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铜仁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铜仁学院学报
铜仁学院学报

王大忠

双月刊

1673-9639

xbtu07@vip.163.com

0856-5223394

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清水大道103号

铜仁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特点及经验探析

    彭辉黎启武
    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苏区红三军需要根据地立足、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需要确立目标地的历史关头创建的,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孕育了红二方面军,两军团挺进湘西共同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这种特殊的时间节点、客观的斗争环境和主观的积极创造,揭示了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把握历史主动,创建历史伟业,并探索历史斗争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黔东革命根据地创建规律经验

    以长征精神培育青年责任担当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马婧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长征精神生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二万五千里革命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以长征精神培育青年责任担当,对青年责任认知方向的确立、责任情感的养成、责任意志的锤炼、担当能力的锻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培育历史思维为着力点、营造校园文化为切入点、强化榜样引领为突破点、丰富社会实践为落脚点,以构建多维度的育人格局.

    长征精神青年责任担当

    入场、控场与暖场:马克思论社会治理的三维场域——基于《法兰西内战》文本的考察

    冉光仙赵星云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场域蕴含地域、组织、制度、资源、关系、惯习等因素,是治理整体性和社会有机性的体现.巴黎公社在完成其"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互变的过程中,从治理场域存在、变革和和谐的事实出发,辨析"人—实践—环境""解释世界—改变世界"以及"国家—社会—人民"的逻辑关系,形成一幅由实践入场、理论控场、生活暖场构成的社会治理三维场域,各阶层人民参与公社治理体现了历史首创精神,既有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期盼,也有对社会机体若干关系的合理校正,推动实践与生活、环境与人的关系由分离走向统一.马克思热情支持巴黎公社并以《法兰西内战》这篇光辉文献致敬,所阐述的社会治理三维场域贯穿着唯物史观,鲜明体现了巴黎公社治理的人民主体性,这对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马克思巴黎公社治理场域解释与改变《法兰西内战》乡村社会治理

    十月革命初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思想探赜

    杨伟陈梦君
    25-3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学术界对十月革命胜利初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思想是直接过渡抑或渐进过渡一直存在争议.探赜列宁这一时期过渡思想,有承袭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理论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受制于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列宁又提出向社会主义渐进过渡.从苏维埃建设实践分析,直接过渡占据主导.囿于当时的战争环境和苏俄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列宁渐进过渡构想没有成功实践.两种过渡方式并存折射出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复杂镜像,而不是学术界论争的仅仅是直接过渡还是渐进过渡.

    直接过渡渐进过渡探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教育逻辑论析:内涵、基础与实践取向

    曾书清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是涵养青少年民族意识的奠基环节,在国民思想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教育是监护人为增进未成年人对中华民族成员、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对其知识储备、价值系统、道德准则、行为模式实施的正向引导和潜在影响.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家风、家训、民间传统等家庭教育资源不断涌现,现实中家庭教育法制保障日臻完备,为全国各族家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奠定了深厚基础.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教育保障体系、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相关历史文化和地方资源,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使家庭教育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教育工作民族工作

    文体与观念形塑下的人物书写——《韩非子》《左传》子产史事之比较

    马铁浩
    44-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典籍中对同一人物或同一史事的书写,往往受到其学术文体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子产言行多载于《左传》,其中子产史事出自鲁国国史.韩非之韩国承自子产之郑国,《韩非子》中对子产的记述,或本自郑国国史.左氏与韩非所述子产史事略同,但论赞、预言、辞令与经说、论辩、难的文体之别,呈现出儒法的观念差异,进而改变了史事的叙述走向,形塑了两个面貌不同的子产.

    文体观念《韩非子》《左传》子产

    黎安理小说《梦馀笔谈》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李昌礼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梦馀笔谈》是清代贵州文人黎安理创作的笔记体志怪小说,其篇幅短小,思想内容丰富,通过故事叙述揭示生活事理、宣扬因果报应、阐述鬼神幽明之理,以实现教化和劝惩的目的.小说部分篇目的内容可与作者《自书年谱》相印证.叙事上,用第一人称,并在叙述中大量融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小说的思想性.小说个别篇目在内容等方面与其他篇目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整体艺术审美追求基本一致,共同呈现出特有的艺术特征,即追求故事信而有征、故事叙述以服务于议论、注重生动细致的场景描写.这些艺术审美追求为贵州小说增添了新的韵味.

    黎安理《梦馀笔谈》志怪小说笔记小说

    试论让人记得住乡愁的教育

    余小茅陈杰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经百年演变的中国现代教育运动,让中国数千年传统教育出现断裂,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急速推进中,传统中国渐行渐远,一种寄寓传统中国之文化命脉的乡愁越来越晦暗不明.中国现代教育在当下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体系中处于游离状态,一方面要强调教育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则要求通过教育培植现代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根脉.认清中国现代教育的使命与准确定位,让教育成为让人记得住乡愁的教育,成为每一个关心中国现代教育前途命运的人士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传统现代中国记住乡愁教育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的变迁逻辑

    戴岳宋景艳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作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经历了发轫启动、巩固完善、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宏观制度背景、中观多元变量、微观主体行为是影响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变迁的结构性因素,而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则是构成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因此,优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一要构建协作机制,鼓励利益相关者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协作";二要把握关键节点,营造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环境.

    历史制度主义中小学校长培训教育家型校长

    牧业文化遗产视域下的藏彝走廊道路初探

    张池
    76-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化遗产学的视角,探析牧业文化遗产背景下藏彝走廊地区道路与河流的通道意义.在分析塑造藏彝走廊道路的自然与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分别梳理河道与道路的特征与分布情况,同时指出道路在引导古代游牧民族迁徙、改变牧业产业结构、形成贸易路线、推动沿线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揭示其在藏彝走廊牧业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价值.藏彝走廊的道路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桥梁,更是牧业与农耕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关键纽带.如何有效挖掘与利用其价值,对推动区域全面繁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藏彝走廊牧业文化遗产道路文化交流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