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与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与科学
体育与科学

周旭

双月刊

1004-4590

zhili9@sina.com

025-84755315

210014

南京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体育与科学/Journal Sports &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本刊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以新概念、新理论开发、以及体育科研服务于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研究论文为主体,兼顾基础理论和科学理论建设。本刊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双月刊,国际流行大16开版本。胶版印刷,80页/期,全年国内定价42元/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备战巴黎奥运会:釜山世乒赛后谈中国乒乓球打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与国际乒联名誉委员姚振绪的学术对话

    吴飞刘国兵
    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釜山世乒赛,中国女队首场3∶2取胜,但女乒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和世界排名第三的王艺迪分别负于印度的怪胶打法运动员."中国女队5名队员打法单一"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再次成为国人议论的焦点.为备战巴黎奥运会,找出问题所在,指引乒乓球发展方向,专访了原国家乒乓球队领队、前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乒联名誉委员姚振绪.梳理了特殊打法的脉络和历史贡献,分析了目前打法单一的深层次原因和青少年特殊打法培养问题,探讨了巴黎奥运会应对特殊打法的具体方式.姚振绪还针对规则修改、国家利益和项目发展提出了更权威的观点.

    特殊打法削球备战奥运会国际组织

    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

    陈林会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从纾解体育产业发展压力、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激活体育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提高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增强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本领;要促进科学技术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新质生产力配置体育资源的能力,优化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强化科技创新对体育产业的引领,构筑高质量的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要深化体育产业的数字协同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振并扩大体育消费,发挥消费对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还要全面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提升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新质生产力体育产业虚拟体育体育消费

    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作用机制与效应检验

    任波
    16-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理论分析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效应基础上,构建乡村产业振兴与体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度.实证层面主要采用2014-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检验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与效应.结果显示:(1)在影响作用上,体育产业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在传导机制上,体育产业通过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促进作用;(3)在影响效应上,体育产业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显著正向影响存在"边际效应"的非线性递增特点;(4)在区域异质性上,东部和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积极效应强于中部和东北地区.

    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体育产业居民消费水平新质生产力

    职业足球俱乐部重整机制研究

    陶然赵毅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营模式、股权结构以及融资能力尚未充分实现市场化,因而其面临着盈利能力薄弱、股权高度集中、融资壁垒较高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的叠加导致许多职业足球俱乐部深陷债务危机之中.为摆脱这一困境,职业足球俱乐部急需重整机制的支持,以市场化的方式主动解决自身债务问题.职业足球俱乐部具备特殊的重整价值,包括人力资源价值、地方文化价值、球队品牌价值.职业足球俱乐部重整机制的构建应当注意限制"金元足球"运营模式,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及出资形式.中国足球协会可尝试建立行业内部的预重整程序.在特殊情形下,法院可对俱乐部及其母公司适用深石原则或实质合并规则.

    职业足球俱乐部重整体育法

    组织支持感对赛会志愿者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刘圣文梁媛李京律郝祥钧...
    36-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冬奥会在疫情特殊时态下创设了"闭环管理"的有效模式,为应急状态下志愿组织管理提供了成功经验.文章以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818名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构建了志愿者"组织支持感—组织公民行为—持续参与意愿"模型,破解了"组织支持感"到"持续参与意愿"作用机制的"黑箱".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支持感""组织公民行为"对"持续参与意愿"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2)"组织公民行为"在志愿者"组织支持感"和"持续参与意愿"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闭环内志愿者因封闭管理产生"刺猬效应",导致获得的领导支持感和同事支持感略低.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优化志愿服务管理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指导.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组织支持感组织公民行为持续参与意愿

    从"柔弱美"走向"健美":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性身体观的文化嬗变

    李楠孙淑慧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身体社会学原理,借助社会文化史考察大众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变迁的视角,来探讨20世纪30年代女性身体观念的建构.爬梳"健美"这一西式话语在中国的转译与传播,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观由传统的以"弱"为美转向以"健"为美,并成为流行一时的社会文化景观.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国族期许、科学知识与消费主义三种主要意识形态间的复杂交织、转换与相斥.研究发现:近代女性身体观发生变化源于国家为改变衰败现状要求女性服从于强国强种的政治需求,"健美"因时而创.与此同时,女性解放思潮也让女性主张身体的自我掌控,在这样的拉扯中,科学话语和消费话语成为不同立场人群的发声工具,而体育运动则是被各方话语认可的、塑造女性身体外显的重要手段,"健美"也由此完成了中国本土话语的转变,延展成为建构20世纪30年代女性身体观的关键线索.

