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土壤与肥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

黄鸿翔

双月刊

1673-6257

trfl@caas.ac.cn

010-82108656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土壤与肥料/Journal Soils and Fertilizers Sciences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土、肥、水、微生物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经验交流、产品信息及国内外最新动态。信息量大,实用性强,适宜农业院校师生,科研、推广、环保与行政管理部门及肥料生产、经营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广大农民技术员订阅。更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特约国家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协办单位,更全面地适应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行业内不同领域的沟通,从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拓展刊登领域,提高期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配施氮对玉米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袁鹏伟杨树青张万锋娄帅...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不施氮(N0)、施氮 135 kg·hm-2(N1)、施氮 180 kg·hm-2(N2)、施氮 225 kg·hm-2(N3)5 个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采集玉米根系样品。结果表明,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下,适量施氮(N2)显著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全生育期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相比N0 处理分别增加 67。65%、86。71%和 62。95%,根干质量两年平均增加 94。63%,根冠比平均增加 16。43%。过量施氮(N3)虽对 40~60 cm土层根系有促进作用,但总体上仍表现出抑制作用,相较于N2 处理,N3 处理生育期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减少 12。45%、17。48%和 18。07%,根干质量两年平均减少 11。68%,根冠比平均减少 8。22%。相比CK处理,适量施氮(N2)处理两年平均增产 4。96%。因此,建议河套灌区玉米适宜的施氮水平为 180 kg·hm-2,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盐渍化地区玉米施氮水平及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盐渍化耕地秸秆深埋氮配施根系产量玉米

    氮磷配施对苦笋品质及竹林土壤的影响

    季蓉蓉贺曰林洪承健吴舒蕾...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氮磷配施对苦笋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影响苦笋品质的主要因素,探求苦竹的科学施肥方案,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设置2个氮水平梯度(375和625 kg·hm-2)和3种氮磷配比(16∶5、16∶9、16∶12)的6种组合处理,以未开发的天然苦竹林作为对照,明确氮磷配施对苦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苦笋品质之间的关系。(1)氮磷配施可显著提高苦笋产量,增幅达41。55%~152。63%;(2)氮磷配施能提高苦笋中氮磷累积量以及其利用率,改善苦笋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当施氮量为 375 kg·hm-2,氮磷配比为 16∶5 时苦笋口感最好,营养价值最高;(3)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酸化,但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4)出笋末期土壤铵态氮和全磷含量要显著低于出笋初期,全氮、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出笋初期;对于硝态氮含量而言,在低氮条件下,初期含量显著高于末期,降幅达 31。46%~37。32%,但在高氮条件下则是末期高于初期。氮肥是决定苦竹发笋量的决定性因素,且施氮量为 375 kg·hm-2,氮磷配比为 16∶5 时,苦笋产量和品质最好。

    苦竹产量品质土壤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 7 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 7。18%和 7。82%、5。91%和 3。83%;在定位施肥初期(前 3 年),NPKM和NPK处理的效果优于OM,在第 4 年三者无差异,而第 5 年及之后,NPKM和OM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NPK处理。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 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 36。88%和 31。98%,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 31。17%~41。94%和 27。80%~35。81%,表层 0~10 cm的增加效果显著好于 10~20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对 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土壤MBC分别显著增加了 46。4%和 28。7%,长期单施NPK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MBC含量,但对有机碳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NPKM或OM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绵土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和MBC含量,增加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半干旱区有机肥春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

    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添加提高黄壤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

