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

田野

月刊

1000-677X

bjb@ciss.cn

010-87182588

100061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学/Journal China Spor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反映国内体育科研最新成果,刊登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文摘。设有体育理论、运动训练、体质研究、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仪器场地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及运动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运动负荷熵:一种运动负荷测度新理论

    李祥臣彭小令石磊白银川...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定和安排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过程核心和基础性的内容之一,也是体医融合领域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数理逻辑分析和建模,基于不确定性科学,提出了一种运动负荷熵测度理论,构建了相应测定系统,并组织实施了151 958次试验。分析发现,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提出的最小可觉差的观点并不完善。研究证明运动刺激的感知阈限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且韦伯分数也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会随着参考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的系数。经数理推导和实验验证,研究建立了运动负荷主客体统一的测度方程,研究成果为个体化精确运动负荷测度提供了新方法。

    运动负荷熵有效刺激量运动负荷测度统一方程

    体育法视域下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研究

    柳舒扬王家宏
    15-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首次将体育消费纳入其中,强调体育消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为体育消费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体育法通过新增系列法律条例为体育消费发展赋予法治形态、提供路线指引和多维度法治保障。然而,体育消费市场仍面临一系列法治挑战,体育用品、健身休闲、赛事活动等体育消费主要业态均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体育用品质量问题、健身服务预付式消费问题、赛事活动安全风险问题等。研究认为,面对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的体育消费法治问题,需以体育法为引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体育消费法治保障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估体系;从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出发,加快解决体育消费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和新兴问题;以创新为驱动,为促进体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强体育法治队伍建设,培养现代化交叉型体育法治人才。

    体育消费体育法体育产业

    我国反兴奋剂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石岩赵娜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国反兴奋剂综合防控体系是遏制兴奋剂问题的重要手段。研究基于我国反兴奋剂防控体系建设中立法防控不充分、执法防控不规范、司法防控不完善、守法防控不全面的内在困囿,以及反兴奋剂综合防控体系建设的外在需求,结合国内外法律政策与实践经验,提出建设综合政律、他律、互律及自律的反兴奋剂防控体系。政律层面,健全防控法规体系,厘清政府责任边界,构建问责机制;他律层面,重视运动心理学者预防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畅通公众监督路径;互律层面,建立反兴奋剂互律组织,创新互律运行机制,丰富互律手段;自律层面,依托道德干预提高体育运动参加者自觉意识,教育干预丰富防控知识,心理干预强化预期负罪感,最终建设"四律一体"依法防控的反兴奋剂综合防控体系,为提升中国反兴奋剂防控水平奠定基础。

    体育法反兴奋剂体系建设四律一体建设路径

    后脱钩时代我国单项体育协会跨部门协同监管的框架、困境与路径——整体性治理视角的分析

    韩慧郑家鲲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脱钩时代,推进单项体育协会跨部门协同监管是应对现实挑战、重塑政社关系以及建立综合监管体系的必要之举。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及逻辑分析方法,探索我国单项体育协会跨部门协同监管的框架、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我国单项体育协会跨部门协同监管的框架由公共价值理念、综合协调机构、法律制度、协调机制以及信息技术五方面构成。当前阶段,我国单项体育协会跨部门协同监管在理念、组织、制度、机制与技术方面均存在困阻,建议通过培育公共价值理念、完善综合机构配置、优化重构制度体系、强化协调机制建设与加强智能技术嵌入等实践路径,进一步提升我国单项体育协会跨部门协同治理水平。

    单项体育协会监管跨部门协同整体性治理

    新时代文体旅融合背景下我国乡村民俗体育复合治理的地方性实践——基于湘西古镇龙舟活动复兴集体行动的社会学考察

    彭春兰龙佩林
    41-4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中民俗体育有效治理的成功经验,研究采用"结构-制度"与"过程-事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湘西古镇传统龙舟活动复兴的经验问题置于宏观社会结构背景下,依循集体行动的共意形成与动员、曲折与双重策略性应对,直至集体行动最终形成的整个过程展开讨论。研究认为,自治、他治及共治的复合作用共构了龙舟活动秩序,不同阶段的治理形态随主体间利益契合状况而动态变化,并集中体现为集体行动的行政合法性维护、嵌套的类组织系统构建以及与行动单位契合的激励机制作用,最终形成了龙舟活动复兴集体行动。最后,研究基于新时代实现有效治理的行动方略探讨,提出了乡村民俗体育治理新格局的地方性经验启示与思考。

