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道勘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道勘察
铁道勘察

刘家沂

双月刊

1672-7479

tdkc@263.net

010-51823763 51830165

100055

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中铁咨询大厦731室

铁道勘察/Journal 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查看更多>>《铁道勘察》(双月刊)创办于1975年,原名《铁路航测》,是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铁路勘察领域唯一的国家正式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重点报道我国铁路勘察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及时报道国内外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特别是有关客运专线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沙至衡阳低真空管道磁浮线路方案动力性能评估

    黄成名杨文东王英杰鲍慧明...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超高真空管磁悬浮是当前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超高速交通方式之一.目前,该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动力性能进行评估.以长沙至衡阳低真空管道磁悬浮试验线为例,建立低温超导电动悬浮制式的车辆-线路耦合模型,分析磁浮车辆通过该段线路时的动力性能.首先,计算得到以1000 km/h速度运行时的车体垂向和横向加速度、悬浮力及导向力情况.在此基础上,绘制各动力性能指标的频数直方图,分析其在不同区间的分布情况,研究各动力性能指标随曲线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磁浮车辆通过长沙至衡阳线路时,计算得到的车体垂向和横向加速度均低于舒适性限值,动力性能满足要求;从车辆动力性能角度来看,缓和曲线长度设置为 1400m 合理;曲线半径20000 m、车速1000 km/h与横坡为16°相匹配,各项动力性能指标较优.研究结果可为超高速磁悬浮线路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超高速磁浮系统低温超导真空管道动力学线路设计

    城轨工程曲线地段站前折返方案研究

    李晓飞张佩竹王文波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两端多为曲线,受曲线控制,折返线距离站台较远导致折返能力较低,不能满足行车组织要求.为解决站前直线段长度不足以设置折返渡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站前区间线间距设置单渡线或交叉渡线进行折返的方案.通过对不同线路偏角、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的站前单渡线计算,结合单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单渡线折返能力可达 13~20 对/h;通过对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不同车站区段线间距的站前交叉渡线线路计算,结合双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可以达到19~25 对/h;对于直线电机地铁及其他采用短编组的中低运量系统,折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地段站前折返行车组织方案研究

    荒漠草原区铁路工程野生动物保护方案设计——以新建淖毛湖至将军庙铁路为例

    张颖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荒漠草原区,铁路工程受地形地貌、工程投资等因素限制,具有线路长、路基多的工程特点,工程建成后会对沿线大型有蹄类野生动物的日常迁移、基因交流等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做好铁路沿线野生动物保护,以淖毛湖至将军庙铁路为例,通过现状调查、走访及资料查阅,分析沿线大型有蹄类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分布特征,结合既有铁路野生动物通道设置情况,设置不低于既有铁路野生动物通道,并设计兼具高桥梁、大跨度及人工饮水点野生动物通道设计方案,可有效保护目标物种正常的基因交流.

    荒漠草原铁路工程动物通道保护措施方案设计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桑田岛站建设方案研究

    林海波韩宁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田岛站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东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苏淀沪城际铁路、通苏嘉甬铁路3 条铁路交汇于此,为了选择经济合理的工程规模和车站布置方案,首先研究利用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作为沪宁城际南北联络线的共线方案和单独修建沪宁城际南北联络线的分线方案,经比较,推荐节省通道资源和投资较省的共线方案.在共线方案基础上,对桑田岛车站布置形式、车站规模、运输条件性逐一论证比较,推荐经济合理、满足运输需求的3 台5 线方案,然后通过在区间加设2 条渡线,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方案,最终得出最优的车站布置方案.

    城际铁路桑田岛站车站布置形式车站规模

    小漠港疏港铁路集装箱海铁联运模式探讨

    高卫东杨欢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推进小漠港疏港铁路规划建设,进一步探索小漠港与疏港铁路之间合理的海铁联运模式,首先在对小漠港疏港铁路运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疏港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对海铁联运"港站分离"模式、"车船直取"模式、"水-堆场-铁"模式进行研究,从海铁联运效率、土地利用、数据信息交互、运营管理等方面对每个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堆场-铁"海铁联运模式正线长9.833 km,桥隧比73.02%,工程投资约13.64 亿元,经比较,该模式海铁联运效率高,运输组织简单,能够有效集约港区土地,故予以推荐.最后,从加强"软硬连通"建设,优化疏港铁路与港口作业流程等方面提出小漠港疏港铁路海铁联运发展对策,研究成果可指导疏港铁路建设.