    魏全全张萌芶久兰饶勇...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于 2018-2022 年连续 4 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长期定位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肥(U0)、控释尿素(CRU180)、普通尿素(U180)以及在普通尿素施用下配施 3 种有机物料[秸秆(U180+S)、生物炭(U180+B)和商品有机肥(U180+O),均为 3000 kg/hm2],在冬油菜收获后,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冬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生物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与U0 处理相比,CRU180 和U180 处理冬油菜产量分别提高 732。5 和 588。8 kg/hm2,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产量较U180 处理分别增加 516。9、662。6 和 622。0 kg/hm2,其中以U180+B处理冬油菜产量最高,为 2646。8 kg/hm2。与U0 处理相比,CRU180 和U180 处理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与U180 处理相比,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高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4 年均以U180+B处理最优,但与U180+S和U180+O处理差异不显著。冬油菜氮磷钾累积量均以U180+B处理最大,4 年平均值分别为 164。7、31。9 和 139。1 kg/hm2。CRU180 处理氮素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EPN)和吸收利用效率(REN)高于U180处理;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AEN、PEPN和REN较U180 处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以U180+B处理最高,分别为 6。95 kg/kg、14。70 kg/kg和 38。43%,高于其他处理。U180+S处理冬油菜经济效益为 7109。9 元/hm2,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秸秆、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添加均能提高冬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利用,且以配施生物炭冬油菜产量最高,但配施秸秆冬油菜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贵州黄壤区冬油菜生长季,正常肥料施用量情况下,可施用控释尿素替代常规尿素,且适当增施外源有机物料以保证冬油菜的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控释尿素有机物料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利用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生姜养分吸收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窦昂洋程艳涂书新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生姜生产中不合理施肥现象普遍,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用量及配比对生姜生长、营养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可为生姜高效施肥和优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是提高生姜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大田条件下,以山东莱芜大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为供试材料,以有机肥和无机肥为试验因子,采用 2 因素 3 水平完全区组设计,即分别设计有机和无机肥料低、中、高 3 种施肥水平共 9 组处理组合的专用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所有有机肥和无机肥均作为基肥。在生姜成熟时随机采取各小区 3 株生姜样品,分别测定其生长参数、养分吸收量、品质指标和产量。研究发现,各种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生姜专用肥均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N、P、K、Fe、Zn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生姜品质,并增加生姜产量。综合比较以T6(有机肥 45 t·hm-2+复合肥 2。25 t·hm-2,即施用有机肥N+P2O5+K2O=400。5+1390。5+1165。5 kg·hm-2,配施复合肥N+P2O5+K2O=337。5+135+450 kg·hm-2)处理总体效果最好,是最佳肥料处理组合。与对照相比,提高了成熟期地上部和姜块N、P、K含量,分别为 30。07%和 25。57%、31。73%和 67。68%、43。33%和 62。37%;提高姜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姜辣素和姜黄素含量分别为 32。42%、54。15%、35。10%和 49。25%;各处理生姜增产达到15。76%~66。38%。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有效促进生姜生长,提高生姜养分吸收,改善姜块品质,增加生姜产量。综合考虑,以有机肥45 t·hm-2+复合肥2。25 t·hm-2 为最佳农艺施肥方案,建议在相关地区推广应用。

    生姜专用肥养分吸收品质产量

    有机无机肥配施菌剂对葡萄园土壤、果实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张慧珍张齐高邦牢缪成鹏...
    12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1)、100%有机肥(O1)、100%有机肥+菌剂(O1B)、60%化肥+40%有机肥(C0。6O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0。6O0。4B)6 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一致,研究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酿酒葡萄的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O1 和C0。6O0。4 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 30。22%和 70。65%、27。45%和 31。37%、10。10%和 20。11%、438。93%和 491。60%。与C1 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菌剂处理(O1B、C0。6O0。4B)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 101。30%和 104。78%、27。45%和 47。06%、13。58%和 23。12%、2。23%和 15。81%。有机肥配施菌剂可显著提升葡萄园土壤肥力;与CK相比,C0。6O0。4B处理的葡萄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分别提高了 4。93%、10。35%和 49。78%;葡萄酒酒度提高了 6。67%、总酸含量降低了7。93%;果皮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 26。98%和 19。56%,葡萄酒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了 11。13%和 56。98%;冗余度分析和Spearman相关系数表明,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指标的变化与土壤环境因子(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密切相关,证实了生物菌剂和有机肥共施可提高酿酒葡萄品质。综合比较,施用有机肥及菌剂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及酿酒葡萄品质,进而提高葡萄酒口感和色泽品质,其中减施化肥配施有机肥和菌剂(C0。6O0。4B)效果最好。

    有机无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土壤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单体花色苷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黄星瑜朱安繁姚锋先陈金...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化肥减量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为油菜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蓝型油菜"浙油 938"和"赣油杂 8 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优化施肥(T2)、有机肥替代 15%化肥(T3)、有机肥替代 30%化肥(T4)5 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油菜产量及品质、肥料农学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施用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肥料农学利用率,当有机肥替代率达到 30%时,油菜的增产率最高,为36。24%~46。36%;此时,油菜的品质较高,含油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 38。6%和 5。77%。此外,T4 处理能够提升土壤质量,改良土壤结构,活化有效养分,进而提高土壤肥力,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 6。70%~34。27%、9。25%~17。00%和 32。45%~83。78%;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 2。73%~4。22%和 12。65%~55。33%,土壤容重降低了 5。79%~16。30%。化肥减量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品质,且提升土壤养分含量。该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替代 30%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佳,能够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兼顾油菜优质丰产和土壤良好理化特性。

