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农业科学
天津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天津农业科学

天津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宋治文

双月刊

1006-6500

tjnykx@163.com

022-23678601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农科大厦1905室

天津农业科学/Journal 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农林、植保、土壤肥料、园艺、畜牧兽医、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水产、花卉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试验报告、实用技术和专题综述类文章及农业区划、科研管理等软科学论文。适合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施用不同肥料对藜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马艳雨蒋梦珂胡雨彤冯耀祖...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施用不同肥料对藜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旱作藜麦优质高产栽培的最佳肥料,为新疆藜麦旱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藜麦品种伊藜早 1 号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开展试验,共设置了 5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CK)、生物炭处理(S)、控释肥处理(K)、腐植酸处理(F)和当地施肥处理(D),各处理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测定灌浆期藜麦植株高度、茎粗、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光能利用效率(Eu)、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成熟期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藜麦的株高在K处理下显著增高(P<0.05);茎粗在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与CK和D处理相比,茎粗分别增加了 49.56%和 51.82%;S、K、F、D处理下的SPAD值较CK均显著增加(P<0.05);藜麦在灌浆期的Pn、Gs、Tr、Ci、Eu和WUE均在K处理下最大;S、K、F、D处理均可以提高藜麦的产量,其中K处理下主穗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分别比CK增长 185.44%、65.00%、57.64%;相关分析表明,在灌浆期,藜麦的籽粒产量与主穗质量、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主穗质量、千粒质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在施肥量一致的情况下,控释肥处理更能满足藜麦生长后期的养分需求,进而实现藜麦高产.

    藜麦光合参数控释肥产量

    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廉晓娟王艳梁新书李明悦...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不同施用量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黄瓜施用不同剂量的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株高、节间距、叶片数和根干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T2、T3、T4 处理开花期株高增幅 23.5%~39.6%,盛瓜期株高增幅 11.3%~12.1%;开花期节间距分别比对照提高 21.64%、8.38%、31.58%,盛瓜期节间距分别比对照提高 3.03%、6.74%、7.98%;开花期叶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 20.24%、19.05%、14.29%,盛瓜期分别比对照提高 5.12%、5.12%、3.15%;根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28.57%、92.86%、32.14%.施用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后,黄瓜增产效果明显,单瓜质量较对照增幅为 4.01%~25.84%,产量增幅为 1.31%~9.12%.施用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能够明显提高果实中VC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改善蔬菜品质.综上,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用量为 9.375 kg·hm-2 时,设施黄瓜产量高,品质优,可作为推荐施用量.

    聚谷氨酸肥料增效剂黄瓜产量品质

    叶面喷施硅肥和钙肥对北京市设施春茬番茄生产与裂果预防效果的影响

    聂青聂晓红石颜通李婷...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郊设施春茬番茄栽培后期裂果比较常见,为筛选出减少番茄裂果的发生的不同的肥料配施方式,开展了喷施硅肥和钙肥对番茄生长、产量、预防裂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施 2 mmol·L-1 硅酸钠水溶液+30 g·L-1 氨基酸钙液的处理(T4),不仅促进了番茄生长,株高和茎粗都较对照显著提高,而且对提升番茄产量和防治裂果的效果显著,其中产量较对照提高 22.39%,番茄裂果率较对照降低 4.58%.T4处理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硬度有所提升,果实钙含量显著增加.综上,喷施 2 mmol·L-1 硅酸钠水溶液+30 g·L-1 氨基酸钙的处理,不仅能够促进番茄生长,而且可以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增加果实硬度,降低果实裂果率,可作为北京市设施春茬番茄防治裂果的选择途径.

    硅肥氨基酸钙番茄裂果预防

    《华北农学报》2024年征订启事

    17页

    不同授粉方式对火龙果座果率及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荆红彭刘明李小燕任桂芹...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授粉方式对火龙果座果率及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对自然授粉、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火龙果座果率及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针对自花和异花授粉的火龙果果实,研究其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授粉、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火龙果座果率分别为10.0%、86.0%和 100.0%.异花授粉与自花授粉对的火龙果果实单果质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火龙果果实贮藏过程中,4℃较 25℃更有利于火龙果品质的保持,4℃温贮藏条件下,异花授粉的火龙果果实在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VC和花青素含量保持方面要优于自花授粉.

