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李伯刚

月刊

1001-6880

trcw@clas.ac.cn

028-8521030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ourn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合办,是我国最早报道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的学术性双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药中3个新的倍半萜

    李业生白旭岚许红涛侴桂新...
    55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乌药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乌药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分别鉴定为linderaggredin B1(1)、乌药酮酸A(2)、乌药酮酸B(3)、chlorahupetolide K(4),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樟科中分离得到.

    乌药化学成分倍半萜桉叶烷型钓樟烷型

    岳西小黄姜精油提取优化及成分分析

    马卓云王洪新
    56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岳西小黄姜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小黄姜精油得率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岳西小黄姜挥发性物质GC-MS检测方法.该研究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黄姜精油.比较各方法的精油得率,选择得率最高的方法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精油得率最高,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5(g/mL)、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20 min、复合酶用量(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1∶1)40 U/g、酶解温度40℃、酶解pH值5.5、酶解时间2 h、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为3.28%.对精油提取后的姜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经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姜渣细胞完整性破坏最为严重,说明该方法对精油的提取更为彻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法和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从鲜姜中共提取鉴定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HS-SPME提取法鉴定出49种,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出60种.本研究为小黄姜精油提取提供了新思路,并为生姜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小黄姜精油超声-酶解协同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扫描电镜气相色谱-质谱法

    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杨新雪梁进京董蕊
    572-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OSMO-SIL 5C18-MS-Ⅱ(250 mm ×4.6 mm,5 µ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230 nm;柱温30℃.建立HPLC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15批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同时测定4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共确定15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4种成分;15批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CA和PCA均可将15批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大致分为2类;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4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建方法简单易行,可为柴胡-白芍药对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柴胡-白芍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含量测定

    忍冬木层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宏岐朱烈琴曾亚妮崔敏...
    581-588,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忍冬木层孔菌(Phellinus lonicerinus(Bond.)Bond.et Sing)为湖北等地习用的桑黄品种,也是土家族常用药,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了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多糖(Phellinus lonicerinus polysaccharide,PLP)的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冷凝回流提取法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PLP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忍冬木层孔菌多糖(PLP30、PLP60、PLP85、PLPA1和PLPA2)的还原能力、对DPPH、ABTS、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PLP最佳提取工艺的参数为: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100 ℃,此条件下PLP提取率为(3.16±0.05)%;五种多糖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其对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还原力均与浓度呈量效关系.表明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和一定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

    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多糖提取工艺抗氧化

    藏红花素调控NLRP3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刘玉斌苏金浩陈伟王军...
    589-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NLRP3通路角度研究藏红花素(crocin,CRO)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将6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采取正常饲养.其余小鼠接受高脂饮食继续喂养8周,之后链脲佐菌素造模并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MCC950组(10 mg/kg MCC950,腹腔注射)、低剂量CRO组(5 mg/kg,灌胃)、中剂量CRO组(10 mg/kg,灌胃)、高剂量CRO组(20 mg/kg,灌胃).治疗8周后,收集小鼠24 h尿液样本、血液样本、肾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urine total protein,24 h-UT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评估其肾功能.对肾脏同一部位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qPCR)以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相关因子[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波形蛋白(vimentin,VIM)、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表达情况以评估CRO对EMT的影响,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相关因子[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 1 剪切体(cleaved-caspase-1)、白介素 1β 成熟体(mature-interleukin-1 be-ta,mature-IL-1β)、白介素18成熟体(mature-IL-18)]表达情况以评估CRO对NLRP3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RO治疗后,DKD小鼠Scr、BUN、24 h-UTP有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好转,E-cad表达升高,VIM、α-SMA、TGF-β1 表达降低,NLRP3、ASC、cleaved-caspase-1、mature-IL-1β、mature-IL-18 表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CRO可以通过抑制NLRP3通路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EMT最终缓解DKD.

