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杨志家

月刊

1673-0046

tycsxb@163.com

0351-5633033 5288413

030027

山西省太原市兴华街3号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是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刊登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为主,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旨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秀文学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王理超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在逐步改革。优秀文学作品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把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能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又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文学作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条件和路径,发挥优秀文学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浸润效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作用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究——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邹丽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基本使命的一门特别重要的学科,它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正确价值取向的教育责任。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各环节,使青年学子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路径

    李蓉蓉丁飞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思政课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没有动力去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程度不够,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不够,缺乏整体有效的计划,教育传播渠道不够广泛。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本身素材的一部分,这样既能拓展基础类思政教育的内涵,又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还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给予助力,促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还要积极构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思政课氛围,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路径思政课一体化

    校园安全的隐性力量:心理育人复合干预策略研究

    曹艳梅薛云珍
    185-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致力于探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如何将心理育人复合干预策略有效地应用于高校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中。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数据,进一步采用质性访谈法,对某高校发生的安全事件案例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心理育人融入高校安全管理的干预策略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源于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难题、性教育与恋爱迷思、性格与情绪迷雾、信心缺乏的阴霾和家庭环境的缺陷等。因此,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巧妙利用心理学方法,全面实施五育并举,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施。

    健康中国心理育人校园安全干预策略

    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实践研究

    杨栋畅春霞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学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推动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实践发展,是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持续加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实践,应当厘清当前职业学校思政课创新实践的内容,正确理解职业学校思政课创新实践的意义,充分了解职业学校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现状,从课程建设、教学环节、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加强思政课创新实践的效果。

    职业学校思政课创新实践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王森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获得感是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检验的重要指标。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学生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模型,研究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因素包括知识获得、情感获得以及实践获得,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稳固的三角体。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重视学生知识获得是根本、把握学生情感获得是关键、优化学生实践获得是重点以及关注知识、情感、实践的逻辑内涵等提升路径。

    获得感思政课扎根理论路径

    农耕文化融入农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证研究——从"思政课边缘人"现象谈起

    吴林周建姿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从高校"思政课边缘人"现象着手,基于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课满意度、优秀农耕文化认知度、农耕文化融入思政课可行度与实效度四维分析开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表明,构建深化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度,增强其在思政课的存在感;完善第二课堂对农耕文化的普及度,黏着其与思政课的耦合性;优化校内实践基地的体验度,提升其在思政课的渗透力;丰富校外实践基地的参与度,搭建其与思政课的互补性。"四位一体"农耕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在农类院校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思政课边缘人"农耕文化实证研究实践路径立德树人

    发展型资助体系下受助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

    陈珏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弹性是指个人在面对逆境或挑战时,能够调整自我、恢复原状并继续成长的能力,它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内部资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其是部分学生因经济负担而面临心理困扰,展现出较低的心理弹性;然而,也有不少学生能够积极面对逆境,展现出较强的心理弹性。因此,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应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在物质和资金上给予必要援助以确保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要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旨在培育学生具备高度心理弹性,推动其健康成长与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发展型资助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

    红色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陈默
    205-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开展的鲜活资源,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从而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红色理想,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其成长为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红色文化高职思政教育实践进路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