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冯友梅

双月刊

1672-0741

tjxb@mails.tjmu.edu.cn

027-83692530

430030

武汉市航空路13号同济医学院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Acta Medicinae Universitatis Scientiae et Technologiae Huazho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原刊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进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乌利希期刊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先后10余次被国家及省部级有关部门奖励和表彰。本刊为双月刊,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方面的科研论文及临床研究,介绍先进的诊疗技术。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病例报告、短篇报道等。欢迎全国各地医药卫生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戴漆林丹彤陈瑜
    356-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S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数据。结果 84例SMPP患儿中,72月龄最常见。年长儿组人数明显多于婴幼儿组(59us。25,P<0。05)。SMPP检出率最高的月份是7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外症状。73。8%的患儿出现了肺部体征的改变,33。3%的患儿在病程中存在肺外并发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100。0%,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80。5%,高于其他检测方式。年龄、入科氧流量、入院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值是引起SMPP需要连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有创呼吸机等高级呼吸支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MPP患儿发热以高热为主,发热时间长,可伴有严重肺外并发症。年龄越小的SMPP患儿其肺部病变越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是一种快速、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

    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呼吸支持儿童

    MTHFR、MTRR基因突变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

    何婷婷梁秀文
    36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突变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的1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得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分)、观察组(≥30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THFR677、MTHFR1298、MTRR66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受试者基因突变情况。探讨MTHFR677、MTHFR1298、MTRR66基因多态性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Gensini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THFR基因677位点存在CC、CT、TT基因型,MTHFR基因1298位点存在AA、AC、CC基因型,MTRR基因66位点存在AA、AG、GG基因型。观察组MTHFR677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67。81%vs。54。03%)以及TT基因型频率(46。58%vs。25。81%)均高于对照组,MTHFR1298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11。64%vs。22。58%)以及CC基因型频率(0。00%vs。9。68%)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MTRR基因66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THFR677、MTHFR1298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THFR677基因中TT基因型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而MTHFR1298基因中,AC+CC基因型明显明显低于AA基因型(均P<0。05),MTRR66基因各基因型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THFR677与Gensini得分呈正相关,MTHFR1298与Gensini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MTRR66与Gensini得分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 T、A1298 C位点突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潜在预测指标。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基因突变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构建出血性卒中不良预后的风险预测模型:一项横断面研究

    柳新胜江旺祥
    368-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出血性卒中的不良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改进相关评判体系。方法 从院前-院内一体化角度开展横断面调查,经单因素比较后,将有显著差异的指标依次纳入单因素-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将筛选所得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为预测模型。再以列线图形式将预测模型转为可视化的优化评分量表,获知相应评分对应的预测概率。应用ROC曲线检验优化评分与ICH-CT评分对于预测不良预后的评判效能,按照两种评分信息提取验证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获取每例验证组患者的最终评分。将评分与预后结果代入ROC曲线以评价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预测模型转换为可视化的优化评分量表,从而量化不良预后转归的概率;再以ICH-CT模型为参照,探寻优化评分对于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转归的评判效能。结果 经过样本量计算,最终选取273例患者作为本次横断面研究的模型组样本:累计11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为不良预后转归、163例患者预后尚可,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另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81例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为验证组: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及尚可的患者分别为21、60例。模型组不同预后组间比较人口学特征发现:男性占比、年龄、糖尿病病史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他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发现GCS评分、就诊时间、出血血肿量、发热、混合征、脑疝、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部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就诊时间、出血血肿量、混合征、脑室内出血为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优化评分与ICH-CT评分的评判临界(Cut-off)值分别为186分、128分,优化评分的AUC与Youden指数均大于ICH-CT评分,优化评分对于不良预后的评判效能优于ICH-CT评分(Z=2。369,P<0。05)。结论 本研究为出血性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构建了预测模型,并将其转化为易于临床使用的优化评分。其预测效能优于传统评估方式。

