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媒体时代松江区户外俱乐部的体育传播方式及其营销发展空间研究

    张睿佳廖丽雅严晨张豪...
    151-15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研究松江区户外俱乐部的发展,包括体育传播方式和营销发展空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证案例、实地调研、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但面临低活跃会员和盈利单一问题.传播方式主要是老会员带新会员、俱乐部品牌建设、统一管理与公关宣传、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结合、以及群体意识和信息交流.建议:俱乐部应提高活跃会员率、多元化盈利途径,有效结合四种传播方式,利用全媒体提升信息传播多元化和内容质量,构建新媒体核心的直接营销框架,发展多元化间接营销策略.这些也是户外俱乐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全媒体俱乐部体育传播营销

    基于校企协三位一体模式的大学生电子竞技赛事组织与引导研究——以中国大学生电竞联赛为例

    杨森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竞技作为本世纪迅速崛起的世界性文化现象,现已演变为一项新兴主流体育运动.本文以当前中国大学生电竞联赛(以下简称"CUEA")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该赛事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该赛事现有的组织模式,分析其现存的主要问题有:①知识版权保护不足,规范监管严重缺失;②IP运营能力不强,专业性人才匮乏;③活动周期短,宣传持续影响弱;④科技型和虚拟运动类项目欠缺,过度依赖游戏项目本身;⑤高校间未形成有效联动,教育文化交流功能单一等.基于此,结合传统大学生体育赛事特点和经验,创新提出"官方协会主导、高校参与、第三方企业支持"的大学生电竞赛事组织模式,构建全国大学生电子竞技赛事组织路径,即:①以产教融合IP化运营,协同培养复合型人才;②实行分级分区,构建"大学+职业"链路体系;③加大"数字技能+体能"融合办赛;④加强校园电竞运动内涵建设,营造"绿色电竞+红色电竞"校园正能量.

    高校校企协电子竞技体育竞赛组织模式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动力、阻滞与策略

    黎镇鹏王长在侯林方杨伟文...
    161-164,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规范了体育培训市场秩序,也提升了体育培训服务质量,为促进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基于"双减"背景剖析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与阻滞因素,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主要是:国家政策导向引领体育培训创新发展的行动力、国民体育消费需求急剧上升的拉动力、体育中考促进体育培训市场日趋增量的驱动力、企业间的博弈竞争促进体育培训业提质增效的推动力.目前在体育培训业发展中存在的阻滞因素主要有:①监管障碍: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机制缺乏;②融合壁垒:体育培训与学校体育协调不足;③创新不足:体育培训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④思维固化:应试思维与学生焦虑风险并存;⑤粘性不高:难以提升体育消费忠诚度等.据此,建议:①建立多元协同监管体系,完善体育培训市场准入机制;②加强政策支撑,深化校企协同发展;③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体育培训服务质量;④降低升学压力,树立体育健康价值理念;⑤拓展多运动项目导读,提高体育消费粘性等相关策略.

    "双减"政策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动力要素

    基于导学互动的混合式教学对高校公共体育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闫艾萍李莎高毅帆
    165-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要重点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立足"线上线下+导学互动"的教学思维模式,以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为例,运用文献、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基于导学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将导学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对学生运动动机、技能学习、课余锻炼、体育关注度四个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

    导学互动混合式教学体育学习兴趣

    基于CDIO理念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赵洪波屈祉若
    168-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CDIO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讨论,从C构思、D设计、I实施、O运行四大部分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进而从四个角度提出CDIO理念下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即: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合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开展体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CDIO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信息化·情景化: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杨艺璇殷怀刚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电子技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赋能体育教学创新的要素及其发展指向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发展建议,即:①坚持适应性、个性化、时效性、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原则;②拓展教学场景,打造虚实交融的发展空间;③发挥引擎作用,构建多元统合的方法体系;④实现资源整合,营造高新科技的发展环境;⑤强化发展设计,筑基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应用思路,为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赋能体育教学发展的全新实践提供思考.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体育教学信息化情景化实践探索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方案研究

    王春卉荆硕李姝妤黄筠钧...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运动员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运动员职业分化的必要保障.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注重目标与结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从OBE理念出发对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OBE理念和框架下设计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方案需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以国家政策为主导,确定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目标;二是要以遵循学生运动员特殊属性为核心,构建高校学生运动员课程方案;三是要以灵活机动确定教学策略为关键,设计高校学生运动员教育模式;四是要以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体系为保障,持续改进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质量.综上所述,在国家高度重视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以OBE理念构建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OBE理念培养方案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体育从教人员的困境与路径

    陈泽璇李晓雪庄薇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体育从教人员面临的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发现:目前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体育从教人员面临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知识与高等教育阶段专业知识缺乏、学历背景不足、从业资质不足、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小众体育项目运动员转型难等突出问题.据此提出可发展路径:完善在役运动员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教育培养体系;鼓励运动员提升学历背景;设置符合运动员职业性格特点的教师资格证或学校体育教练员证书考核体系;完善退役运动员转型学校体育从教人员专项培训体系;设置多样化学校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岗位.

    退役运动员体教融合体育教师职业转型

    "健康中国"背景下河南省大学生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与健康需求调查研究

    韩伟
    184-18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调查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态度和健康需求,分析各重要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学生体育参与率较疫情时期有所上升,但还是不如疫情之前;②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体育锻炼,但运动频率不够,达不到增强体质的要求;③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但部分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④学生普遍希望能从微信平台获取健康知识和信息.

    健康中国大学生体育行为体育态度健康需求

    不同组合课堂教学锻炼联合音乐疗法对塔吉克族大学生睡眠质量干预的效果评价

    毕存箭刘鹤阿布都热合曼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组合课堂教学锻炼方式联合音乐疗法对塔吉克族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其睡眠质量改善及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对招募的61名塔吉克族睡眠障碍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有氧运动和抗阻锻炼(AE&RE)组、有氧运动和身心锻炼(AE&BE)组、抗阻锻炼和身心锻炼(RE&BE)组.对实验组进行10周、每周3次课堂教学锻炼干预、每次50min的干预,对照组保持正常生活习惯.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Actigraph GT3X+监测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并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AE&RE组、AE&BE组、RE&BE组干预后主观PSQI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2.859、2.150,P<0.05).客观睡眠方面,AE&RE组干预后总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2.709、3.797,P<0.05).AE&BE组干预后总睡眠时长、睡眠效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7、2.130,P<0.05).干预后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4、2.291、2.095,P<0.05).RE&BE组干预后总睡眠时长、睡眠效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4、4.989,P<0.01).干预后睡眠潜伏期、夜间觉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9、3.367、2.975,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塔吉克族大学生AE&RE组和RE&BE组睡眠效率与干预前相比分别提高了 7.36%、7.73%.研究结论:不同组合课堂教学锻炼方式联合音乐疗法对塔吉克族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不同,AE&BE组、RE&BE组分别对主观睡眠质量、客观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最佳.

    课堂教学体育锻炼音乐疗法睡眠障碍干预分析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