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

高玉葆

季刊

1671-1114

tjsdxbz@126.com

022-23766780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天津市教委主管、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81年创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地理学、生物学和技术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及交叉学科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原创成果。自创刊以来,在历任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历届主编和编委及全体编辑的勤奋工作和努力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刊期由不定期、半年刊发展为双月刊;刊物内容由创刊之初以报道教学研究内容为主,到目前以报道原创研究性成果为主,而且受国家级资助的研究性成果数量不断增加;作者由以本校教师为主发展到目前的覆盖国内28个省市区的作者队伍;发行范围由内部发行、国内发行到国内外发行,形式由纸质版到光盘版和网络版,学术交流遍及世界多国,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印刷出版在经历了铅与火的传统编排校印之后,目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编排印全程操作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刊物质量;入选的国内外文摘期刊源及数据库逐年增加,目前已达17家,被摘编、索引、转引、访问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嵌段共聚物在纳米柱壳内自组装行为的模拟

    高天于彬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AB双嵌段共聚物受限在柱状壳纳米孔中的自组装行为,基于Monte Carlo方法,采用模拟退火技术,分析了共聚物的体积分数、柱壳厚度以及共聚物与柱壳表面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纳米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体相为柱状相的双嵌段共聚物,当柱壳表面吸引长嵌段时,短嵌段形成小球、柱状结构以及具有周期规律性的垂直层和螺旋结构,在一定范围的体积分数下还会形成孔层结构;表面吸引短嵌段时,短嵌段首先聚集在柱壳表面直至铺满,在柱壳内部形成球状相以及扭曲柱状、层叠圆环和螺旋结构的简并结构;中性表面下,短嵌段贯穿柱壳表面,形成一系列小球和短柱结构。对于体相为Gyroid相的双嵌段共聚物,在厚度和表面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垂直层、平行层、孔层、同心层、螺旋和连通网络结构等多种结构。对于体相为层状相的双嵌段共聚物,强选择性表面下形成一系列同心层结构。通过统计4嵌段沿柱壳径向方向平均密度的分布情况,分析同心层的厚度变化可知,随着柱壳厚度的增加,同心层的层数逐渐增加且中间层厚度大于两侧层厚度;中性表面下通常存在层叠圆环和螺旋简并结构。

    双嵌段共聚物柱状壳纳米孔自组装模拟退火

    脉冲偏压和氮气分压对多弧离子镀(Zr,Cr)N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郭圆萌孙艳吴兴华黄美东...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基体脉冲偏压和氮气分压对(Zr,Cr)N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薄膜样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摩擦实验仪和表面性能实验仪对(Zr,Cr)N薄膜样品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力学性能和浸润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脉冲偏压为50V不变、改变氮气分压的实验中,氮气分压为0。3 Pa时,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最小,耐磨性能最好,磨损率为1。416 7×10-13m3/(N·m);氮气分压为0。5 Pa时,疏水性能最好,水接触角为105。42°,在保持氮气分压0。5 Pa不变、改变基体偏压的实验中,薄膜表面粗糙度随偏压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升,当偏压增大到-250 V时,薄膜具有最好的疏水性能,此时接触角达到106。88°。

    多弧离子镀氮气分压脉冲偏压疏水性摩擦磨损

    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双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王艳肖慧萍马叶群
    18-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应用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DBU)/碘化锂(Lil)双催化体系,以苯甲醇(BnOH)为引发剂,协同催化单体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PCL),并利用高温凝胶色谱仪、超导核磁共振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以甲苯作为溶剂,ε-CL浓度为 2。0mol/L,n(ε-CL)∶n(DBU)∶n(LiI)∶n(BnOH)=100∶1∶1∶1,25 ℃时反应 40 min 得到的聚合物性能最优,此时PCL产率为98。5%,数均分子质量为22。8 kg/mol,分散性指数为1。15;②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产物PCL的熔融温度为58。4 ℃,结晶温度为25。7 ℃;③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双催化体系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机理为"单体-活化"机理。

    聚己内酯开环聚合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碘化锂

    曲唇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丁锐周英泽许晟华许华...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兰科植物曲唇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好性及主要影响因素,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曲唇羊耳蒜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筛选得到51条符合分析要求的蛋白编码序列,利用CodonW软件和EMBOSS在线程序分析其密码子使用模式。结果显示:曲唇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多为A或T,GC3仅为29%,远低于GC1(46%)和GC2(39%);有效密码子数(ENC)介于42~60之间,密码子偏好性较弱,ENC与GC3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结果表明,曲唇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主要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突变压力的作用有限。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数据分析共筛选出7个最优密码子,分别为UUG、CUU、UCA、ACA、AAU、AGA和GGA。对应性分析结果显示,曲唇羊耳蒜不同类型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不同,其中光合系统基因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而其他类型基因的偏好性差异较大。

