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农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农学院学报
天津农学院学报

邢克智

季刊

1008-5394

xuebao@tjau.edu.cn

022-23783819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天津农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天津农学院主办的自办发行季刊,大16开本,64页。1994年创刊,1998年第4期开始公开发行。本刊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双百”方针,反映我院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新进展、新成就,促进科学技术交流,加速成果的推广应用,适应天津市城郊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农业生产部门技术人员等广大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3个甜高粱新不育系生产的影响

    张楠伍文文罗峰高建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新选育甜高粱不育系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以甜高粱不育系 TX623A 和7050A为对照,甜高粱新不育系 29A、34A和 44A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区组试验,设置 3 个播期、3 个种植密度,分析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新不育系的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影响差异显著,29A、34A 适宜播期为 5 月 14 日、适宜种植密度为8.0 万株/hm2,44A适宜播期为 4 月 30 日、适宜种植密度为 8.0 万株/hm2;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穗粒数影响差异显著,在 4 月 30 日播种、种植密度为 7.0 万株/hm2时穗粒数值最大,其中 34A、44A穗粒数大于对照种TX623A和7050A;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不育系 29A、34A、44A的产量随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经济产量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综合以上结果,最终确定不育系 29A、34A、44A播种时间为 4 月 30日、种植密度为 7.5 万株/hm2 时,不育系产量最高.该试验为甜高粱新不育系的生产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

    甜高粱产量播期种植密度不育系

    外源硫酸锌处理对盐胁迫下糯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婷向春阳杜锦郭瑞...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渍化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糯玉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外源物对盐胁迫下糯玉米的幼苗生理和生长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在盐胁迫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锌对糯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 3.80 g/kg条件下,0.20 g/L硫酸锌处理可显著提高糯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的含量.0.20 g/L硫酸锌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物质含量和降低丙二醛含量来缓解糯玉米幼苗的盐胁迫.

    糯玉米硫酸锌酶活性渗透物质

    磷素优化与菌剂结合对设施番茄产量、磷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张迎珂卢树昌夏渝静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磷素优化与菌剂结合对设施番茄产量、磷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设施菜田磷素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按照主副区进行设计,主区为施菌剂与不施菌剂,副区为不同梯度减磷优化.共计 7 个处理,即T1(减磷 0%)、T2(减磷 25%)、T3(减磷 25%+菌剂)、T4(减磷 50%)、T5(减磷 50%+菌剂)、T6(减磷 100%)、T7(减磷 100%+菌剂).结果表明:在施菌剂条件下T3 处理对番茄产量、各部位干物质量、吸磷量及磷素利用率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在果实品质方面,含糖量、糖酸比及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提高,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且减少了土壤磷素向深层运移;不施菌剂下T2 处理产量最高,植株干物质量、番茄果实及总吸磷量最高,磷素利用率较高,果实品质较好,在减少磷素运移方面效果较好.综合各项指标发现,施菌剂下T3 处理对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磷素吸收及减少土壤磷素运移效果最好,不施菌剂下T2 处理效果较好.

    减磷微生物菌剂设施番茄产量磷素吸收品质

    欢迎订阅《天津农学院学报》

    16页

    玉米AAP基因密码子偏性与进化分析

    王宇罗希帆葛均筑陈帅君...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基酸透性酶(AAP)通过参与植物体内氨基酸吸收和转运,从而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研究其密码子偏好性,对 AAP基因异源表达、功能验证及完善其遗传转化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使用Codon W、EMBOSS、Origin 2021 以及SPSS等程序软件,对 25 个物种的AAP基因密码子进行聚类、中性、ENC以及PR2 绘图分析,选择玉米AAP最佳异源表达受体及遗传转化受体.结果表明:玉米AAP基因的CAI、ENc、GC值分别为 0.269、35.48、65.3%,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且在编码蛋白过程中偏好以G/C结尾;RSCU聚类分析表明,玉米AAP基因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的使用偏好性相近,且同源关系也较近;而中性、ENC以及PR2 绘图分析显示,玉米AAP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受自然选择影响较大;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表明,大肠杆菌比酵母表达系统更适合作为玉米AAP基因的异源表达受体,水稻更适合作为遗传转化受体.本研究为今后玉米 AAP的功能验证及转基因植物培育等提供了研究基础.

    玉米AAP基因密码子偏性聚类分析异源表达

    重组角蛋白酶降解羽毛后对小麦浸种催芽和盆栽的施用效果研究

    郑显奇童应凯张怡黄亮...
    23-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合理利用禽类生产副产物角蛋白和减轻对环境污染,选用Bacillus licheniformis N5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角蛋白酶后降解羽毛,制备降解液进行小麦浸种催芽、盆栽小麦根灌施用.结果表明,用氨基酸质量浓度为0.164 mg/mL的羽毛降解液浸种,小麦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82.7%和 97.3%,相比对照分别增加 7.7%和 6.4%,施加氨基酸质量浓度为 1.030 mg/mL的羽毛降解液,小麦生长指标和根生长均为最佳,鲜质量与对照相比提高 9%,干质量与对照相比提高 4.8%,株高与对照相比提高 6.4%,根长与对照相比提高 82%.可见羽毛降解液能促进小麦发芽和生长,进一步可以开发为氨基酸肥料.

