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统计与信息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统计与信息论坛
统计与信息论坛

薛小荣

月刊

1007-3116

tjyxxlt@126.com

029-82348751,82348688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

统计与信息论坛/Journal 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统计与信息论坛》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和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联合主办的,公开发行的专业性统计类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月刊,每月1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3116,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21/C。 本刊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统计调查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近年来,《统计与信息论坛》在统计界的影响不断扩大,转载率不断上升,获得了众多专家、学者、院校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再测算研究

    李海霞周国富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文献在数字经济规模的测算方法方面存在的分歧,首先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明确了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分类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对应关系;然后基于官方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及投入产出延长表、学者编制的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结合历次经济普查数据,采取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各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按比例从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中剥离出来的做法,测算了中国 1981-2020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模及其各细分行业的占比;并与代表性文献在同口径下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测算结果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十四五"时期各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可能达到的规模及其各细分行业的占比,并对未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数字经济统计制度建设进行了展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增加值测算方法投入产出表

    供需匹配视角下就业质量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尹碧波于雅静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是就业的载体,就业发展依托于产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激发就业质量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基于供需匹配视角,探讨了就业质量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理论上,就业质量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直接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影响,且消费增长和科技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实证上,选取中国 298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 2005-2020 年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就业质量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传导作用,就业质量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新化、生态化、合理化以及高级化迈进;第二,某地区就业质量提升不仅会推动本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会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就业质量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第三,就业质量不仅能够通过提升消费增长水平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还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来拉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鉴于此,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化解供需不匹配矛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供需匹配就业质量产业结构优化消费增长科技创新

    生态位视角下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测度研究

    胡雅蓓夏勇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型产业集群是通过聚合创新形成现代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力量.在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技术、组织、资本、服务创新资源生态位因子,运用生态位宽度、重叠度、适宜度及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 70 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位竞争力进行多维测度.研究发现,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位宽度呈递增趋势,涵盖的资源空间日益广泛,资源聚合竞争力逐年增强;生态位重叠度存在过度竞争、过度分散等问题,其中地理位置邻近、主导产业相同的创新集群间生态位重叠度偏高;生态位适宜度总体偏低,进化动量总体较高,说明多数集群在生境适应能力方面的竞争力较弱,与领先集群间差距较大,但呈现出较好的成长性.生态位竞争力综合分析显示,创新集群形成了由四个梯队构成的产业创新空间格局.从产业特征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业集群的生态位竞争优势明显,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集群则处于生态位竞争劣势;从空间维度看,南部沿海区域的创新集群生态位竞争力最强,形成珠三角经济圈创新生态高地,而大西北区域的创新集群则面临着创新生态脆弱性的挑战,存在更大的进化动量空间.据此,提出资源协同集聚、集群错位竞争和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生态位竞争力.

    创新型产业集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进化动量生态位竞争力

    中国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投资效应研究

    贺括蒋仁爱石皓月
    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引导基金对于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聚焦当地产业、引导资源和资本向区域内薄弱环节和失灵领域聚集具有积极影响.但是,政府引导基金政策目标与社会资本商业目标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引起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利益失衡.通过研究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的策略选择,考虑不同因素对模型结果的影响,采用稳定性和仿真分析验证政府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关系.研究显示:政府引导基金所具备各类要素资源对社会资本具有明显吸引力.同时,针对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之间差异化诉求引起的合作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理清行政和市场的边界、优化收益分配及奖励机制、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统筹疫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政府引导基金有限合伙人有效市场绩效评价社会资本投资

    金融要素集聚的绿色创新效应:空间关联特征与城市群异质性

    王韧段义诚刘柳巧
    5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而金融要素空间集聚则充当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加速器.现有文献围绕着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展开广泛讨论,也关注到金融要素集聚所内生的绿色创新效应,但较少基于城市群这一新时期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系统考察两者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因此,选取国内十大代表性城市群,对其内部金融要素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轨迹和空间关联异质性进行多维度诊断.研究发现:第一,金融要素集聚有助于通过各种空间效应加速城市群内部的绿色金融发展,进而正向驱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城市群范围内的金融要素集聚不仅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本地促进效应,也会同时形成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第三,金融要素集聚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还会受到城市群金融集聚模式、行政层级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有鉴于此,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围绕城市群发展定位构建差异化的金融要素集聚模式,因之打造契合于不同城市群现实约束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深度挖掘金融要素集聚对于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传导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推动金融改革和绿色发展的有效空间互动.

    金融要素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城市群异质性空间关联特征

    金融网络舆情演化机制仿真与实证

    杨玲玲刘馨泽
    7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了金融网络舆情观点聚合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在此基础上以 2020 年"美股熔断"为现实案例,检验了金融网络舆情观点聚合过程,刻画了金融网络舆情演化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在仿真环境下,个体接受度越大,舆情观点聚合速率越快;信任阈值越大,网络中的观点更容易趋于一致;个体间的强关系更能推动金融网络舆情观点聚合.第二,实证案例验证了个体投资者间的意见交互有利于实现观点聚合,但他们基于消极和积极情绪所表达出的观点仍存在两极对立,且个体投资者与主流财经媒体之间的强关系更能加速推动金融网络舆情演化.该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中国金融网络舆情监管具有启示意义.

    金融网络舆情DW模型观点聚合复杂网络演化机制

    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势力与技术创新

    杨丹曾萤刘自敏
    8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但鲜有文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激励.为此,基于创新决策模型解释企业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并采用 2008-2021 年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LW市场势力测度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市场势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使用 Bartik工具变量和 2 SLS方法处理内生性后,该促进作用依然显著;第二,市场势力通过溢价效应和成本效应等机制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第三,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交通便利度、企业产权属性等不同呈现出异质性特征.需要从培育领军企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从而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势力技术创新溢价效应成本效应BartikIV

    中国共同富裕推进能力的演化特征与空间关系

    李顺毅张洪峰
    10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的推进能力是共同富裕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从基础保障能力、全面致富能力、共享发展能力、持续完善能力和认同达成能力这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共同富裕推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 2010-2020 年中国 30 个省份共同富裕推进能力及障碍因子,运用 Dagum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分别对共同富裕推进能力的空间特征和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共同富裕推进能力在整体上呈现递增态势且保持较高增速,但共同富裕推进能力的区域差距仍然明显;共同富裕推进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较多集中在基础保障能力和全面致富能力两个子系统中.(2)共同富裕推进能力的空间差距在小幅波动中保持平稳,差距尚未明显缩小,其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各省份共同富裕推进能力存在空间正相关,大部分省份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状态.(3)从动态演进来看,共同富裕推进能力分布呈现主峰位置右移、极化现象、曲线宽度拉大、右拖尾变长的形态特征,反映出中国共同富裕推进能力总体不断提升与地区差异并存的态势.

    共同富裕推进能力综合评价时空特征空间关系

    新发展理念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

    崔佳王维国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和探索新发展理念下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体现,因而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学理和政策分析上着力,而且需要从哲理层面进行探讨.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国家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中推动共同富裕;要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在团结奋斗中推动共同富裕;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动共同富裕;要扩大开放合作,在内外联动中推动共同富裕;要推进共享的制度化机制化,在共同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新发展理念共同体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