    有机肥产量土壤理化性状品质油菜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云当归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杜彩艳蜂述先杨鹏孙曦...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云南省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防草布覆盖开展云当归成药栽培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单施化肥(C)、单施生物有机肥Ⅰ号(BⅠ)、单施生物有机肥Ⅱ号(BⅡ)、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Ⅰ号(1/2C+BⅠ)、50%化肥+生物有机肥Ⅱ号(1/2C+BⅡ)7 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药材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云当归主根长、根粗、侧根数、单株鲜重、干重增加,显著提高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P<0。05),生物有机肥处理云当归鲜、干药材产量较CK1 分别增产 41。50%~201。13%、35。00%~69。42%,其中,1/2C+BⅠ处理鲜干产量最高,1/2C+BⅡ处理次之。(2)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云当归药材阿魏酸、挥发油、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降低总灰分含量,有效改善云当归药材品质;(3)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CK1 分别提高11。77%~16。77%、5。64%~13。17%、15。74%~95。78%和 26。71%~140。53%。综合云当归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本试验条件下,要实现维西县云当归高产优质以处理 1/2C+BⅠ效果最佳。

    生物有机肥云当归产量品质土壤养分

    秸秆不同还田模式下磷钾释放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熙明王滢渺田洪涛任姿姿...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续两年(2021-2022 年)在吉林省四平市设置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测定覆盖(SM)和翻压(SB)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和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80)两种施氮水平下秸秆磷、钾释放率,旨在明确黑土区玉米秸秆磷、钾释放规律对还田方式和氮肥管理的响应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还田方式与施氮显著影响秸秆磷、钾释放,SB处理秸秆磷两年累积释放率平均为 69。7%,显著高于SM处理的 54。5%;与N0 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秸秆磷释放率提高了 12。3%。SB处理秸秆钾两年累积释放率平均为 95。6%,显著高于SM处理的 94。2%;而施氮对秸秆钾累积释放影响同样显著,肥料氮素投入使秸秆钾累积释放率提高 1。1%。通过对秸秆磷、钾替代潜力的估算,认为秸秆磷对磷肥(P2O5)替代潜力较低,为 9。1 kg·hm-2;但秸秆钾对钾肥(K2O)替代潜力较高,为 141。0 kg·hm-2。两年间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但玉米穗粒数存在一定差异。SB处理玉米穗粒数为 430 粒·穗-1,显著高于SM处理的 409 粒·穗-1。而施氮则明显促进了产量的形成,提高了玉米产量,与N0 处理相比,两年玉米产量平均增加 7707 kg·hm-2。通过结合秸秆磷、钾养分释放综合分析,认为在黑土区充足氮素供应条件下以翻压方式进行秸秆还田,秸秆释放的磷、钾养分有利于穗粒的形成,从而保障产量稳定。

    秸秆还田方式施氮秸秆磷秸秆钾玉米产量

    纳米硅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岂源许永华王刚丁旭...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浓度硅处理:0 g/L(CK)、0。03 g/L(T1)、0。06 g/L(T2)、0。09 g/L(T3)、0。12 g/L(T4)、0。15 g/L(T5),用以探究不同硅浓度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施硅对人参的叶长、茎长、根长、叶宽、茎粗、根粗、生物量变化均有积极作用,施硅对促进人参生长的最佳供硅浓度为0。09 g/L。施硅对促进人参光合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胞间CO2 浓度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高4。01%;气孔导度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高100%;净光合速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K增高136。47%;蒸腾速率在T3处理下达到最小值,较CK降低27。54%。不同浓度施硅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防御系统的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含量)以及减轻细胞损伤程度(丙二醛含量)来增强人参根、茎、叶的整体抗性强度。不同浓度施硅可以引起人参体内硅含量的增加和持续积累,施硅增强人参硅素吸收的最优处理为0。09 g/L。以不同部位来看,追肥处理的人参硅素分布为叶>根>茎;以不同时期来看,绿果期结束、红果期开始时可能是人参吸硅的最佳时期。综上所述,人参最佳施硅浓度为0。09 g/L。本试验为促进人参生长发育和增强抗性提供实践基础,为农田栽培人参的施用硅浓度提供参考。

    人参纳米硅硅含量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