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台湾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台湾研究
台湾研究

余克礼

双月刊

1006-6683

010-82864912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1号

台湾研究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台湾研究和综合性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有关台湾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宗教、社会、教育、文学艺术以及有关两岸关系、祖国统一等问题的学术论文,兼载台湾人物研究介绍、书刊评价以及其他研究资料。读者对象为:有关研究人员、台湾事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研究

    张宝蓉金睿晓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意愿的实证调查,得出研究结论如下:台湾青年来大陆短期交流的意愿高,长期发展的意愿有待提升,来陆意愿则呈现"选择参与型""短期交流型""全面参与型"和"消极回避型"的类型分化.其中,"选择参与型"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意愿类型的台湾青年关注点不同,"选择参与型"立足于全方位考虑后理性决定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方式;"短期交流型"更关注大陆的人际关系网络;"全面参与型"注重在大陆的生活融入体验;"消极回避型"的台湾青年重视生存环境的接受度."大陆形象"认知、已有大陆经历与台湾青年来大陆交流发展的意愿显著关联.研究吁求,针对不同意愿类型和认知体验的台湾青年,应当明晰对策分而导之,有效推进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

    "后疫情时期"台湾青年流动意愿大陆形象

    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韩艳
    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框架,本文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对在闽就业创业台湾青年的典型案例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满意度总体上不高,分值仅为0.51(总分为1).从单条件变量分析结果来看,"安全需求满足程度"变量是导致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满意度结果的必要条件,而"生理需求满足程度"和"尊重需求满足程度"变量是导致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满意度结果的充分条件.条件组合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基本生活-安全"需求满足型(低层次需求驱动型)、"尊重-发展"需求满足型(高层次需求驱动型)和"中低需求-政策"型(混合型驱动模式)是影响台湾青年在闽就业创业满意度的三种典型模式.未来要积极探索台湾青年在闽的就医、住房、就业、社会救助等制度保障新路,依法依规将在闽台湾青年纳入大陆社会保障体系,以提升低层次需求驱动型台湾青年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安全感;继续发展经济,深化两岸的经贸合作,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范围,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以提升高层次需求驱动型台湾青年的尊重和发展需求;与此同时,继续优化惠台政策的制定、宣传和执行各个环节以提升混合型驱动模式台湾青年的需求.

    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满意度QCA

    补充说明

    《台湾研究》编辑部
    31页

    台湾青年持续使用大陆社交媒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小红书"的实证分析

    肖亚龙倪华峥朱承璋冯杰...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台湾青年对小红书的持续使用行为有助于大陆社交媒体获得台湾市场认可,能扩大两岸共同话语空间,促进民心相通.本文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结合中介和调节变量,通过问卷研究了台湾青年对小红书的态度.结果表明,小红书系统、信息和服务质量的成功增强了台湾青年用户的满意度,促进持续使用.对大陆应用的担忧会影响台湾用户的满意度,替代品的竞争会影响持续使用意愿.针对台湾青年,优化功能是提高用户粘性的关键;加强对系统安全、数据和隐私的解释可缓解其担忧;生活化的内容风格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台湾青年社交媒体持续使用意愿D&M模型

    美国强化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控制:动机、路径、风险与应对

    张洁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市场经济范式开启了新一轮全球化,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化原有的微观基础及其所体现的权力均衡,加剧了美国的战略焦虑.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将中国大陆定义为体系和制度的竞争者,全球产业链在中美博弈的政治角力中重塑.其中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美国对华博弈的焦点,拜登政府为维持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的领先优势和既有利益,强化对台半导体产业的控制,胁迫台湾半导体制造业赴美投资,并将其纳入美国主导的芯片四方联盟和多边出口管制体系,重塑以美国战略利益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链,此举不仅削弱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自主性,强化了对美依附性,而且使大陆半导体产业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面对美国的围堵,大陆需着力培育高质量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培养集聚高层次半导体创新人才,拓展半导体科技的国际合作空间,以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

