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泰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泰山学院学报
泰山学院学报

滕先森

双月刊

1672-2590

xuebao@tsu.edu.cn

0538-6715995,6715562

271021

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大街西首

泰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ish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泰山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说新语·政事》"陈仲弓为太丘长"条读解

    吴彩玉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陈氏家族在法律儒家化进程中作用的角度,剖析陈寔任职太丘长期间舍盗治民的举动是法律儒家化在个体官员断案中的显现,而后世陈氏子孙在法律儒家化进程中也作出了巨大贡献.陈寔断案一事,注者刘孝标已经有所判断,认为"后汉时贾彪有此事,不闻寔也",余嘉锡则认为陈寔和贾彪都有此事,而临川王刘义庆最终选择陈寔.究其原因,在于这桩轶事符合陈太丘忠诚孝子的形象,并且与《世说新语》的择录标准有关,更离不开陈氏家族的强大.陈氏家族从"单微"发展而来,前后四代均赫赫有名,尤其是陈寔-陈纪-陈群-陈泰一支,但陈泰因高贵乡公之死与司马氏集团产生嫌隙,加上此后家族人才不济,颍川陈氏家族发展的大好形势就此中断,最终流为一般士族.

    《世说新语》陈仲弓舍盗治民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存疑例说

    蒋艳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习教材、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存在一些逻辑不周密、知识错误、内容突兀、表述不当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给具体教学造成了一些困扰.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存疑举例

    泰山现代诗歌创作分期及其特点探析

    李慧苏仁聪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山现代诗歌是一种以白话文为语言,以泰山为审美对象,以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的自由体为表现形式的文学式样.泰山现代诗歌的创作始于1919年,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型期、融合期和拓展期五个时期,呈现出格律与自由互动、古典与现代共融、传统与创新共生的特点.

    泰山现代诗歌

    历代诗文中的"徂徕"意象内涵探析

    王世玥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诗经·鲁颂·閟宫》以来,"徂徕"二字就常见于古代诗文之中,随着历代文人的不断使用而逐渐意象化,渐渐具有了超脱于地理方位之外的文化符号意义与价值,唤起人们心中对于名山苍松的深美联想."徂徕"作为诗文意象,有产松之地、仙隐之所和忠君体国之精神的不同内涵,在不同的诗文作品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侧面.

    徂徕山意象地域文化

    20世纪80年代陈云对评弹现代书目的关注与思考

    金坡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评弹形势严峻,尤其是现代书目出现严重市场困难.陈云始终关注评弹现代书目工作,他曾以亲身革命经历和艺术体验向艺人讲述《林海雪原》的历史背景;他敏锐发现现代书目面临的困难,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指导现代书目的创作与演出;他指示评弹界组织会议讨论评弹困难的原因.在高度关注与深度思考下,陈云提出评弹艺术要出人、出书、走正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云这个经典论述指导了评弹艺术的保存与传承、改革与发展工作,对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云评弹现代书目20世纪80年代

    古代山东佛教地理分布与历史成因初探

    高强贺词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山东佛教总体上呈现"一山独大"和"多点开花"的地理分布状态,"一山"指泰山地区,"多点"指青州、崂山、五莲山和运河沿线城镇等地区.古代山东佛教地理分布状态的形成原因有名山、名僧、名寺效应,地理位置、历史机缘及佛道争端与融合等.从名寺、名僧、世俗支持等各个角度看,泰山佛教总体保持了较长历史时段的兴盛,是山东佛教的核心区域,相比其他地区优势稳固,其他各地区的佛教因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时代呈现时限性的繁荣.

    山东佛教地理泰山

    关于参考文献、注释格式规范调整的启事

    《泰山学院学报》编辑部
    110页

    "大思政课"育人的当代意义、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李贵周雪梅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遵循"铸魂育人"价值导向,强调思政课要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实践育人.大思政课育人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构建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的大格局,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改革进入新阶段、新境界,为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夯实信仰之基.新时代落实大思政课育人理念,就要通过加强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探索,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融互促,打破"孤岛化";建立健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解决大思政课育人过程中出现的实践育人流于形式、专兼职教师协同育人格局不够鲜明、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优化大思政课的实施路径,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大思政课当代意义现实困境优化路径

    推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演化博弈分析

    朱陈陈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视角,探索推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行为演化规律和实现机制.构建了政府参与下企业、高校和教师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影响最优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表明,当教师对校企收支贡献率以及自身创新能力提升成本小于一定阈值时,校企教三方协同合作是最优均衡策略.学生通过实践自我提升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教师对学生传授所产生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推拉结合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演化博弈

    "服务学习"在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吴伟李向福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以自我认识与成长为主题的"大学生成长训练营"这一服务学习实践项目,探讨在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服务学习模式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学习对大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包括建立环状沟通互助网络、创新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以及通过结果反馈与改进来推进创新.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从扩大样本差异化、增强实践导向的学习体验、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培养双轨并行以及善于运用社会工作技术等方面进行努力.

    服务学习创新素养自我认识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