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大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为首要任务的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的,其所牵系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大任务的制度体系的健全,集中体现为"社会政策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社会政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议题和关键环节是什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瓶颈?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政策的理论构建和自主创新路径是怎样的?对此,《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政策"组织研讨,希冀探索构建契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逻辑的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关信平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政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议题包括:提升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提高全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优化社会政策的主体与对象结构、完善社会政策的内容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公平性、重视在高质量发展中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社会政策的运行效率、增强社会政策运行的弹性.张翼研究员认为,唯有将改善民生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政策相结合,方能以高质量的社会政策配置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社会政策体系的关键在于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即改革和完善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消费激励政策.顾严研究员认为,"一老一小"社会政策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一老一小"政策的逻辑起点.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老一小"政策,要求以高品质生活为主攻方向,把握好养老保障和儿童保护的"底线"、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的"中线"、老有颐养和幼有善育的"高线",从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共同发力.岳经纶教授认为,要推动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需要更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政策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其已跳出社会控制、社会规制的范畴,不仅是社会经济治理方式的有机构成,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赵德余教授认为,以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社会政策的实施应特别关注政策扭曲的矫正机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预警能力.从复杂的社会行为系统中梳理出政策实施的扭曲逻辑,能够提升政策实施模型的可实验性、可评估性和可预测性,增强宏观经济与社会政策目标取向及实施策略的一致性.彭华民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福利体制理论的知识生产实践伴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亦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政策的基石.其中,基于民生的福利需要和福利态度是中国特色福利体制理论的核心,混合型福利责任和福利提供组合是重点,整合式福利治理和多元福利组织是创新点,民生福祉是理想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