    角蛋白酶羽毛降解液小麦

    Ag+及激素对藜麦愈伤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李红潘治锦谢晓东金瑞...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津藜2 号'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子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Ag+、NAA和蔗糖对藜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30 g/L蔗糖+20 μmol/L Ag++0.8 mg/L NAA中藜麦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到 100.0%.在培养基MS+40 g/L蔗糖+20 μmol/L Ag++0.4 mg/L NAA中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只有 13.3%.在培养基MS+30 g/L蔗糖+20 μmol/L Ag++1.5 mg/L 6-BA中其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可达到 100.0%.在培养基MS+20 g/L蔗糖+20 μmol/L Ag++2.0 mg/L 6-BA中其愈伤组织分化率最低,只有 20.0%.藜麦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培养基配方的筛选为其再生体系和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也为其种质资源保存、培育新品种以及工厂化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藜麦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分化

    转OsARP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鹿祥瑞费标欣张耀方李志斌...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胁迫能影响植物体内物质合成、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为探讨水稻生长素响应蛋白(Auxin response protein,OsARP)基因对盐胁迫的影响,本文以转OsARP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采用 4 个浓度的NaCl(0、50、100、200 mmol/L)来胁迫处理拟南芥,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转OsARP基因的拟南芥株系在 200 mmol/L NaCl处理下,干重是野生型的5 倍,鲜重则为野生型的 2 倍;根长比野生型高 93%,株高是同处理下野生型的 2 倍;丙二醛(MDA)含量比野生型高 25%,可溶性糖含量则比野生型低 4.5%.在 100 mmol/L NaCl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高 26%,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野生型高 17.3%,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野生型拟南芥高 7 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比野生型低 15.6%.综合表明,OsARP基因提高了拟南芥的耐盐性,为OsARP基因功能机制研究打下了基础.

    水稻OsARP基因盐胁迫逆境

    水杨酸浸种对高温胁迫下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曹歌刘若溪张梁葛李爱...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温胁迫下西瓜种子的发芽能力,并探讨水杨酸(SA)对西瓜种子发芽期热胁迫的缓解作用,选用'北抗 1 号'西瓜种子为试材,设置适温对照CK1 28℃(种子萌发最适温度)、高温对照CK2 38℃、高温 38℃下施加 0.005、0.010、0.050、0.100、0.500 mmol/L SA 7 个处理组,浸种12 h后测定西瓜种子的萌发指标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A(0.005~0.050 mmol/L)均能提高西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 0.050 mmol/L的SA促进作用最好,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与高温对照CK2 相比,0.050 mmol/L的SA处理组抗氧化酶POD和SOD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 35.10%和 34.79%,MDA含量显著降低 23.8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 22.54%和 34.83%.由此可知,外源SA能够通过改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膜质过氧化来进一步缓解高温胁迫对西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了西瓜种子的萌发能力以及抗热性,为西瓜高温条件下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西瓜种子萌发高温胁迫水杨酸

    农田杂草地黄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梁怀方王丽朱香镇李东阳...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利用植物资源防治靶标害虫,选用农田常见杂草地黄处理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利用饲料与地黄根或叶干粉混拌法,调查棉铃虫发育历期、死亡率和虫重,研究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地黄根或叶粉末含量的升高,棉铃虫的死亡率升高、发育历期延长、虫重减轻.取食地黄根混拌饲料的棉铃虫2龄、3龄、4龄、5龄和6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25%~5.82%、22.92%~35.42%、4.10%~9.69%、41.22%~65.58%和 12.65%~67.67%;1 龄、2 龄、3 龄、4 龄和5 龄的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缓 0.00~2.50、1.00~2.25、1.00~6.25、0.00~1.75、0.50~1.50 d,幼虫发育至 6 龄时,生长发育缓慢且无法正常完成生活史;3 龄、4 龄、5 龄和 6 龄棉铃虫幼虫虫重分别比对照降低 43.79~130.18、152.56~255.47、127.27~327.91 和 41.75~177.22 mg.另外,取食地黄叶混拌饲料的棉铃虫 1 龄、2 龄、3 龄、4 龄、5 龄和 6 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升高 5.75%~11.46%、3.09%~11.67%、42.71%~66.27%、16.29%~83.33%、21.67%~100.00%和 5.17%~42.67%;1 龄、2 龄、3 龄、4 龄和 5 龄的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缓 1.00~2.00、0.00~4.00、0.00~4.00、0.00~0.50 和 1.50~4.00 d,6 龄幼虫无法正常完成生活史;3 龄、4 龄、5龄和6龄棉铃虫幼虫虫重分别比对照降低47.11~134.18、170.76~259.19、141.51~317.33和78.24~334.93 mg.通过研究地黄对棉铃虫生长发育、死亡率和虫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棉铃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为有效利用农田杂草资源开发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地黄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