肿瘤的WHO分期(AUC=0.550,F1=0.690)和转移识别(AUC=0.600,F1=0.890)中的辨识度更高,而在复发(AUC=0.610,F1=0.930)和生存状态(AUC=0.710,F1=0.790)方面,两种方法的辨识度相当.结论:提取细胞核特征较传统的阈值分割方法,具有更高代表性和抗干扰能力,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表现出更高识别度.该法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数字病理图像分形维数特征提取机器学习

    通过增强CT预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

    张健刘斌
    1950-1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在预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增强CT表现,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定性差异及测量其相关CT值的定量差异,并对其进行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在肿瘤坏死、内壁侵犯、外壁侵犯、强化均匀度、分层强化、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静脉期最大CT值(VPmax)(P=0.035)、静脉期平均CT值(VPmean)(P=0.043)、静脉期平均CT值-平扫期CT值(VPmean-NP)(P=0.015)、静脉期平均CT值-平扫期CT值除以平扫期CT值(VPmean-NP/NP)(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VPmax、VPmean、VPmean-NP、VPmean-NP/NP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41、0.731、0.778、0.792,VPmean-NP/NP诊断效能最好.结论:增强CT部分参数在预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上具有一定价值.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体层摄影术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