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铁路技术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铁路技术创新
铁路技术创新

王五昌

双月刊

1672-061X

tljscx@163.com

010-5184958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铁路技术创新/Journal Railway Technical Innovation
查看更多>>《铁路技术创新》综合报道和传播国内外铁路行业技术创新成果,重点展示和推广铁路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引领和推动铁路技术创新,努力为国内外铁路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架设铁路装备制造商通向铁路用户的信息高速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BIM仿真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视场模型研究

    林云柯谢伟吴晓胡水友...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采集点设计中,往往依赖设计人员工程经验来判断采集点布设方案是否合理,缺乏定量且直观的判定标准,难以准确评判采集点的实际覆盖效果.从基本的视场覆盖模型出发,结合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特点,针对不同的场景和覆盖目标,将铁路视场模型应用场景分为常规视频覆盖场景和有目标识别需求的覆盖场景,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视场覆盖数学模型,为建立面向BIM视场覆盖仿真的视频监控系统视场提供数学模型基础.利用输入参数和仿真模型所需的目标值参数,实现视频监控采集点的BIM视场模型驱动,从而实现视场的灵活调整和优化.

    BIM仿真铁路视频监控采集点布设方案视场模型

    铁路云CAD系统数据安全防护机制研究

    王焕松乔立贤于胜利卢文龙...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铁路工程业务需求,针对云架构CAD与传统CAD在存储方式、数据传输、协同设计等方面不一致的问题,搭建以安全计算环境为基础,以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为保障,以安全管理中心为核心的铁路云CAD系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引入审计跟踪、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传输、流量探针等技术和多副本集群策略.数据完整性采用"用户-第三方审计-云服务"为主体的证明模型,以及密钥生成、签名算法、挑战生成、证据生成、证据验证等算法验证机制.该方案在西十高铁示范验证,可有效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能够支撑用户在任意地点进行安全协同设计、数据加密传输.

    铁路工程云CAD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安全防护机制

    BIM技术在铁路站区一体化设计中的应用

    魏英洪邱世超王然赵腾亚...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站区一体化是指从资源共享、景观协调的角度出发,将铁路车站与周边铁路相关建筑工程、区域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站区工程.为更好地展现站区工程之间的接口关系,及时发现碰撞问题,提出将BIM技术应用到站区一体化全过程设计,利用虚拟仿真的技术研究方法,对工程涉及到的多专业要素进行统一协同管理,避免因设计变更引起返工和浪费,在支持可持续优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实践,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完善性.

    BIM站区一体化协同可视化轻量化数字管理系统

    基于轻量化BIM模型的铁路工程质量管理应用

    秦金德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铁路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质检资料缺失、滞后、内容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以"一检合格率"指标推行分级管理,研发基于轻量化BIM模型的质检系统,借助轻量化BIM模型对铁路工程进行结构部位分解,结合质量验收标准形成质量管理最小单元,生成质量、进度、计价管理基础数据源,以检验批签认驱动轻量化BIM模型运转,把质量管理的结果延伸到进度和计价管理,并将建设单位管理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以计量计价为抓手,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实践表明:所提出的质量管理方案有效可行,所应用的质检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视化、智能化的质量管理手段,能为铁路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具有推广价值.

    轻量化BIM模型质检资料检验批质量管理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矿山法隧道超欠挖及平整度智能化检测

    齐成龙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欠挖及平整度检测水平,将三维激光扫描与其他信息化手段结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超欠挖检测主要采用断面法实现,未充分发挥三维技术优势;平整度检测主要通过最大凹凸点到拟合平面的距离进行计算,不符合现行规范的靠尺法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切割、去噪、补全、降采样等算法,进行激光扫描点云预处理;通过聚类及BPA算法,将点云转化为空间三角网;借助三角网格投影及棱柱体体积积分,统计三维超欠挖情况;综合运用k-d树和八叉树算法,模拟靠尺法平整度计算流程,完成三维平整度计算.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应用验证,最终实现矿山法隧道施工阶段的智能化超欠挖和平整度检测.

    隧道点云平整度超欠挖靠尺法k-d树智能化检测

    基于AIoT的高铁集约化混凝土生产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刘彦刘德军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用量占比非常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所有高速铁路拌和站都应用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实现拌和站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监控实际混凝土配合比是否超标等预警功能,但还是存在拌和站的信息化建设分散、集成度不高、数据互联互通性低、数据溯源难、统计分析不够全面、协同管理程度低等问题.混凝土生产过程包含原材料管理、原材料试验、拌和机控制、运输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对高铁集约化混凝土生产管理系统进行研究,以达到生产管理过程全程化、业务系统集成化、控制流程自动化、统计分析多元化的目标.

    高速铁路拌和站AIoT技术集约化混凝土生产管理系统

    BIM技术在西宁—成都铁路(甘青段)建设中的应用

    刘海峰邢培刚阎震李源和...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BIM等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铁路工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依托西成铁路(甘青段)建设项目,开展全线、全专业的BIM、GIS模型创建、整合及深化应用,为建设管理决策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详细阐述西成铁路(甘青段)工程BIM应用标准及其BIM应用管理平台,从电子沙盘、进度管理、征拆管理、质量管理和交付协同等方面介绍BIM应用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BIM技术在提升铁路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铁路智能建造有序发展.

    铁路工程西成铁路BIMGIS智能建造建设管理

    凌海南站站房工程BIM正向设计及应用

    翁凯陶然朱纯瑶张宇涵...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BIM正向设计是铁路设计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有限元计算交互、正向出图、设计校审是BIM正向设计的重、难点.在铁路站房BIM正向设计中,由于其专业多、接口复杂,配合难度远大于民用建筑,有必要开展专业协同及设计流程的研究.依托凌海南站站房工程,进行BIM正向设计及应用探索,针对多专业协同设计、结构有限元计算、暖通负荷及水力计算、BIM正向出图、设计校审、工程量统计、管线综合及协同开洞、可视化应用等,提出铁路站房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该应用可为相关铁路站房项目的BIM正向设计提供参考.

    凌海南站BIM正向设计铁路站房有限元计算交互专业协同设计校审

    广告索引

    126页

    BIM+AR技术在贵南高铁河池站建设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李春红赵成成卢其峰黄华...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传统BIM技术很难将三维信息模型融入施工现场真实环境中,技术人员无法将BIM与现场深度结合应用的问题,依托贵南高铁河池站建设项目,积极探索"互联网+"、BIM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将AR技术与BIM技术相结合,研发基于BIM+AR的辅助施工管理平台.将BIM模型及相关信息加载到移动终端中,利用二维码进行模型与现场匹配的精确定位,通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即可查看模型.在项目现场以真实的比例对建筑的结构、空间、管道设计等进行检查,实现更精准的进度控制和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BIM+AR贵南高铁站房施工管理模型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