    火龙果花粉活力授粉方式座果率贮藏品质

    黑线姬鼠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

    金志民李强鲁思含孙悦...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以动物为媒介的传染病不断发生,人们需要更多种类的实验动物作为研究样本.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是一种我国常见的农田害鼠,繁殖期短、适应能力强,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害鼠之一.另外,黑线姬鼠也是汉坦病毒(Hantavirus)、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和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天然携带者,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调查样本,同时在构建疾病模型和探究病原体致病机制方面也更具优势,其实验动物化的研究情况应该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黑线姬鼠分类及其分布、繁殖学研究、生理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携带病原体概况,并对黑线姬鼠的繁殖研究、多组学应用、病原探究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黑线姬鼠后续实验动物资源开发提供帮助.

    黑线姬鼠实验动物繁殖携带病原

    水丝蚓及人工饲料对草金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宋立民姜巨峰赵建徐林通...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水丝蚓或人工饲料对草金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7.82±1.84)g、体长(5.73±0.45)cm的草金鱼,分别投喂水丝蚓(SY组)和人工饲料(SL组),定期测定体质量和体色色度.结果显示,SY组试验鱼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SL组(P<0.05),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试验鱼体质量直线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草金鱼体色L*(亮度)值与投喂时间呈正相关趋势,a*(+a*红,-a*绿)、b*(+b*黄,-b*蓝)值均呈负相关趋势;两组试验鱼色度值直线斜率(K)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SY组试验鱼体表a*和b*值均显著高于SL组(P<0.05).研究表明,草金鱼体质量与生长时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强,投喂水丝蚓更容易被草金鱼接受,更能稳定促进其生长,但无论投喂水丝蚓或是人工饲料,其体表红色均会逐渐变淡.

    草金鱼饵料生长体色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壳色分布及贝壳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贺文聪黄庚胤梁健陈丽梅...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四角蛤蜊贝壳中颜色分布以及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本试验以天津大港和东疆港地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紫色和白色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法、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法,比较分析不同壳色贝壳着色分布特点,以及 2 个地区紫色、白色壳色四角蛤蜊的棱柱层、珍珠层的金属元素含量组成,全面了解不同壳色群体之间金属元素含量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四角蛤蜊紫壳群体的壳内侧比壳外侧显示出更深的紫色,紫色色素主要分布于贝壳棱柱层与角质层、棱柱层与珍珠层的交界处;Na元素和K元素在大港地区的 2 个壳层中,紫色群体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色群体,Mg元素在 2 个地区2 个壳层中,紫壳含量均显著高于白壳.综上,四角蛤蜊贝壳中颜色分布在壳层交界处,Mg元素可能与四角蛤蜊的紫壳形成有关.

    四角蛤蜊壳色棱柱层珍珠质层金属元素

    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周雨轩贺文菁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发展并壮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梳理已有文献,将共同富裕划分为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共享性、可持续性 4 个维度,分别阐述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并利用 2010-2020 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较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综上,应从激发市场潜力、发掘文化内涵、增加地区间联动、发挥潜在效用 4 个方面着手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共富效应.

    农产品地理标志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农业生态系统优化:基于多模型耦合的土地利用多样性与生态服务价值最大化策略

    温贝刘玉成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讨土地利用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创新的耦合模型优化策略.通过这种策略,可以最大化土地利用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了一个综合模型,涵盖了作物生长、土地利用变动、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多目标优化 4 个关键模块.这个模型全面模拟并解决作物系统设计问题,考虑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等多个目标和约束.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不同土地利用配置方案的效果,以寻求最优或接近最优的选择.结果发现:优化作物情景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福祉指数方面表现最佳.该情景不仅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高效率,还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人类福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发现证明了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配置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作物系统设计问题定义为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耦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这一方法论为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土地利用多样性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类福祉方面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物系统设计土地利用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多目标优化DSSAT-CLUE-s-InVEST-NSGA-II耦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