    藏红花素糖尿病肾病上皮间质转化NLRP3通路

    云南产生姜UHPLC指纹图谱及4种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胡力飞王冰清吴涛梅菊...
    597-606,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建立20批云南不同产地生姜的指纹图谱,并对4个姜辣素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生姜UHPLC指纹图谱并对20批样本的18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可将样本分为4类,色谱峰则被分为3组,红河与文山样本比较相近且被聚为2类,曲靖样本被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红河与文山(云南东南部)样本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同时两地与曲靖(云南东部)样本的差异相对较大,主成分得分及各变量的载荷分布情况与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可实现对云南东南部、云南东部的有效区分,并筛选了 8个差异性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红河与文山生姜样本含量较为相近,两地与曲靖生姜样本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成分主要为6-姜辣素、8-姜酚和6-姜烯酚.本研究可为药用生姜的产地选择、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生姜指纹图谱姜辣素化学计量学含量测定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吴椰高鹤萍毛燕妍黄明慧...
    607-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 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16.45、37.52、82.71、50.46 μg/mL,对 ABTS 自由基的 IC50值分别为 1.43、2.26、34.55、21.60 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8.43、49.46、86.74、69.16 μg/mL.化合物10、11还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8.73和44.80 μg/mL.化合物17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 2.31 μg/mL.

    瓦尼桑黄化学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黄嘌呤氧化酶

    鱼腥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及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研究

    张丽孙建鹏巴其斌
    616-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薄层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5,6-环氧-3-羟基-β-紫罗兰酮(2)、黑麦草内酯(3)、pubinernoid A(4)、槲皮苷(5)、槲皮素(6)、阿福豆苷(7)、4-甲氧基苯-1,2-二醇(8)、4-羟基苯甲醛(9)、苯甲酸(10).化合物1~4为首次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的降碳倍半萜.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40 mg/mL浓度下,化合物5~7对禾谷镰刀菌、褐枝孢菌、番茄灰霉病菌、瓜类球腔菌和棉花枯萎病菌抑菌率介于38%~50%之间.

    鱼腥草分离鉴定降碳倍半萜抗植物病原菌活性

    茯砖茶感官特征分析及其产地判别模型构建研究

    邓岳朝邹卓扬李月陈益能...
    622-631,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茯砖茶滋味得分(taste score,TS)与咖啡碱(caffeine,CAF)、水浸出物(water leachate,WL)、儿茶素(catechin,CAT)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P<0.05)分别为0.81、0.62、0.55、0.50.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主成分(PCA)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8%,并以前4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茯砖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产地判别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A-DA)显示,19个不同产地的茯砖茶样品被明显地划分为3组,评价模型对不同产地茯砖茶识别度较高.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对自变量的拟合指数(R2X)为0.879,对因变量的拟合指数(R2Y)为0.992,预测指数(Q2)为0.53.经OPLS-DA共识别出6种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的差异指标,其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P)、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CAF、WL为茯砖茶感官特征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应用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可以实现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快速、准确判别,同时也为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判别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茯砖茶感官特征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构建

    枸杞子结合多酚碱水解与酸水解提取工艺的比较和产物分析

    王妍曾文俊张玉婷布尔汉·洁吾海尔阿依...
    632-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评估枸杞子中的酚类成分,本研究分别利用碱水解和酸水解法制备了其中的结合多酚(non-extract-able phenolic compounds,NEPC).选取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了酸或碱的浓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等与NEPC得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优化了水解工艺参数.碱水解过程中的时间对NEPC得率影响显著,而料液比对酸水解的结果影响较大;最佳工艺条件下,碱水解和酸水解获得的NEPC分别为0.65±0.05 mg/100 g和0.52±0.03 mg/100 g.利用UPLC-Q-TOF-MS,从水解产物中解析了 11种化合物,主要是苯丙素衍生物.11种化合物都可在酸水解产物中被检出,而碱水解产物中仅鉴定出4种物质.研究结果表明,碱水解能得到更多的NEPC,酸水解产物则表现出良好的化合物多样性,因此制备NEPC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水解方法.

    枸杞子结合多酚碱水解酸水解工艺优化产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