    疏港铁路小漠港海铁联运集装箱

    京张高铁线路走向方案研究

    谢翠明
    105-11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京张高铁功能定位高、沿线外部环境复杂、环境敏感点多、技术创新程度高、文化传承责任大等特点,结合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在京张高铁线路走向方案研究中,贯彻"规划选线、环保选线、地质选线"的理念,以及"人文选线、站城融合选线"的新理念.在昌平至沙城段,考虑客流吸引、城市规划、环境敏感区分布、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等因素,推荐设站条件好、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吸引客流的八达岭设站方案;沙城至张家口段结合经济据点分布、城市规划、矿区和采空区分布、征地拆迁等因素进行综合比选,推荐客流吸引条件好、与奥运规划配合程度高、绕避不良地质、征地拆迁较少的北线方案.北京城区段采用双客站(北京北站+清河站)方案,可解决北京北站客流过度集中的问题;清河站采用国铁与地铁"零换乘"方案,且车站与周边城市空间完美结合,可有效实现站城融合.

    京张高铁线路走向铁路选线人文选线站城融合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包鄂高铁黄河桥位线路方案研究

    彭建锁
    112-11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包头至鄂尔多斯高速铁路黄河特大桥合理的桥位方案,综合考虑既有桥情况、河道水文、枢纽引入、规划环保等各影响因素,提出南海子桥位方案、画匠营子桥位方案、并行G210 公路桥位方案、小白河桥位方案、并行包西铁路桥位方案等 5 个桥位方案.首先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线路长度、投资、桥间距、河道、环保影响等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给各影响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及分数,并加权计算 5 个桥位方案总得分(依次为 89 分、82 分、83 分、79 分、64 分).南海子桥位方案计算结果得分最高,且与定性分析结论基本一致,故予以推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权重分析方法相结合,避免了定性分析的人为主观性,可较为客观地评价各方案的优劣程度.

    包鄂高铁黄河桥位河道水文层次分析法综合比选

    高速铁路多跨长联矮塔斜拉桥减隔震设计研究

    余鹏杨喜文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跨长联连续梁结构存在固定墩地震力大、延性部位震后不易恢复等问题,在高烈度震区抗震设计存在困难.为了解决高速铁路多跨长联矮塔斜拉桥的抗震设计问题,以某(65.65+8×110+65.65)m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积分方法,对单固定墩、刚构连续梁和摩擦摆支座隔震3 种不同的抗震体系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摩擦摆支座隔震体系方案优势明显,在地震作用下,与单固墩体系相比,桥墩横桥向墩底弯矩普遍减小 70%以上,固定墩纵桥向墩底弯矩减小约80%;进一步通过摩擦摆隔震支座参数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支座参数,获得较好的支座变形量、墩顶剪力,减隔震效果明显.因此,在桥墩剪跨比小、下部结构刚度大的情况下,设置摩擦摆隔震支座后,可显著减小地震时下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使各个桥墩受力均匀,同时通过合理的支座设计可满足大震位移需求,并具有足够的自复位能力.

    高速铁路多跨长联连续梁结构矮塔斜拉桥减隔震设计摩擦摆隔震支座高烈度震区

    基于原位测试的现役铁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

    杨炯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化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锈蚀及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现役铁路桥梁耐久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对其后续的维护和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对铁路特大桥中若干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耐久性进行评估,测试其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以及保护层厚度等指标;并结合实测数据与耐久性模型,对该桥梁的剩余耐久性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服役时间32 年的预应力混凝土强度均值 38.5 MPa,碳化深度均值约10 mm.相较于翼缘和腹板,梁底实际保护层厚度较小,此处内部钢筋发生锈蚀的概率较大.基于原位测试的碳化深度修正的耐久性模型表明,在服役29.5 年时预应力梁底部开始发生钢筋锈蚀;最后基于7%临界钢筋锈蚀率耐久性准则,对该预应力桥梁不同部位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

    铁路桥梁碳化寿命预测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

    高速铁路桥梁装配式桥面系防护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崔文凯张崇斌侯宇飞严章荣...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配式桥面系的研发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铁路桥梁工业化建造水平.为了评估该新型整体式桥面附属设施结构的设计及制作工艺方法是否安全、合理可行,通过足尺模型设计制作、试验方案设计及全过程破坏试验,将预制拼装桥面附属设施防护墙结构在水平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破坏形态,与有限元仿真分析进行全面对比,得出各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力学特点、变形规律及承载能力,防护墙实测破坏时的承载能力达到设计值的1.65 倍,表明预制拼装桥面附属设施防护墙能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较好的安全度,能够确保高速铁路桥梁的运营安全.同时,获得一种基于ABAQUS平台的预制拼装桥面附属设施防护墙仿真模拟方法,其控制荷载、变形大小均与试验过程和状态吻合度良好,最大峰值处偏差在0.7%以内,加载过程最大偏差在2.8%以内,验证提出的模拟方法有效性,说明有限元模型可以准确预测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高速铁路铁路桥桥面系装配式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