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家按语

    崔天蕾
    1265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觉口干症状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预测

    李文晶靳芳韩素梅张淑华...
    1266-1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觉口干症状的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 210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口干评分量表(Simplified Xerostomia Inventory,SX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完成现状调查,并根据SXI得分情况分为口干症组(>5 分,n=96)和无口干症组(≤5 分,n=114),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觉口干症状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最后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本研究 210 例患者中有 96 例患者发生自觉口干症状,发生率为 45.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残余肾功能、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间期超滤量、焦虑抑郁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觉口干症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建立的个体化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的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显示,χ2=8.830,P=0.357,模型的AUC为0.897,95%CI为0.840~0.953,对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23、0.850,模型预测准确率为 85.7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觉口干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糖尿病史、残余肾功能、透析前收缩压、透析间期超滤量、焦虑抑郁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此为依据建立的个体化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为临床预测患者自觉口干症状提供一定的前瞻性依据.

    维持性血液透析自觉口干症影响因素个体化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层级管理对其主要照顾者的影响

    查飞李文文邓妍妍王黎萍...
    1274-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对其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3 年 1-6 月十堰市人民医院门诊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195 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97 名和观察组 98 名.对照组的照顾对象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对照顾对象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于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Brief Version,WHOQOL-BREF)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照顾者的SAS评分、SDS评分、ZBI评分及WHOQOL-BREF量表中总体生存质量、一般健康、身体健康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的SAS评分、SDS评分、ZB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QOL-BREF量表中总体生存质量、一般健康、身体健康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MHD患者实行分层级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其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照顾负担,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分层级管理照顾者焦虑抑郁照顾负担生活质量

    认知-运动双重引导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王露叶蕾王丽乐小艳...
    1282-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运动双重引导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 11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57 例和观察组5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与训练,观察组实施认知-运动双重引导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身体功能相关指标、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握力、骨骼肌质量及步行速度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平衡与移动能力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运动双重引导疗法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患者身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与可行性,值得临床结合实际来应用和改进.

    认知-运动双重引导疗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肥胖型肌少症身体功能生活质量

    "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在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盼张金凤刘巧梅苏蕊...
    1289-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在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80 例,两组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肾功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对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 "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T、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管理、症状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的观察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提高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互联网医护一体化模式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饮食健康信念的潜在剖面分析

    徐玉娇陈青李铃佳曾维轲...
    1295-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潜在分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 4-5 月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 228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饮食健康信念量表(Dialysis Diet-Related Health Belief Questionnaire,DDHBQ)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Rstudio 4.1.0软件的tidyPA程序包进行潜在剖面分析调查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饮食健康不同类别,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饮食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 220 份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 96.49%.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饮食健康信念特征可分为4个潜在类别:"稳定型""严重型""障碍型""行动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职业、透析年龄、原发病、月收入状况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饮食健康信念的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健康信念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分为"稳定型""严重型""障碍型""行动型".医护人员应根据血液透析饮食健康信念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别患者制订出具有针对性、人性化、更高效的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案和相关诊疗知识,帮助患者进行科学饮食行为决策,以增强患者透析饮食健康信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饮食健康信念潜在剖面影响因素

    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权冬梅郑璐李蒙王永侠...
    1303-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 92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下自我管理干预,干预时间为 3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透析期间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照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伙伴关系能力、情绪处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照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伙伴关系能力、情绪处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透析满意度、性功能、工作状况、社会支持、透析工作人员鼓励与支持、认知功能、肾病带来的生活负担、肾病对生活的影响、症状与不适、社交质量、睡眠状况及总体健康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透析满意度、性功能、工作状况、社会支持、透析工作人员鼓励与支持、认知功能、肾病带来的生活负担、肾病对生活的影响、症状与不适、社交质量、睡眠状况及总体健康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自我管理在提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提升其生活质量.

    适应性领导理论自我管理干预血液透析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李天华李来有赵晓燕耿同会...
    1310-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的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早期识别易发生跌倒的高危患者,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设定为自建库起至 2022 年 8 月.由 2 名研究者按照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文献质量评价使用JBI文献质量评价工具,使用Stata 17 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 Meta 分析,采用Q检验与I2 统计量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 Begg's 分析评估各原始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 19 篇研究,其中队列研究 14 篇,横断面研究5篇,共包括55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高血压、低血红蛋白、透析中低血压和衰弱是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红蛋白指数偏低、透析中低血压、伴衰弱的患者更易发生跌倒.结论 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低血红蛋白的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以及衰弱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此类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建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境,遵循个性化原则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跌倒影响因素系统评价Meta分析

    基于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

    马赵诣张炳勇杨嫚高远征...
    1322-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20 年 3 月—2023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 120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两组均干预 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态[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肝纤维化程度[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生活质量[慢性肝病问卷(CLDQ)].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MI、AMC、ALB、PA水平和HHI量表评分、CLDQ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LT、TBIL、M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C-III、IV-C、LN、H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RFH-NPT营养风险评估的饮食管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和肝功能,缓解其肝纤维化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次序工具饮食管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营养状态肝功能并发症

    综合评估指导的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丽贤江海萍葛海红朱亭陵...
    1330-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综合评估为指导的中医护理干预,对其衰弱状态、生活质量、肺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旨在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衰弱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对于优化老年COPD患者的管理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启东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在 2021 年 4 月—2023 年 3 月收治且符合研究要求的COPD患者 180 例,基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条件下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9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老年综合评估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衰弱状态、肺功能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和NRS-2002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衰弱状态分级、TP、ALB水平、NRS-2002 评分、FEV1/FVC、FEV1%水平、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衰弱状态轻于对照组,观察组T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NRS-2002 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EV1/FVC、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综合评估指导下的中医护理干预策略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和肺功能,最终改善患者衰弱状态,减轻 COPD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衰弱老年综合评估中医护理干预生活质量营养水平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