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李伯刚

月刊

1001-6880

trcw@clas.ac.cn

028-8521030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响应面法优化碱法提取狐臭柴叶多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

    杨丹丹朱玉昌周大寨
    94-1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狐臭柴叶碱溶性多糖(PLAP)提取工艺,探讨PLAP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狐臭柴叶经酸提取法提取的残渣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PLAP的提取工艺,通过抗氧化实验和抗肿瘤实验对PLAP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AP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 g/mL、NaOH浓度为0.25 mmol/L、提取时间110 min、此条件下PLAP提取率为(11.80±0.50)%.PLAP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12.38、3.22和0.18 mg/mL.同时细胞实验表明,PLAP在一定范围内抑制A549细胞和HepG2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本文为狐臭柴资源的充分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狐臭柴叶多糖提取工艺响应面实验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牛蒡子多糖提取工艺及对细胞抗炎作用研究

    潘博雅孟宪群康廷国尹海波...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提取牛蒡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抗炎作用.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牛蒡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RAW 264.7细胞处理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经Western blot法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牛蒡子多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80℃,此时提取率为7.19%;牛蒡子多糖组对TNF-α和IL-6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调控相关通路上的蛋白表达,起到免疫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牛蒡子新药用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牛蒡子多糖响应面法提取工艺RAW264.7细胞抗炎

    环杷明与香青兰总黄酮联合用药对肺纤维化小鼠的影响

    吕佳敏唐云辉何承辉翟科峰...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环杷明(Cyc)和香青兰总黄酮(TFDM)联合用药对肺纤维化(PF)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DM组(360 mg/kg)、Cyc组(5 mg/kg)和TFDM组(360 mg/kg)+Cyc组(5 mg/kg).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4 mg/kg)构建小鼠PF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建模第二天,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给药28 d.肺功能检测采用AniRes2005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进行.肺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的制作,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1型胶原蛋白(Col-1)、纤维连接蛋白(F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HH、Ptch1、SMO、Gli1和SUFU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E染色中模型组肺组织结构异常,出现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中出现较多被染成蓝色的胶原纤维化组织,肺组织被严重损伤;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功能检测显示吸气相气道阻力(RL)、呼气相气道阻力(RE)和FEV0.1/FVC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Cdyn)、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流速(PEF)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的结果可得知模型组肺组织中Col-1、FN1、α-SMA、SHH、Ptch1、SMO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UF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Cyc组和TFDM组肺组织结构正常,几乎无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以看出,蓝色纤维组织较少,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得到缓解;HYP含量上调(P<0.01);肺功能检测显示RL、RE和FEV0.1/FVC显著下降,Cdyn和FVC和PEF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显示PF小鼠肺组织中Col-1、FN1、α-SMA、SHH、Ptch1、SMO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SUF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TFD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PF,进一步得出结论Cyc和TFDM联合用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香青兰总黄酮肺纤维化博来霉素环杷明Hedgehog信号通路

    不同栽培品种柑橘橘皮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王海帆王鹏王福陈林...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不同栽培品种柑橘橘皮药食两用价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芸香柚皮苷、橙皮苷、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含量,并采用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其抗氧化活性,进一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红袍红橘(DHP)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爱媛38号(AY38)、春见(CJ)、沃柑(WG)及甘平(GP)(P<0.05),与温州蜜柑(CLU)、椪柑(PK)、青见(QJ)及明日见(MRJ)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无差异,说明后四种橘皮提取物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其中CLU及QJ橙皮苷含量显著高于DHP,可作为橙皮苷提取原料.PK与DHP总黄酮、5种黄酮单体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接近,并且聚类热图和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分析结果显示,DHP 与 PK 聚为一类,且综合评分排名前两位,可推测PK有作为药用栽培品种的潜力.该研究结果将为橘皮药食两用价值评价提供参考.

    橘皮栽培品种黄酮抗氧化综合质量评价

    不同干燥方法对合欢花药材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

    左亚锋徐秀泉李巧月王孟虎...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 ℃)、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是2种合欢花类药材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不同干燥方法对2种规格合欢花药材影响显著,盛开的合欢花适合宜采用70℃烘干处理,花蕾期的合欢米宜采用冷冻干燥处理,合欢花和合欢米均不宜采用阴干处理.本研究为2种合欢花类药材初加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合欢花干燥方法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

    王笑雨王召曹利华贺红娟...
    13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中药+变应性鼻炎""中药+过敏性鼻炎""中药+鼻鼽"为主题,选取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AR的中药方剂,统计高频药物的用药频次、剂量、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共筛选符合标准的中药方剂有252首,共223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30的高频中药有21种,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药性以辛温为主,关联规则挖出21对频次≥ 64的药物组合,其中黄芪-辛夷药对出现频次最高.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黄芪-辛夷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和通路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辛夷药对共有48个有效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306个,包括PTGS2、HSP90、CALM1、NOS2、CHRM1等;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参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多项进程,并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离子信号通道等通路作用于A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辛夷可能通过细辛素、芒柄花素、山柰酚、槲皮素作用于PTGS2、CHRM1、CYP1B1等靶点发挥治疗AR的作用.基于上述结论进行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证实黄芪-辛夷药对能够有效降低AR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以及鼻腔灌洗液中组胺、总IgE、RW特异性IgE、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显著改善AR小鼠挠鼻和喷嚏症状,并降低肺组织中PTGS2、HSP90、NOS2蛋白的表达水平.因此,本研究表明黄芪-辛夷药对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PTGS2/NOS2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缓解AR小鼠的症状从而发挥治疗AR的作用.

    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关联规则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内实验验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究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刘鑫澜朱朋艳马金蓉王星月...
    15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野蚕豆根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验证;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筛选出野蚕豆根中的活性物质,同时收集其作用靶点;借助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靶点;将野蚕豆根成分靶点与氧化应激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通过Pymol进行可视化操作;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进行机制验证.结果显示,野蚕豆根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66、0.054和0.180 mg/mL;从野蚕豆根中共筛选出22个活性成分,86个成分靶点以及84个交集靶点,其中包括STAT3、HSP90AA1、HDAC1等23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了 3 386个条目,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核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了 211个条目,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野蚕豆根中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结合效应较强,结合能均小于-1.2 kcal/mo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能明显上调p-PI3K蛋白及p-Akt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初步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为后期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实验作用机制

    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纪柯伊李根林吴宿慧李寒冰...
    167-17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免疫逃逸癌症中医药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杨红娟陈振东田旭东
    175-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为进一步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检索近5年来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文献,整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见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思路及理论支撑.通过检索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文献,对其作用机制和常见信号通路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总结,从调节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两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调控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包括FXR、PPARα、G蛋白信号通路等,炎症反应与NF-κB、Nrf2、Th17/Treg、JNK等多条信号通路有关.中医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进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药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丰富的实验室研究和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开发具有很好前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信号通路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