    曲唇羊耳蒜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自然选择兰科

    白芍总苷对H2O2诱导下黑色素细胞的保护及作用机制

    杨林芳赵肖灵江世宾张明...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白芍总苷治疗白癜风的潜在作用机理,对人正常黑色素细胞PIG1进行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的白芍总苷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并施加H2O2刺激,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的产生,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含量以及MAPK家族成员p38及其磷酸化的表达。结果显示:①白芍总苷可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PIG1细胞毒性,且呈剂量依赖性;②白芍总苷减少了H2O2诱导的细胞活性氧的产生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下调了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激活;③ 白芍总苷有效阻碍了H2O2诱导的p38 MAPK磷酸化。上述结果表明,白芍总苷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保护黑色素细胞免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白芍总苷白癜风活性氧抗氧化剂黑色素细胞作用机制

    镉和氧化石墨烯对大蒜根尖细胞的影响

    王思源朱珺王冰涵田羽芊...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氧化石墨烯(GO)对大蒜根尖细胞抗镉(Cd)胁迫能力的影响,以大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Cd和GO单一及共处理对大蒜生长、根尖细胞活性、根尖分生区细胞核仁形态、有丝分裂及Cd的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在本研究设置的浓度下Cd胁迫会显著抑制大蒜生长,GO会显著促进大蒜生长,GO和Cd共同处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大蒜的生长抑制作用;②在单一 Cd胁迫下,Cd对大蒜根尖细胞活性有毒害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重,GO对Cd胁迫下大蒜根尖细胞活性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③GO和Cd均会影响大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导致染色体畸变,二者共存时,GO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大蒜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④Cd胁迫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仁形态有毒害作用,可以诱导核仁物质缓慢向外流出到核质甚至到细胞质基质,GO能有效缓解Cd胁迫对核仁结构的毒害作用,抑制了核仁物质向外流出;⑤GO可通过调节Cd的亚细胞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大蒜根部细胞的损伤。

    大蒜氧化石墨烯根尖细胞活性有丝分裂亚细胞分布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青海湟中地区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晶鲍海娟李佳欣杜明川...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高寒贫瘠地区小黑麦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种植在青海省湟中地区的小黑麦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测定小黑麦的生产性能指标(干草产量、枝条数、株高)和营养品质指标(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糖、粗蛋白),通过多重比较、灰色关联度和响应面优化综合分析,筛选出最佳栽培条件。结果显示:①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初步判断在种植密度为400。8万基本苗/hm2条件下小黑麦生产性能指标最佳,在种植密度为359。5万基本苗/hm2的条件下小黑麦营养品质较好;②通过对不同施氮量下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氮肥施用量为240。00 kg/hm2时粗蛋白含量(9。93%)最高,与氮肥施用量为264。87 kg/hm2时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下的数值;③交互作用下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359。5万基本苗/hm2、氮肥施用量为240。00 kg/hm2的情况下,小黑麦综合表现最佳,构建的回归预测模型支持这一结论。

    小黑麦种植密度施氮量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响应面灰色关联度

    叶尔羌河流域土壤盐分离子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胡杨林分因子的影响

    莫治新韦良焕侯春蕾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叶尔羌河流域上游段(莎车县段)、中游段(麦盖提县段)和下游段(夏河林场段)土壤盐分对胡杨生长的限制程度,对胡杨林分因子(密度、冠幅、树高、盖度、胸径)进行野外调查,并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利用SPSS20。0和Canoco5。0软件对土壤盐分离子和胡杨林分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分析和RDA排序分析,明确土壤盐分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对胡杨林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不同河段不同土壤深度的盐分离子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表层(0~20cm)土壤总盐以及Cl-、SO42-、Ca2+、Mg2+和K++Na+盐分离子的含量均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层。土壤盐分离子间存在相关性,其中SO42-、Ca2+、Mg2+和总盐均与Cl-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g2+与SO42-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K++Na+和总盐均与SO42-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盐与Ca2+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K++Na+与Mg2+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盐与Mg2+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盐与K++Na+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胡杨林分因子的分布特征为密度、盖度和胸径是下游>中游>上游,树高和冠幅是上游>下游>中游;密度在上游属中等强度变异,在中游和下游的变异程度较弱;胸径在中游和下游属于中等强度变异,上游变异程度较小;胡杨盖度、株高和冠幅在上游、中游及下游的变异程度均较低。胡杨林分因子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密度与盖度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与胸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胸径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80~100 cm Ca2+、60~80 cm K++Na+和20~40 cm SO42-是胡杨林分因子特征的主要限制因子。

    叶尔羌河胡杨林分因子土壤盐分离子相关性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57页

    黄河流域中游3A级及以上山地景区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

    胡炜霞耿梦杰杨阳郝至烨...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景区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地理联系率和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中游170个3 A级及以上(以下简称"3A级以上")山地景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中游3A级以上山地景区集中分布在晋、陕、豫三省,景区密度大。3A级山地景区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豫北、豫南、晋东南;4A级山地景区呈向右旋转90。的"Y"型分布;5A级山地景区主要集中在晋、陕、豫交界处,组团状分布,由东北向西南展布。②自然地理环境方面,3A级以上山地景区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 200m处,坡度为15°~45°,偏南坡。河流水系、植被指数、空气质量对景区分布的影响效果显著。③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交通区位、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收入和文化遗产禀赋是景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山地景区黄河流域中游空间特征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