    龙舟活动集体行动民俗体育治理复合治理秩序

    中国体育彩票地市级销售综合指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李刚付甲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此前研究基础上,以7个代表性省份共114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中国体育彩票地市层面的销售综合指数体系,从市场开发程度、资金筹集效率和地市均衡状况三方面考察了体育彩票销售质量及变动趋势。相应结果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各地市体育彩票销售业绩提升的同时,在上述三方面也都实现了较高的销售质量;垂直和分级两种管理模式对体育彩票销售的影响不同,当前垂直管理模式的优势更为明显;一些风险隐患不容忽视,部分地市体育彩票市场开发过度,绝大部分地市体育资金筹集效率相对不高,个别省份各地市销售风险普遍较高,体育彩票游戏结构不尽合理。为实现中国体育彩票更高质量的发展,建议各级体育彩票机构推广和应用地市级的销售综合指数体系,优化体育彩票游戏结构,防范重大风险事件,完善地市级彩票机构管理模式,加强跨地区和跨领域交流合作,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彩票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体育彩票地市级销售综合指数高质量发展

    生成式AI激发大众体育消费潜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李荣日赵泓羽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把握新发展阶段下"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所带来的关键契机,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充分挖掘和释放我国体育消费潜力,是推进我国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需。研究在分析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对生成式AI赋能大众体育消费需求表达的内在机理与场景应用进行解构,发现生成式AI赋能大众体育消费需求表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知图式限制体育消费"微粒化"需求表达,数字素养差异掣肘体育消费长尾需求挖掘,技术固有缺陷削弱体育消费需求表达灵感生成,信息收集异化限制体育消费需求众创内容生产。研究认为,在生成式AI赋能大众体育消费需求表达过程中,应持续优化体育消费AI交互算法,精准突破个体认知图式局限;充分释放数字技术普惠红利,提升个体体育消费需求表达规模;深化生成式AI技术多组态应用,触发个体体育消费需求创意灵感;优化数据隐私保护与信息收集机制,夯实个体体育需求表达信任基础。

    生成式人工智能体育消费消费潜力

    对竞技心理领域研究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反思

    秦花卉张力为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入分析竞技心理领域研究中的关键挑战,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相关性、实用性和生态效度。在研究参与者方面,需灵活选择和综合考虑"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的研究视角,明确研究对象及成果的应用对象,以确保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在研究设计方面,倡导实验设计由"方法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建议尽量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为循证实践和实际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强调了跨领域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运动员的心理和行为。在研究效度方面,讨论了由"实验室实验"向"现场实验"的转变,强调了长期干预相比短期干预在提升研究外部效度和实际应用价值方面的优势。

    竞技心理本体论方法论研究参与者研究设计生态效度

    坚守与跨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研究

    王洪珅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界是文化的一般属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而深入探究问题的致因和纾解路径。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的概念界定为基础,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分为地理边界、社群边界、代际边界、技术(艺)边界、价值边界和文化边界6个类型,并依据不同参照概括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具有存在形态的抽象性、存续过程的长期性、类型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形式的动态性和实际影响的两面性5个特征。研究认为,明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问题,能够增强其主体认知的系统性,明晰其工作核心与边缘,理顺其利益相关者关系和维持其个性品格。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应理性对待不同类型、不同作用的边界,在坚守与跨越之间寻求平衡,以此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特征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协同的变迁及其效果评价

    王涛陈尧刘璐路
    89-9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政策协同的必要性。基于政策目标与政策措施协同创新视角,对2012-2022年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协同的变迁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总协同不断提高,是政策目标与政策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各个政策目标与各个政策措施之间的协同度也逐渐增强,这些组合各异的协同关系对促进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和场地设施两个政策目标方面产生显著正影响,但对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不显著。命令型政策措施对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及场地设施的协同效果最好,但并没有因此减弱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效果;能力建设政策措施协同在各个政策目标的达成上发挥着稳定作用,正成为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学习型政策措施协同在促进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标率方面的效果较好,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特殊性日益受到重视;激励型政策措施协同呈现出高使用度低效率的特点,其与各个政策目标的协同效果均不佳。综上所述,青少年体育政策制定无须夸大任何一项政策措施协同的积极作用,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发挥政策措施协同的整体效益。

    青少年体育政策政策协同政策变迁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