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吴卫东

双月刊

1671-1351

tssyxb@163.com

0938-8361326

741001

甘肃天水市滨河西路天水师范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教育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学术前沿、探析社会热点、具有学术创见与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刊物以注重学术品味,做西部文章,办陇上名刊为追求。欢迎国内作者惠赐佳作,以共同繁荣我国科技文化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

    韩君王茹梦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开放结构、开放效益、开放潜力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31个省份不同年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显著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并呈现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效应,中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西部地区的促进效应不显著。因此,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有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

    中国各省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邓光耀张艺迪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依托数字信息技术而发展,随着应用深度和覆盖范围的不断拓展,其推动社会各类生产要素转化为数据资源,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污染,对中国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增加。基于EBM模型的GML指数测算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使用面板Tobit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LightGBM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效率,中国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效率均在稳定增长。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非线性效应和单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优化数字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数据要素安全,构建合理的数字治理体系。

    数字经济绿色创新效率EBM模型面板Tobit模型机器学习

    大数据时代乡村治理的范式转型及路径选择

    贾宜姚兰兰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对乡村治理范式的作用愈发明显。当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治理手段行政化、治理制度碎片化、治理主体单一和监督体系低效化等问题。将大数据应用于乡村治理,可以及时收集掌握社情民意;厘清各级政府权责,建立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促进村民广泛参与治理,改善乡村冲突治理主体单一的困境;优化村务监督,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为了进一步实现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应加快建立统一的乡村治理信息平台、广纳社情民意;树立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化解冲突;健全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制度等路径,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加强决策的数据支撑,提升乡村振兴绩效。

    大数据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技术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虎有泽刘小燕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的共享经济、零工经济迅猛发展,从业者在共享平台实现了灵活就业,"去雇主化"和"弱从属性"日趋明显。但是,从业人员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仍处于劳动法边缘状态,从业人员维护自身权益时"于法无据"状况日趋严峻。因此,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分析目前数据算法应用中的用工特点、结算方式,将算法技术中立性管理和新型劳动关系融入劳动法,以应对劳动者保护中相应基础权利缺失以及司法实践弊端等问题,并从立法认定、监督救济等方面认定劳动者与平台权益关系,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利益,完善平台算法及其规制路径,是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人民性"正义内涵的重要体现。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劳动者权益保护

    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与路径选择

    田建强刘欣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宪法权利,是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具体的公益诉讼形式,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未成年人受教育权能否提起公益诉讼的争议。提起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公益诉讼是由教育的公益性决定的,体现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为受教育权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提起公益诉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界定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公益诉讼的范围,优先选择行政公益诉讼,利用诉前程序解决侵害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问题。

    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公益诉讼

    国学研究

    雷恩海
    48-50页

    政治场域与话语推颂:严嵩诗文集序文本与权力之网

    王婷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嘉靖时期权倾一时的内阁大学士,严嵩不仅在谋揆政治上用力颇深,还积极推动诗文集的刊行,并向众多文人求序。这些数量可观的书序文,以同年、同僚、同乡、师友情谊连结为政治之网,凸显出士人身处其间必要的话语策略。士人在从人生阶段、江西地域等基本层面申述严嵩生平经历与政治权力的同时,对诗文价值的评判,则聚焦于文如其人、比肩唐人、台阁倾向等的揭橥。以此作为媒介,配合严嵩建设自身话语资源与体系的需要,最终实现政治形象与文学愿景的建构意图。

    嘉靖严嵩书序文政治场域话语推颂

    康熙帝圣孝形象的建构——以孝庄太皇太后之丧中康熙帝与徐乾学的互动为视角

    李国跃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与孝庄的祖孙之情历来为人称羡,学者对孝庄的政治功绩也给予充分肯定。然而,孝庄代表了满洲的守旧势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康熙推行汉化政策。孝庄生前,康熙对其竭尽孝道,可谓超越常情;孝庄逝世,康熙更是逾制为其操办丧礼。在以徐乾学为首的江浙文学侍从集团的帮助下,康熙将孝道表现得淋漓尽致。徐乾学为康熙帝解决了是否施行三年之丧、孝庄与皇太极不合葬等礼仪上的难题,并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朝廷内外发起了悼念孝庄太皇太后的诗歌创作活动,歌颂康熙的圣孝。康熙帝的孝行一方面缓解了祖孙二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塑造了自己千古圣孝的圣君形象,对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康熙对孝道的躬行为清代后世子孙提供了榜样,使孝道真正成为清朝的祖宗之法。

    康熙帝孝庄太皇太后徐乾学孝道

    经世视域下的古文选本——石韫玉《国朝十家文钞》述论

    雷恩海杨晓东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韫玉的《国朝十家文钞》产生于其门人陶澍改革成功以及代表着经世派宣言的《皇朝经世文编》刊刻的背景之下。在思想上,该选体现了石韫玉"经纬天地仗文事""立言以立德,立言以立功"的文章理论。在内容上,选录朝廷大吏以及山林学者共十家之文,根据作者的身份选取各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总体上体现了"载道、经世、求真求实"的特点。通过刊刻《国朝十家文钞》,石韫玉寻求完成对文章发展源流的梳理,对经世之文正统地位的明确判断,对日趋颓靡之文风的反拨以及对历来昌隆的吴地文运之褒扬。

    石韫玉《国朝十家文钞》经世

    现代自组织理论视域下小说主题与结构的生成

    王富鹏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品主题包括意旨和题旨两个方面,意旨即作者"立言之本意",题旨为作品蕴含的主要思想和意义。因意谋篇虽然重要,但对于意旨生成结构的机制却付之阙如。小说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小说文本的众多要素,从内到外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面。最内层是意旨层:作者之意;其次是人物层:人物、人物关系、人物体系;再次是情节层:故事、情节和情节走向;最外层是言语层:言语和言语关系。大体而言,四个层面由内到外,递相支配。现代复杂性科学的自组织理论认为生命系统、社会系统以及无生命系统等都存在自组织现象。伟大作品的结构和题旨对作家意旨和构思的超越,主要缘于作家习得的文化以及小说人物等要素的自组织现象。

    自组织意旨题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