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姚家新

双月刊

1005-0000

xb@tjus.edu.cn

022-23012636

300381

天津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体育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5年正式改为双月刊。1992年以来,本刊一直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96—2003年连续5次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1996、1999、2001、2003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三等奖(体育院校学报中首次获此奖项的期刊之一)。2001年首批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建的“中国期刊方阵”(全国8900多种期刊中仅入选728家期刊,本刊为体育院校学报中惟一一家入选期刊)。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全国仅有60种高校学报获此殊荣)。 2000年在体育期刊中率先被CA(美国《化学文摘》)[本刊为该检索机构收录的惟一一家国内体育期刊]、AJ(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为来源刊,同年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02年被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为来源刊。1996年始,被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1997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随之上网,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还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

    崔乐泉张秀丽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造性表达和创新性发展,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突破,更有标志性话语范式的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核与文化叙事,为其提供了引领导航的关键引擎.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体系建构要义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时代世界体育复杂多变的态势、媒体网络舆论的复杂化、不平等的国际传播秩序和主体性议题被冲击现状的讨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重塑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进行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两个巩固"中开辟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新境界;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继往开来;讲好中国故事,在构建国际文化传播格局中进行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体系的叙事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特色体育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主体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特色体育文化

    体育强国进程中我国运动项目发展的历史成效、现实困囿与优化路径

    彭国强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系统总结我国运动项目发展的历史成效,探索运动项目发展的现实困囿与优化路径,对于提升运动项目发展水平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我国运动项目伴随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历史成效,主要体现在运动项目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协会实体化改革深入推进;运动项目活动广泛开展,形成相对稳定的赛事体系;运动项目服务奥运战略作用明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运动项目产业效益显著提升,项目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运动项目育人功能不断挖掘,依托项目培养大量优秀竞技人才.同时,我国运动项目发展存在单项协会自治能力不足,协会实体化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整体竞技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多样性的运动项目标准体系;运动项目基层组织和赛事体系不健全,社会化、市场化开发不足等现实问题.研究提出,健全运动项目协会治理体系,分类深化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深入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打造多样性的运动项目标准化体系;完善运动项目竞赛体系,推动运动项目特色化、社会化发展;优化运动项目结构布局,提升运动项目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体育强国运动项目竞技体育协会实体化运动项目文化

    我国体教融合进程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研究

    吴小圆邵桂华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领域"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第 1 个国家体教融合政策文本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体教融合相关政策优化提供参考.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工具选择的特征与问题:能力建设、系统变革等工具频繁使用,政策资源的部际流动不均衡;象征与劝诫工具指向缺乏全面性,对大众价值观念的引导亟需加强;政府、学校层面的政策工具丰富,社会政策重视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的协同;家庭政策工具较为匮乏,"政家校社联动"治理效能未能充分激活;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覆盖面有限,课余训练与竞赛、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政策工具不足;体育师资培养与保障政策的工具力度不强,较少关涉教师编制、职称评定等关键领域.据此提出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工具的优化策略:注重政策资源部际流动的双向性与平衡性,增强象征与劝诫工具指向的全面性;提高家庭政策工具的使用频次,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家校社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对特定政策领域使用工具的效力,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领域间的适配性.

    体教融合政策工具政策主体政策领域内容分析法学校体育

    "学—练—评"一致性: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框架与实践路径

    蒋新成祝良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义务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大单元的教学理念,如何依据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实现体育与健康课堂"学、练、评"一致性的转型,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探讨话题,对深化与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性的逻辑起点,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四大弊端:"繁"(教材内容学习繁多)、"浅"(教学方式蜻蜓点水)、"散"(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脱"(教材内容之间脱节)等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试图构建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性的内容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大单元"学、练、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学"大概念,"练"大任务,"嵌"大评价.以期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形成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纵向衔接、横向一致的大单元教学体系,有利于实现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促进新课标素养导向教学理念的落地,帮助学生实现课堂的深度学习,真正落实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大单元理念"学、练、评"一致性课程优化

    科技助力体育的时代背景、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曾洪涛杨远华栾丽霞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赋能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已成为体育领域优化和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理清科技助力体育领域的外在条件与内生需求,科技推动体育发展变化的动力逻辑、运动场景需要的应用逻辑及体育产业转型的变革逻辑;着重以透过客观事实探究问题本原,剖析体育科技研究与应用困境的主要表现、重要问题和本质原因;在紧抓自身治理与侧重社会协同的内外路径下,结合政策手段提出综合思路对策,以此引导支持科技助力体育,持续推进体育发展.目前,体育科技战略体系在依托现有社会经济基础与分配关系上,无法支撑其克服研发应用的粗放局面,以实现长效稳态运行,这一问题解决对于体育领域各项工作能否有效实现社会化与市场化亦至关重要.在治本上,应加强民生建设,壮大实体经济,完善分配机制,合理制度安排,实现体育与民生联动发展;在治标上,集中体育科研力量于专门分工具体领域,再过渡覆盖到整个体育领域,研发体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完善成果转化和人才绩效的评价机制.

