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教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教探索
高教探索

双月刊

1673-9760

gaojiao@gdjy.cn

020-83566017

510045

广东省广州市小北路155号广东教育杂志社总编室

高教探索/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反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科学性、专业性、理论性和前沿性,保持学术高品味,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界的知名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学分制实施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进路

    袁广林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主选课为核心的学分制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满足智能社会多样化需要,激励教师主动的"教"与学生主动的"学"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价值,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由于认识的偏差和教学资源的制约,在实施过程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高校应当根据学分制的本质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扩大教学资源,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设施,优化行动方案,使其成为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学分制选课制以学习为中心个性发展教学管理制度本科教育质量

    人工智能嵌入大学治理的理论图景、价值蕴含与实现路径

    陈林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和基本要素.研究通过"理念指导-范式转型-主体协同-过程融合"的理论图景,构架了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大学治理的分析框架与实现路径.数字化大学治理在理念遵循上实现了从技术借用到全体智能的转变,在治理范式上实现了从传统范式向现代范式的转型,在主体结构上实现了从单一固守到多元协同的转型,在过程应用上实现了从信息碎片到数据融合的升级.然而,碍于数字化工具的算法歧视、信息的数据化隐私侵犯、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智能媒介的结构性不平等风险,导致数字化大学治理在理念转变、范式转型、主体协同、过程融合等方面依然存在局限.为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学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还需从重塑共建理念、优化系统结构、构建完整体系、打造共生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为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大学治理数字化理论图景

    ChatGPT对教育的冲击、风险及应对策略

    李宝杨哲唐明珍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介入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教育将面临新的冲击,因材施教的学习或将成为主流,批判思维或将是学习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教学变革必将成为常态,搜索学习或将成为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ChatGPT进入教育生态系统后,随之带来了知识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知识碎片化现象加剧、学生创造性培养弱化、教学转变为单一的知识传授、数字化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引发新的意识形态等潜在风险.为进一步规避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应回归育人使命,关注学生情感;重审技术本质,明确教育地位;变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完善数字伦理政策法规,提倡AI治理AI.

    ChatGPT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育变革个性化学习

    高校"优势学科" 发展溢出效应探究——基于学科关系的视角

    曹茂甲李倩文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溢出效应是在高校学科发展过程中,"优势学科"的发展对其他学科所产生的联动作用,主要通过学科生态演化机制、知识梯度转移机制以及学科治理耦合机制来实现.通过对近几年各高校发展情况的抽样调查可以发现,"优势学科"发展溢出效应存在着不同的影响范围,并且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以及"优势学科"本身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关联.因此,从实现整体发展考虑,各高校需要在强化溢出主体、拓宽溢出路径、扩大溢出范围、提升溢出效能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高校优势学科学科发展溢出效应

    三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转型升级"的必要意义与着力方向

    王铭王名扬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级、省级、校级构成的三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历经十余年发展成型,起到了重视本科教学、提升质量、存史资政等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自说自话、无法真实反映教学质量、未形成反馈闭环等突出问题,局制了其发挥更大的质量保障功能.面向高等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身高质量体系建设和数字中国、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三级质量报告制度亟待转型升级:转变工作和撰写思路,突出研究和质量评价;升级数据平台体系,建立支撑OBE的实时教学管理平台及调查平台、案例平台、发布平台,建立三级数据中心,实现各级各类数据自动整合;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多方参与的协同团队;形成三级报告评价反馈机制和周期性回顾分析闭环,建立提出问题清单,追踪解决进展;加强政策的顶层设计前瞻性,建立定期检查更新机制,提升制度建设完备性.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三级制度转型升级质量保障质量评价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负向指征及其修正——基于2019年《Nature》博士生调查的学生参与分析

    左晶晶段鑫星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博士生教育最直接的利益主体,博士生具备天然的"自评资质".基于2019年《Nature》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为切入点,借鉴"I-E-O模型",通过学生参与视角,从输入质量、环境质量及结果质量三个维度分析了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发现多重角色冲突下博士生生活余力不足、功利主义驱动下博士生培养环境堪忧以及现代性隐忧下博士生意义空虚感倍增,是诱发投入质量条件约束、环境质量工具理性以及结果质量认同危机的重要因素.对此,应通过分割融合二元管理、多措并举三管齐下以及内核系统深度挖掘等措施,改善博士生对教育质量评价的负面情绪基调和悲观心境状态.

    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负向指征学生参与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与破解——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的分析

    杨晨美子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承担者.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以多元主体合作协同为特征,包含不同主体间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从微观情境剖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化、内生动力不足、合作目标异质、权责界定模糊等困境.基于此,提出重塑互动情境,构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育人共同体;促进情感共享,激发多元主体合作育人的内驱力;均衡协调各方利益,凝聚校企合作的共同愿景;强化权责意识,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成效评价机制的破解策略,以期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发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互动仪式链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如何在本科阶段培养跨学科人才?——以哈佛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例

    耿有权张译丹
    61-6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或学科交叉是取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措施.哈佛大学是世界顶尖大学,该校以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引,从本科通识教育阶段开始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和能力,教育效果显著.以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为例,对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通识教育及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位授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规律和特点,期望对我国"双一流"大学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参考价值.

    哈佛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生物医学工程

    管控与自主:美国社区学院决策机制变迁的"钟摆现象"

    陈晓菲马早明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决策机制是对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在当前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改革意义.基于规划者、制定者与实施者的职能安排,美国社区学院在一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决策机制变迁轨迹,相继经历了初创时期的直线式决策机制、独立时期的集权式决策机制、扩张时期的控股式决策机制、转型时期的耦合式协调机制、多元化时期的治理式决策机制以及整顿时期的协调式决策机制.这一变化打破管控与治理的界限,呈现从科层制到松散结合到双重系统的实践探索,体现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结构的扁平化以及决策机制发展的适应性特征.

    美国社区学院决策机制管控治理

    丹麦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路径、机制及其启示

    王宇辰黎晓奇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麦在创新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丹麦大学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和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丹麦大学在创新产出、创新转化、顶尖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丹麦的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以研究型教学为本,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面向国家、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服务.近年来,丹麦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进一步面向国家的重点科技和创新领域倾斜,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产学研融合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丹麦的研究生科教融合培养模式对我国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顶尖人才、推动科教融合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科教融合研究生培养丹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