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唐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唐山学院学报
唐山学院学报

李兵

双月刊

1672-349X

xuebao@tsc.edu.cn

0315-2792065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大学西道9号

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ngshan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大钊史学观探赜

    贺童语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他的史学观不仅反映出其学者本色,也蕴含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李大钊的史学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同时受到传统史学思想的熏陶以及新史学思潮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存史明实为首要基础,以探寻理法为核心目标,以救国启民为现实关怀,以指导人生为重要意涵.在多种思想理论纷繁交织的背景下,李大钊的史学观充分尊重史实与历史发展的客观性,高度重视史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导了当时的革命运动,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读史、重史、鉴史思想传统的形成.

    李大钊史学观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走向多元、广阔与深入:李大钊文艺思想研究七十年

    张静如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49年至今七十多年来,李大钊文艺思想研究经历了从侧重阶级论立场的单一视角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再到研究视角不断拓展的过程,不断走向多元、广阔与深入.对李大钊文艺思想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梳理,有助于总结经验,探索此类研究的新空间.

    李大钊文艺思想研究历程

    邓小平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经验

    王中平陆昕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同志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启了中国"富起来"的历史进程,成为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锋引路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营造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仅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而且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新时代继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邓小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经验

    "南陈北李"的建党逻辑:中国共产党对旧政党的超越

    徐来富
    25-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建党过程中完成了一次逻辑嬗变,即中国共产党对旧政党的本质性超越.在逻辑起点上,"五四"前后国内外革命大势的巨变推动他们从崇仰资产阶级政党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探索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逻辑展开上,他们从解剖由政客召唤的钻营谋私且粗劣羸弱的旧政党,到建构由科学社会主义凝筑、以改造社会且造福人民为己任的强固精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逻辑旨归上,他们摒弃了缺乏思想建党且组织混乱的旧政党,致力于在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创建"里外都红"的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李大钊建党逻辑

    工运先驱邓培对中国早期工会运动的历史贡献

    王士立倪兆云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运先驱邓培领导创建了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开滦煤矿和启新洋灰公司基层工会,领导成立了京奉铁路职工总会并担任委员长,领导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并担任前三届委员长,参与领导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并担任执行委员,为中国早期工会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培工会工会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路与独特经验

    刘阳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初阶寻探、基础奠定、发展提高和成熟飞跃的历史进路中.在这一过程中,党创造了极为宝贵的独特经验,即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前提,必须以人民至上为价值遵循,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指引,必须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支撑,必须以胸怀天下为国际面向.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路和独特经验,对于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路独特经验

    短视频平台用户数字劳动的动力、异化与异化消解路径

    李祎然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广大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 自觉地变成了免费的数字劳工.在短视频平台上,个人情感的满足、个人社会资本的获得和短视频平台的刻意引导是用户数字劳动的主要行为动力.然而,用户作为劳动主体与其劳动产品、生产过程及 自身类本质相异化,且平台内人际关系亦趋于异化,意味着数字资本对人的生命过程进行了隐蔽的规训.鉴于此,文章提出通过强化平台管理、提升用户媒介素养及加强政府引导等措施,以消解数字劳动的异化,促进短视频平台健康发展.

    短视频数字劳动异化劳动无酬劳动

    论马克思《穆勒评注》中交往异化思想的批判逻辑

    宣岩龙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以市民社会的主体间交往异化现象为批判主题,诠释出交往异化批判的三个理论支点.同时又从道德、需要和分工等层面探究交往主体间的异化状态问题,继而揭露出市民社会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及交往活动的全面异化现象.这既对人与人的关系异化进行了佐证和完善,也引出了"社会关系"的概念.厘清马克思《穆勒评注》中对交往异化的批判逻辑,有利于探究唯物史观的历史生成和全面把握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脉络.

    穆勒评注交往异化劳动异化人的社会关系

    基于及物性语法的河北生态形象建构研究——以五家权威央媒的微博报道为语料

    周晓丽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微博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广泛传播的权威报道于无形之中建构了区域生态形象,对区域发展有直接影响.文章以五家权威央媒的微博报道为语料,聚焦于生态形象建构的语言表征层,考察了微博报道语篇的及物性特征,发现语篇表现出全面关注四类生态要素、重视客观写实及突显自然力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揭示了权威微博报道所建构的河北生态形象,包括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政府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人物积极投身生态实践、城市生态环境发生蝶变等多元的积极形象和公民生态意识有待提升的消极形象.

    及物性语法河北生态形象话语建构微博

    辨认远去的身影:蒋光慈"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回溯

    张茜
    67-7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溯蒋光慈"革命加恋爱"模式形成的原初语境,把握其生成脉络,可以进一步填充该模式的内在筋骨,唤醒其在数十年变革中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以期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等文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

    蒋光慈"革命加恋爱"模式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