    半导体产业链产业控制动机路径风险

    美国"芯片法案"与半导体"去台化"趋势研析

    李雨荃熊俊莉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芯片在数字化时代生产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将芯片列作重要的战略资源,出台政策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为了维持半导体产业的霸权地位,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两党联手推动《芯片与科学法案》出台,吸引全球半导体工厂在美落地.该法案对以中国台湾、韩国等为主的半导体制造厂商提供补贴优惠,但也要求其遵守相应的"排华条款".在美国两党合力施压、拉拢下,美国高端芯片供应商、台湾地区半导体龙头厂商台积电开启了大规模赴美投资的进程.与此同时,美国半导体产业"去台化"趋势初现端倪,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独特、领先地位面临被削弱风险.

    美国台湾芯片法案台积电"去台化"

    欧盟与台湾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态势及影响

    何达薷俞婧婷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地缘战略竞争的加剧,欧盟将"数字经济"作为经济战略的核心内容,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数字经济"战略布局,重视台湾地区在数字产业链中的角色.在"数字合作伙伴"和"民主价值伙伴"的政策定位下,当前欧盟与台湾地区的"数字经济"合作呈现走强趋势,这不仅使欧盟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关系得到提升,而且进一步外溢到安全与政治领域,使台湾问题中的"欧盟因素"逐渐凸显,给中欧关系的稳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欧盟印太战略数字经济台湾

    台湾地区能源转型迟滞原因探析

    王晓笛苗诒贺林冈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台湾地区虽然较为重视能源转型,但与世界能源转型进程相比进展缓慢,而既有研究缺少基于长时段的整合性解释框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安全需求、行动者联盟和碳锁定三个层面建构台湾地区能源转型动力分析框架,进而解释能源转型迟滞.研究发现,台湾地区能源转型迟滞的具体原因包括:电力缺口相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给台湾地区带来的压力更为紧迫,能源政策更多反映社会性安全;由于累积性的社会分歧结构以及"赢者通吃"的政治制度,台湾地区较难形成推动转型的行动者联盟;碳基社会的路径依赖效应使台湾地区社会较难摆脱高碳低价电力的生产、生活模式.理论方面,虽然以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但上述框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并提出了关于行动者联盟的假设.在现实方面,随着政治极化,西方能源政策分歧程度势必加深.此外,对台湾能源转型的探究亦有利于两岸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发展.

    台湾地区能源转型社会-技术系统能源政策

    台湾地区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态势及影响剖析

    王子旗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将发展再生能源产业视为推进能源转型与打造经济新动能的关键,已成为台湾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和着力点.整体看,当期台湾地区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发展,但受限于岛内政党博弈、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限制,还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岛内选举政治下,再生能源产业已逐步沦为民进党获得资金及选票的"永动机",且政党博弈与能源议题"政治化"形成恶性共生反馈机制,导致岛内政党竞争加剧、能源转型失序、社会民意撕裂.

    台湾经济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影响

    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台企深耕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的调查析

    赵群杨开煌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是全国台商投资最集聚的地区之一,2023年浙江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改革工程".为了厘清台商对浙江营商环境的认知感受和满意度,本研究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维度建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透过对246家在浙台企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台商对营商的环境的具体评价以及探讨营商环境优化与台商深耕大陆意愿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台商对浙江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较好.相较而言,台商对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高于市场环境和法治政策环境;(二)优化营商环境与台企深耕大陆意愿存在部分显著影响关系.即优化营商环境并不能显著提升台商在浙江增资扩产的意愿,但是对台企数字化转型和推荐意愿(即推荐其他台胞赴陆创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能原因:台企在大陆继续增资扩产的决策受到中美战略博弈、台海局势、供应链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本研究根据台资企业发展基本现状,从财税支持、人才支撑、政策落实、加强融资、营造归属感等五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路径.研究结果为客观掌握台企的发展动向并制定相关的政策预案,对于吸引和留住台企在大陆深耕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营商环境台资企业满意度增资扩产深耕大陆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