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教育学刊
体育教育学刊

吕万刚

双月刊

2097-1028

TYHS@chinajournal.net.cn

027-87191930

430079

武汉市武昌珞喻路461号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武汉体育学院和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学术理论刊物,是全国体育成人教育领域惟一的一家学术刊物,也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份体育学术刊物。本刊由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沈阳、广州、天津、吉林、山东、首都、河北、南京、哈尔滨、集美大学、河南大学等体育院校以及人民体育出版社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编委会,各体育院校按重点学校配备教授专家任专栏作者,辟有成教论坛、理论探讨、研究报道、教学研究、运动训练、自学导师、中学体育、学员论文信息动态等栏目。《体育成人教育学刊》是反映体育信息的窗口,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展示科研成果的重要园地,也是各级各类图书馆馆藏的重要体育类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刻板印象威胁与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关系: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和群体边界渗透性的调节作用

    王晓宇周璐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厘定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达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86名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元刻板印象威胁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同时探讨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以及群体边界渗透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元刻板印象威胁显著负向预测学校归属感(β=-0.36)、学校归属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就(β=0.19);元刻板印象威胁与群体边界渗透性的交互项能够负向预测学业成就、学校归属感(β=-0.10、β=-0.12).结论:学校归属感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群体边界渗透性调节元刻板印象威胁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业成就这一过程的直接路径和前半路径.

    学业成就元刻板印象威胁学校归属感群体边界渗透性体育硕士研究生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运用研究

    何凌辉龚坚刘勇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运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厘清表现性评价和义务教育体育教学的内在联系.研究认为,应以"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的思路,创设义务教育体育教学表现性评价,并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理念,以评价目标具体化、表现性任务具现化、评分规则体系化为创设原则.在实施中,应与体育教学设计同频共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注重评价的周期性和动态性,达到及时反馈和长期监测目的.同时,收集学生体育活动表现信息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组建评价共同体提高表现性评价效度,以此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水平.

    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体育教学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体育课标

    素养本位大概念教学设计的价值意蕴与行动路径——以足球项目为例

    张鹏曾玉山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成为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核心素养语境下,以大概念统摄教学设计,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以足球项目为例,从教学结构化与情境化出发,探究如何切实学会专项技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表明,素养本位大概念教学设计的行动路径包括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提升学习体验,实施并改进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点,应坚持为学而教的初衷,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本质要求.

    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足球项目

    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实践模式与推进思路——基于贵州"村BA"和徐州"村界杯"的案例分析

    谢昕沈克印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体育赛事是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力推手,是提高乡村社会保障,传播乡村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创建绿色生活环境的重要渠道.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分析贵州"村BA"和徐州"村界杯"民俗文化内生传承模式和政社共建外生创新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体育+"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以农民为中心开展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人民振兴;以特色文化为灵魂开展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乡村体育赛事为契机健全基层组织治理,助力乡村组织振兴;以乡村体育赛事为依托打造宜居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乡村体育赛事乡村振兴"村BA""村界杯"

    "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发展——基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轮驱动视角

    董美丁英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基本手段,构建供需双轮驱动分析框架,运用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探究"双减"新形势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供需协同发展策略.目前供给侧存在行业集中度提升、需防范教育垄断,培训时间被压缩、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合规成本提高、现金流承压等问题;需求侧存在教学不规范、具有安全隐患,趁机抬价、超时收费、焦虑营销等问题.提出推动供给侧提质升级,满足需求侧美好需要,优化供需协同发展政策的应对策略.

    "双减"政策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产业供需协同

    新时代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理论逻辑及其策略

    朱霖关北光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法理视角诠释体育发展权的本质内涵,探析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理论逻辑,分析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社区体育发展权的理论基础是发展权理论和人民中心思想理论.社区体育发展权的实现逻辑包括自主活动、组织活动和维权救济三个层面.其中,自主活动的实现逻辑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活动的实现逻辑注重外在的客观规律性;救济维权的实现逻辑要求完善权利救济机制.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困境表现在社区人群体育权利意识淡薄、体育基础设施相对匮乏、体育治理机制协同失调和救济机制不够完善四个方面.建议发挥宣传机制效用,提升社区人群的体育发展权利意识;完备体育基础设施,确保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基础条件;优化体育治理机制,提升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治理能力;完善权利救济机制,拓展社区体育发展权实现的维权路径.

    体育治理社区体育社区体育发展权社区人群体育活动

    法团主义视角下地方体育总会枢纽化的发展路径

    陈鹏阳艺武伍艺昭高群杰...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总会枢纽化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制度理念的一次新尝试.因此,以法团主义为理论视角,国家-社会二元结构为切入点,运用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析地方体育总会枢纽化建设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地方体育总会在发展过程中职能变化特征明显,历经行使官方职能、职能弱化和重新定位枢纽化职能三个阶段.为了更好发挥体育总会桥梁作用,从主体、客体与介体三个方面分析体育总会自身、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社会组织、环境与制度方面的建设困境.提出新时代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应以国家-社会二元结构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审视,运用法团主义理论思想,推动政府、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三者的友好互动、良性循环.

    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总会法团主义枢纽化建设

    VAR技术介入足球比赛判罚的价值思考、边界局限与弥合策略

    侯鹏贺义兴郭玉麟于少勇...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卡塔尔世界杯VAR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对VAR技术介入足球比赛判罚的价值思考、边界局限与弥合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土壤的培育、公正的补偿、工具的弥补及需求的满足是VAR技术介入足球比赛判罚的价值所在.同时,VAR技术介入足球比赛判罚过程中存在具身互动削弱、裁判权威受损、判罚标准失范、球员状态干扰等边界局限.提出如下建议:增强技术表现,提升赛事观赏性;保护裁判权威,保障比赛的公正性;统一使用标准,提高判罚精确性;规避干扰球员,保障赛事流畅性.

    VAR技术数字体育竞技体育足球赛事比赛判罚

    诉说技击的身体语言:论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再现

    王军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术套路已成为现代社会"武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武术最直接的方法.研究认为,武术套路通过身体叙事的方式"诉说"着其身体"记忆"的技击语言,其优美的拳法、招式都是艺术化的再现.从"原始到文明""本能到技击""技击到艺术"的身体叙事体现了技击艺术化演进的过程,通过对武术套路诉说技击的"解构",得出武术套路以"文本"的形式记载着技击"词汇"已成为中华武术的文化符号,其价值体现在武术套路对技击的身体记忆、内容延展和智慧彰显.基于此,武术套路的艺术化创作虽然弱化了其技击价值,但其艺术化的身体再现则彰显出了蓬勃的生命文化.

    中国武术套路技击艺术化身体叙事

    正念干预对速度滑冰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王宏图陈超杰马冀飞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7周正念干预对速度滑冰运动员心理弹性、心理疲劳的影响及心理弹性在正念干预与心理疲劳间的中介效应.方法:将44名速度滑冰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7周、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正念干预,在此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实验前后分别施测正念五因素量表、运动心理弹性量表、运动心理疲劳量表.结果:实验组运动员后测的正念水平(F=30.30,p<0.001,η2p=0.42)、心理弹性水平(F=64.90,p<0.001,η2p=0.61)显著高于前测,心理疲劳水平显著低于前测(F=82.32,p<0.001,η2p=0.66);正念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33),与心理疲劳呈显著负相关(r=-0.49),心理弹性与心理疲劳呈显著负相关(r=-0.53);心理弹性在正念干预与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8%.结论:正念干预是缓解速度滑冰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直接缓解其心理疲劳,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间接缓解心理疲劳.

    正念心理弹性心理疲劳速度滑冰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