    出血性卒中预后预测模型横断面研究

    压腹带在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雷清华刘琪肖志平
    37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压腹带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进行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放疗中心进行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的100例患者,分为压腹带组和对照组。其中压腹带组40例,穿刺活检过程中使用压腹带;对照组60例,穿刺活检过程中未使用压腹带;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CT扫描次数、成功率、术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受到的辐射剂量。结果 压腹带组穿刺活检组的CT扫描次数中位数为5次,成功率为100%(40/40),术中时间中位数为7。9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0%(4/40),受到的辐射剂量中位数为210。4 mGy·cm;对照组穿刺活检的CT扫描次数中位数为8次,成功率为86。7%(52/60),术中时间中位数为13 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0%(24/60),受到的辐射剂量中位数为287。7 mGy·cm。5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中使用压腹带,可明显减少CT扫描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同时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压腹带肺小结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穿刺活检

    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疗法治疗半月板相关损伤的疗效对比: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刘志祥李鸿鹏季琪沛闫世昌...
    380-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关节镜手术与不同的非手术疗法及假手术干预治疗半月板相关损伤的短期与中长期疗效,比较二者的优劣性,对临床工作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有关于关节镜手术、半月板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针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根据制定好的文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同时使用PEDro标度评价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集的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由定性分析可知,手术疗法可能更适合应用在无骨关节炎、无机械症状的患者,半月板缝合修复手术相比于传统的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具有更好的中长期疗效。通过定量分析可知,关节镜手术和其他的非手术疗法在数项短期和中长期疗效对比中,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如Lysholm膝关节评分短期对比的MD=0。15,95%CI:-4。05~4。35,I2=0%;中长期 Lysholm 评分对比的 MD=-1。30,95%CI:-3。16~0。57,I2=0%;短期VAS 评分的 MD=-0。18,95%CI:-0。59~0。23,I2=45%;中长期 VAS 评分的 MD=-0。01,95%CI:-0。20~0。19,I2=36%等。另外,在单独针对退行性半月板损伤的亚组分析中,发现两种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在对半月板损伤短期和中长期疗效的各项结局指标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针对单一的损伤类型,如退行性半月板损伤,两种疗法的效果差异同样没有统计学意义。

    半月板损伤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关节镜手术Meta分析

    性激素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关系的研究进展

    蒋铫瑶邱康丽廖云飞
    389-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会进一步导致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疾病等并发症,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已有多个研究报道痛风发病具有性别差异,但性激素这类两性生物标志物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关系近年来才逐渐引起重视,且在结果及机制上仍存在争议。该文综合阐述了性激素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关系,以及潜在机制,为进一步明确尿酸代谢机制以及痛风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痛风高尿酸血症性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孟德尔随机化

    微量元素在卵巢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朱小然吴梦唐维成陈颖...
    394-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作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不仅为人类繁衍提供配子,还分泌多种激素参与全身多系统功能的支持和维护。卵巢功能下降表现为生育力低下、早绝经等,甚至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微量元素在维持卵巢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卵巢细胞内微量元素稳态失衡会引起酶活性降低、激素分泌失调、排卵障碍以及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变化等,从而导致卵巢功能下降。深入研究微量元素在卵巢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卵巢的生理功能并预防其功能紊乱的发生。该文结合近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应用的研究,综述了微量元素(铁、锌、铜、硒、碘、钴、铬、钼)与卵巢功能的关系,以及微量元素影响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微量元素在卵巢功能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微量元素卵巢功能作用机制

    软骨肉瘤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李超浦飞飞刘建湘
    399-402,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骨肉瘤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和转移,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治疗方式在过去30~40年间停滞不前,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软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仍未完全明确,亦无特效药物。因此,探寻软骨肉瘤新的发生发展机制,从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靶点,对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有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在软骨肉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未发生变化,但生物体的表型发生了可遗传性的改变,其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该文就目前表观遗传学在软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入软骨肉瘤的研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方向。

    软骨肉瘤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非编码RNA组蛋白修饰

    PCSK9在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作用及机制

    易子渝朱国富
    403-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其可通过促进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降解来减少LDL内化和清除。随着PCSK9抑制剂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PCSK9可以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以及糖脂代谢,而这些均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主要诱因。该文就PCSK9在ISR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冠心病药物治疗靶点的应用作初步展望。

    PCSK9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作用机制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陈思宇但敏姜永生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肿瘤是静脉血栓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是非肿瘤患者的4~7倍。静脉血栓栓塞成为肿瘤患者除肿瘤进展或复发之外的首要死亡原因。静脉血栓栓塞的出现会导致抗肿瘤治疗的中断、延迟以及死亡率的增加。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对肿瘤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该文对目前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综述。

    肿瘤静脉血栓栓塞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