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泰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泰山学院学报
泰山学院学报

滕先森

双月刊

1672-2590

xuebao@tsu.edu.cn

0538-6715995,6715562

271021

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西首

泰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泰山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路径

    廖予婷刘明合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自身的理论特性和文化契合度密切相关.在新征程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习近平青年奋斗重要论述研究的述评

    万勇华李怡静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兴起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的重要论述研究.学者们围绕习近平关于青年奋斗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主要内容和重要价值等方面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今后,学术界要继续向前推进:在研究内容上,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动运用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与系统研究法;在研究学科上,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

    习近平青年奋斗

    论中国共产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李后东周梦琳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自觉能动地改造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主要表现为在实践的基础上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坚定的历史自信、强化的历史担当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之路.逐梦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主动精神,以增强历史自觉为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前提,以坚定历史自信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要求,以强化历史担当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路径,串联起一整条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图景奋勇前行.

    主动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担当

    泰山东岳庙会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米山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岱庙为主要场所举办的泰山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内涵深邃,存在信仰与民间响应相结合、辐射传播的广泛性、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非物质形态与有形的物质形态相结合的传承特征;具有典型的平安文化价值、团结友好价值、繁荣发展价值、文学艺术价值和文物遗产价值.具体来说,传承弘扬庙会优秀历史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有:走文化和商贸区域分离、总体融合的路径,创新庙会举办模式,彰显庙会优秀文化;走深化庙会文化研究的路径,加强基础资料整理和研究,挖掘庙会优秀文化内涵;走提升庙会文化展示的路径,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等创新形式新手段,弘扬庙会优秀文化;走彰显庙会特色的路径,提取庙会特色元素,研发庙会文创产品,推广庙会优秀文化.

    泰山东岳庙会优秀历史文化传承文旅融合

    泰山文化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困境及对策研究

    刘玫刘浩然侯龙桢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山文化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能够推动泰山文化发扬光大,实现研学旅游产品的创新改造,促进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发展.应通过建设泰山文化研学基地、深度开发精品研学项目和研学课程、壮大泰山文化研学旅游团队、创新研学模式、精心设计研学线路、规范政策、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等途径,实现泰山文化和研学旅游的深度融合.

    研学旅游泰山文化融合途径

    论"道"域下庄子的大生命观

    陈健张宗明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是庄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是生命存在、活动、发展的形上依据.庄子将天地万物置于"道"域下加以整体关切,视人与自然万物为"道"域下的有机统一体,形成了内涵丰富且见解独特的大生命观.敬畏"道"、效法"道"和达至"道",是庄子大生命观的价值旨归.敬畏"道"要求人们在"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效法"道"要求人们一方面以道的"普遍性"为依据,维护生命的平等和多样,另一方面以道的"规律性"为依据,道法自然、尊重生命本然;达至"道"要求人们在构建"人与天一"的生命世界与培育"藏天下于天下"的生命境界中,为生命发展创设理想外部环境和宏大内在格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庄子在"道"域下对生命的高维审视与思考,无疑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思想启迪.

    庄子大生命观

    论孟子思想中"天"对于人之所"求"的二重作用

    李俊程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将人之所"求"划分为"求在外者"与"求在我者",以"天"为"求在外者"之失的归因,从而豁免人在事功失败上的责任;以"天"为"求在我者"之得的保证,从而赋予人在道德成就上的信心.孟子对作为最高存在的"天"深怀尊崇,此理论构建可成为其面对"在外者"之失仍能求"在我者"之得的最终根据.而经历"祛魅"后如何解释求得舍失的关系及其根据,成为现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未得到确切答案之前,以对孟子生命力量的感触接补现存解释系统的裂隙,或许是一种面对不确定生活的有用方案.

    孟子求在我者求在外者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解释、适用与实践转化

    朱惠邦曲天明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是对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执法效果的整体性要求.构成要件论、程序正当性、目的兼手段、外观兼方式是执法行为是否符合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四项标准.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指导下,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应实现职权法定、多元程序约束、裁量权定限、方式优化,从而不断推进执法理论实践化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下逮捕制度的优化研究

    苦打哈孙华鑫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逮捕要件缺乏客观准确的证明标准、逮捕实践理念有失偏颇、非羁押强制措施运行状况不佳等原因,导致司法实践中逮捕数量较多、逮捕率较高.较高逮捕率不但违背了逮捕作为预防性措施的本质功能,也违背了少捕慎诉慎押政策初衷,未能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因此,在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下优化逮捕制度,分别从逮捕制度的观念层面、逮捕制度的实质要件层面和逮捕制度配套要件层面提出优化路径.

    少捕慎诉慎押非羁押强制措施逮捕羁押必要性审查

    民国初年东省特别区域法院诉讼文书程式考析

    唐兴贤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初年,北京市政府收回俄国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的领事裁判权,并在该地组织设立了东省特别区域法院.鉴于该法院受理涉外诉讼之特殊性,司法部专为东省特区法院拟具了各类诉讼文书程式令其遵照施行.因新法颁行以及涉俄因素的影响,东省特区法院对诉讼文书程式作出了大量的增删修改,司法部亦根据其呈请对诉讼文书之种类、编号、程式、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整饬与梳理.东省特区法院诉讼文书程式改革,为推动中国司法近代化的进程、涉外法治建设提供了若干基础性助益,实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一个缩影.

    民国初年诉讼文书程式东省特区法院涉俄诉讼近代法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