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
图书馆

张勇

双月刊

1002-1558

bianjb@library.hn.cn

0731-84174148

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69号

图书馆/Journal Librar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图书馆学专业期刊。该刊反映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刊登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分类学理论及业务工作研究的文章,普及图书馆学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乡村困境与发展突破

    金武刚江丽钰陈诗颖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在乡村的新型阅读空间,是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介,其发展面临着以下困境:一是面向乡村的国家文化政策指向"模糊"、地方政府保障力度偏小;二是乡村阅读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人和儿童,导致设施利用率偏低;三是乡村人流量相对较小,商业经营潜在收益小,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建设、介入运营的意愿偏低;四是有的地方只注重"打卡"的外观形式,而忽视了阅读服务的核心使命.大力推进新型阅读空间在乡村发展,可从多方着力:一是将乡村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与运营纳入地方政府服务目录保障;二是将乡村新型阅读空间纳入总分馆体系并提级由总馆管理;三是加强科技应用提升服务效能;四是建立阅读推广人和读书会等志愿服务制度,推动优质阅读资源直达乡村;五是发挥新型阅读空间在乡村的平台作用,汇聚多方资源;六是关注儿童友好内容建设;七是构建多重资金投入与保障机制,让乡村新型阅读空间保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型阅读空间公共文化新空间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乡村振兴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嵌入城市社区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侯雪言周宇辉
    8-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无法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小而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当前许多城市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嵌入城市社区而导致利用率低.文章借鉴嵌入性理论,结合空间三重性的理论特征,从场景融合度、关系协同性、需求适配性与文化认同感等层面出发,建构"功能嵌入—关系嵌入—场景嵌入"的维度框架,检视空间与城市环境、社会关系、公众需求与地方文化的互动关系.并以郑州市郑品书舍为研究案例,剖析其作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经验和现实困境,尝试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嵌入城市社区的实践路径.

    嵌入性理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空间生产

    公共图书馆空间重构与业态重塑——以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和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为例

    闵克香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馆空间重构是目前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如何在新空间融入新服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空间重构的根本在于图书馆服务业态的重塑.不同的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历史发展情况、区域地理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要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空间重构方案.通过两个图书馆旧馆改造案例的分析和对比,探讨空间重构与业态重塑的表里关系和互动作用,空间重构为业态重塑提供物质基础,业态重塑为空间重构指引方向.

    图书馆空间重构业态重塑

    数字智能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用机制与行动逻辑

    陈弘李英杰赵李洋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路径之一.当前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两极分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亟需创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公共价值的问题.借助增长极理论、创新理论与公共价值理论,文章建构了数字智能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框架,并对浙江省数字智能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创新实践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三大行动逻辑:一是健全融合机制,突破农村地区数字智能技术发展的制度壁垒;二是创新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数字化助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三是促进价值共创,以合作生产方式重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基础.

    数字智能技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乡村文化振兴

    从多国(组织)文化数字化战略看公共文化人才需求及培养启示

    王锰古宇徐磊孙红蕾...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国内外文化数字化战略作文本分析,构建公共文化人才需求模型,从供需匹配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策略.调查并选取八个国家(组织)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文本,利用扎根分析法对文本内容中公共文化人才培养相关内容进行编码,形成"主体—手段—目的"的公共文化人才需求模型.基于公共文化人才需求模型,结合供需匹配理论,我国可从完善交流平台和文化数字化建设、提高人才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准、保障人才培养过程可及、匹配人才个人和社会发展需求四方面着力,促进公共文化人才培养.

    文化数字化战略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智慧服务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数据的安全风险及协同治理对策研究

    郎书林李仪叶韵怡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图书馆及智慧服务平台应将读者原始数据与个人信息处理为数据产品,但存在破坏产品可用性与可靠性的安全风险.立足于数字生态体系中数据安全、服务增效、读者创新等需求间的强关联,图书馆应用协同治理理论,发挥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关键节点作用,赋能读者创新来提高其对服务的价值感知度和参与度.图书馆通过决策、管理、服务协同,强化读者在数据安全治理中的知情同意,从而促使读者利用产品与创新;借鉴平台经验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从而优化创新条件;参与对平台的监督来协助其拓展理性,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并提升创新效果.

    智慧服务高校图书馆读者数据数据安全风险协同治理

    智慧图书馆数据合规路径构建研究

    夏军营汪焕成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图书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关键任务举措之一.当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数据风险.智慧图书馆数据合规的路径构建可从数据收集与使用的用户同意与隐私保护、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处理的严密设计、数据安全控制和风险管理、数据保留期限的明确与及时销毁五方面展开.

    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数据数据风险数据合规

    公共图书馆参与公众知识产权素养培育:角色与路径

    马祥涛覃惠迪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在国家政策支持、机构职能保障、馆藏资源满足等优势下,加之受"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提高公众素养的有效举措""创新服务内容的重要手段"的综合影响,公共图书馆参与知识产权素养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扮演担当者、新阵地、协作者等角色.未来,公共图书馆应通过以下路径来提升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的影响力:以提高认识为前提,彰显行业属性;以馆藏资源为依托,重视团队建设;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完善培育体系;以多方协作为契机,完善相关机制.

    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素养

    志愿者赋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探讨

    商宪丽张俊
    67-7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愿者赋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推动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创新,为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提供可借鉴性启发.文章整体概括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融合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和志愿者及其发展特征,探析志愿者赋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作用机理,并重构面向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志愿者服务场景,从需求明晰、队伍建设、教学支持、场景协作四个层面,揭示志愿者赋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建议公共图书馆从适配、品牌、资源等方面创新与强化数字素养教育,改善社区数字素养教育效能,促进居民共享"数字红利".

    志愿者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教育公共图书馆运行模式

    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协同创新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赵雪岩黄长伟彭焱
    75-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展开协同创新将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和提高其学科情报服务水平,面向智库建设需求,实现学科情报分析能力向支撑智库研究能力的转变,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大学学科发展,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文章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等10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协同创新典型案例为样本,利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及案例分析法,探究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协同创新的模式及具体实现路径.在开放科学环境下,探讨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协同创新问题,尝试建立一个开放安全、协同共享、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推进图情机构与智库协同创新真正落地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图情机构高校图书馆智库协同创新开放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