    健美近代体育身体解放女性体育

    网络社会跑团自组织机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吴广亮桑陪虎李昊祯王倩茹...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跑步进一步从个体化运动转变为集体现象,跑团也从地方社会拓展到网络社会,建立起网络社会跑团.自组织的网络社会跑团,实则超越了单纯的运动团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人们生活需求、认知行为的转变.通过探讨网络社会跑团的自组织及其优化,思考了网络社会跑团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认为:网络社会跑团经历了从"我"到"我们"的形成过程,其间,主体兴趣、社会性与网络环境在助推其形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社会跑团自组织机制的秩序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知识分享、多元交互、多元参与强化了跑团的情感连接、组织黏性、共治能力,提升了跑团内部的信任、互动和共生意识.在网络社会跑团的优化自治思考中,除了关注主体性、结构性内容,还需拓宽视角,结合技术、资本等方面进行思考.

    兴趣技术虚拟自组织结构性主体性

    联结何以强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者网络构建——基于闽南L村宋江阵保护的民族志

    梁艺炜张越杨海晨
    60-6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行动者网络理论启发,以L村宋江阵保护个案为切入点,对文化持有者几近缺位的体育非遗项目保护良好的运作态势展开民族志研究.研究发现,围绕"L村宋江阵保护"这一共同目标,核心行动者LLS通过筹建组织、合作共识等利益相关化方式进行其他行动者角色限定,实施结缘联结、政策便利、平台搭建等联盟一体化策略促使行动者共力参与、协商和作用宋江阵保护行动,构建了 L村宋江阵保护网络联盟.同时,采取重组兴趣目标、群体置换与替代、妥协与退让等异议解决办法维持网络的整体性和持续运行.研究认为,伴随"返乡精英的关键引领""L村村民的角色替代""宋江阵文化空间的铸造生成"等多元行动者的渐进与凸显,勾勒并表现出的"单缘—多缘""人类—非人类"行动者关系网络的延伸与转向,不再受限于传统意义上"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网络连接方式,而是以物质性力量保障宋江阵保护行动在L村村民近乎集体缺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有序推进.由此,赋予更多行动者核心角色定位、加强一般行动者利益相关化、进行多缘关系网络的联结与促动,或能为其他体育非遗项目保护提供暂时性替代方案.

    体育非遗行动者网络宋江阵民族志研究

    文化IP赋能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河南温县打造特色文体旅"太极IP"的实证考察

    朱江华刘继志王三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IP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凝聚力,它是赋能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驱动力.在"两创"方针指导的语境下,以河南温县打造特色文体旅"太极IP"的实践活动为案例,以文化IP赋能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的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运用文化资本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在分析文化IP资源开发中的提炼文化元素、创作文化内容、形成群聚传播、推进跨界融合等环节,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中的传承主体、政府保障、社会支持、人文环境、项目适应性创新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释文化IP资源开发与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一体化的共生关系.其次,分析与探究文化IP赋能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的逻辑机理,其中,文化元素渗透赋能太极拳非遗资源释放,文化内容创新赋能太极拳非遗衍生品附加值提升,群聚传播效应赋能太极拳非遗文化空间拓展,跨界融合赋能太极拳非遗文化共生圈形成等.最后,推导出文化IP赋能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的实现路径:第一,从挖掘走向消费的价值传导路径;第二,从常态走向时尚的样态塑造路径;第三,从地方走向世界的符号打造路径;第四,从边界走向跨界的互利共生路径等.

    知识产权太极拳非遗活态传承文化资源文化资本

    民族传统体育医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花家涛刘冠启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疾病与健康是个体生命进程中要面对的重要命题.以西方"幸存者龙舟队"乳腺癌患者的疾痛叙事为分析对象,讨论体育医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议题.研究认为:(1)民族传统体育的西方疾痛叙事自20世纪末产生以来,历经克服恐惧、自我觉醒、竞合精神、自我超越等前后相继的叙事主题,形成了实用导向、个体阐释、患者参与式田野工作的医学人类学研究范式;(2)西方民族传统体育医学人类学研究,虽以患者参与式调查提高叙事效度,但存在文化体证缺乏、系统观照不足、二阶观察不够的困境,在接续中国理论传统中存在不能融入生命情感、社会心态、人文历史等局限;(3)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具体实践的理论研究与治疗实务中,实现由"疾痛叙事"转向"生命传记法"的范式生成,也就是将社会转型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取得关联,形成"患者疾痛体验、社区健康共同体、国家健康规制"总体关联的研究框架,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医学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民族传统体育医学人类学创伤后成长参与式研究疾痛叙事生命传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