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透析与人工器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透析与人工器官
透析与人工器官

韩瑞发

季刊

1005-0809

cjbmee@263.net

022-88326305

300211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23号

透析与人工器官/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alysis and Artificial Organs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期刊,是人工器官领域专业刊物。重点介绍报道透析与血液净化、人工肝辅助、心血管替代与植入、人工关节与人工骨、口腔颅颌面与背柱种植与替代、人工肺与体外循环、人工晶体与眼内植入物、人工器官与植入物标准与临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临床报告、护理技术以及综述报告。本刊可供从事人工器官研究、教学、临床的广大医务、教学、科技人员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对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彭石秀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对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肾脏切除术患者 60 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标准通气治疗,观察组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手术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肾功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微量白蛋白(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麻醉开始前、麻醉即刻,两组HR、MAP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开始 1h,两组HR、MAP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手术结束即刻,两组HR、MAP水平有所上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 3d两组GFR、BUN、UACR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GFR提升,BUN、UACR水平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促进肾功能水平提升,从而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肾脏切除术腹腔镜容许性高碳酸血症血流动力学指标肾功能

    LARS人工韧带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程建斌曾莹霞宋瑜辉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LARS人工韧带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2023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计算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组采用自体肌腱+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 1 年后,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均有提升,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升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日常活动恢复时间、运动水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RS人工韧带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LARS人工韧带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自体肌腱膝关节本体感觉

    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对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付林芳何素萍王建平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注入0.50%浓度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mL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研究组注入0.50%浓度布比卡因1 mL+10%葡萄糖溶液1mL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认知动能(MMSE评分)、血流动力学、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术后1h两组MMSE评分降低,并于术后24h回升至正常水平,研究组下降范围低于对照组,水平回升快于对照组(P<0.05);T2、T3 时点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均升高,于T4 时点回降至接近T0 时点水平,但研究组升高浮动趋势较小,恢复较快(P<0.05);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有利于稳定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且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

    蛛网膜下腔麻醉布比卡因老年下肢骨折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

    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应用耳后皮瓣治疗的效果

    胡永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耳后皮瓣治疗在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难治性耳前瘘管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式切除耳前瘘管治疗,观察组实施耳后皮瓣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总时间、Ⅰ期愈合率以及术区美观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前、术后及总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区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应用常规切除术与耳后皮瓣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之下,耳后皮瓣治疗在缩短患儿治疗总时长、提高Ⅰ期愈合率和术区美观度方面效果更佳.

    儿童难治性耳前瘘管耳后皮瓣术Ⅰ期愈合率术区美观度

    左卡尼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开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左卡尼丁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计算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观察组使用重组人促红素+左卡尼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贫血相关指标[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AS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sTfR、SF、TAST、Hb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sTfR水平下降,SF、TAST、Hb水平均有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左卡尼丁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营养状态,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能得到保证.

    血液透析左卡尼丁重组人促红素血清炎症因子贫血相关指标不良反应

    对比重组人促红素不同频率给药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

    罗建平罗奇雨刘莲香罗玖莲...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比重组人促红素不同频率给药方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7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6 例.两组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素辅助治疗,对照组每周多次给药,观察组每周单次给药,对比两组铁代谢情况[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水平(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SF、Hb、TSAT水平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 4 周、12 周后,两组SF、Hb、TSAT水平逐渐提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促红素每周单次给药能改善患者贫血情况,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性.

    重组人促红素不同频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肝功能不良反应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

    彭生凌钟锋谭周连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提升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 65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活动度对比(P>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活动度提升,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能提高髋关节活动度和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这些因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并发症

    腰硬联合麻醉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齐恭喜陈小荣刘勇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 68 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 34 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 0.5 h、术后 1h、术后 2d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TNF-α)、抗炎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HO-1)、神经损伤相关蛋白神经丝轻链(NfL)、血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相关因子水平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IL-1β、TNF-α水平麻醉前 0.5 h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1h、术后 2d时间段IL-1β、TNF-α水平均有提升(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HO-1 水平麻醉前 0.5 h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1h、术后 2d时间段HO-1 水平均有提升(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fL水平麻醉前 0.5 h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1h、术后 1d时间段NfL水平均有提升(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BDNF、NGF水平麻醉前 0.5 h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 1h、术后 1d时间段BDNF、NGF水平均有下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改善炎性指标水平及NfL、BDNF等神经因子.

    腰硬联合麻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谵妄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稳定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

    王彬彬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稳定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76 例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不同的镇痛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术后不用时点(术后即刻、术后 4h、术后 12h)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血流动力学水平[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即刻,两组N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hNRS上升,术后 12 h NRS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4 h、12 h MAP、HR下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膝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应激反应疼痛程度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王建斌连育才姚玉娟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2023 年 8 月我院收治的 84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和观察组(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每组各42 例.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 4 周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以及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结果 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4 周,两组屈曲角度提升,伸直角度下降,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WOMAC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4 周,两组WOMAC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4 周,两组TNF-α、IL-1 水平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提升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改善骨关节炎指数,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骨关节炎指数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