    体育科技科技政策科技赋能体育治理

    基于劝导技术的数字体育应用原理、风险与防范研究

    徐正旭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解析劝导技术嵌入数字体育的应用原理、风险机制及防范方案.研究认为,基于劝导技术的数字体育设计原理是借助劝导理论把设计者意图以"脚本"形式进行数据编码,实现中介变量具体化,据此干预体育参与者意图和行动.宏观角度,以追求市场效益为目标的传统科技创新模式易滋生风险,要以外部治理方式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微观角度,劝导技术自身蕴含着结构性风险,包括信度风险、效度风险和拟合度风险.化解信度风险需要贯彻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升技术设计透明性、开展技术伦理审查;化解效度风险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技术适应性,并以共同参与技术设计方式来克服"家长主义";化解拟合度风险要强化价值敏感设计,要重视生命权利、公平正义、人格尊严等敏感价值,关注青少年、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需求.

    数字体育劝导技术道德物化伦理风险

    新时代数字体育赛事的应用场景与发展策略

    黎镇鹏任波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数字体育赛事的概念与内涵,探究数字体育赛事的应用场景、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认为,数字体育赛事是以体育竞赛为核心,利用数字赋能体育竞赛规则、运动表现与场景等,发挥快速传播与即时反馈的新功能,形成赛事场景、环境、参与、运营全链路数字化新模式,构建竞赛规程、运动形式、法律法规、组织运营、运动场景等数字化新体系的一种特殊性事件.经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数字体育赛事呈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电子竞技、数字孪生等应用场景.进一步针对数字体育赛事应用场景中所存在的技术壁垒、标准欠缺、监管滞碍、实践局限等困境,提出夯实"数字+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数字技术的科学运用;积极研制赛事组织标准,畅通赛事运营流程;完善赛事监管体系,促进赛事健康稳步发展;搭建一体化数字智慧服务平台,丰富数字运动场景等发展策略.

    数字经济数字体育赛事体育赛事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现实基础、践行困境与破解路径

    王颖魏敏敏张凤彪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主导技术之一,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对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探究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的现实基础、践行困境与破解路径.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经历了相对独立、局部结合、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3 个阶段;需求驱动、技术支撑、政策引领是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的现实基础;融合过程中面临数据共享不足、算力算法不完善,财力、人力和数字素养支撑不足,安全风险、主体性丧失等方面的困境.基于此,应遵循"一体两翼、三大支撑、四重保障"制定人工智能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破解路径,即以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一体",促进算力算法"两翼"升级;提升财力、人力和群众素养"三大支撑"驱动力;建立政策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政府监督"四重保障"监督机制.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场地设施建设、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和科学健身指导等关键领域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智能化发展,进而实现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内涵诉求、现实困境和优化方略

    陆东东刘庆群张禾
    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需吸纳各类新型产业融入共商共建,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和体育强国建设战略联结推动的内在要求.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认为,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生产要素结构为发展基础,产业链延展融合为发展方向,内源性驱动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新型乡村体育经济活动.通过明晰以农民主体等为代表的现实诉求,结合当前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方略:聚焦乡村体育产业生态化,引领要素结构创新;融合"三变"改革,完善内驱力发展制度;搭建支撑架构,提升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韧性.

    乡村振兴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化

    新内生发展模式下乡村体育发展:理论溯源、价值意蕴与行动策略

    张奇男董芹芹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乡村体育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新内生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选择.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厘清新内生发展理论模式下乡村体育发展的价值意蕴与行动策略.新内生发展模式下乡村体育发展的价值在于升级乡村体育产业结构,助推产业兴旺;发挥乡村体育绿色生态,致力生态宜居;提升乡村体育文化品位,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体育依法治理,实现治理有效;培育乡村体育消费业态,推动生活富裕.行动策略包括从主体层面推动赋能增效,促进内外联动联结;价值层面丰富赛事供给,增加居民认同参与;行动层面发挥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构层面加强要素调整,统筹城乡区域协同等.

    新内生发展乡村体育村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