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病毒介导的KIAA1199表达下调对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王立蓉戴峰孙小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的KIAA1199表达下调对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肝癌HuH-7细胞感染LV3-KIAA1199 shRNA慢病毒,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下调效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活的Caspase-3(C-Caspase-3)、激活的Caspase-9(C-Caspase-9)、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LiCl处理感染LV3-KIAA1199 shRNA慢病毒的肝癌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变化.结果 感染LV3-KIAA1199 shRNA慢病毒的肝癌HuH-7细胞中KIAA1199 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LiCl可以逆转下调KIAA1199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KIAA1199表达下调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诱导肝癌HuH-7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增加.

    肝癌KIAA1199增殖凋亡Wnt/β-catenin信号

    miR-129-3p靶向LPAR3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

    白璐马英杰王郁杰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129-3p靶向LPAR3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肝细胞HL-7702和3种肝癌细胞SMMC-7721、HepG2和BEL-7402中miR-129-3p和LPAR3的表达情况.构建过表达miR-129-3p的SMMC-7721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R3、Cyclin D1、MMP-2、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129-3p和LPAR3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中miR-129-3p的表达显著降低,LPAR3的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29-3p可抑制SMMC-772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LPAR3是miR-129-3p的靶基因,miR-129-3p可负性调控LPAR3的表达.过表达LPAR3可部分逆转miR-129-3p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miR-129-3p通过调控LPAR3抑制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129-3p通过靶向下调LPAR3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miR-129-3pLPAR3肝癌PI3K/AKT增殖迁移侵袭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生守鹏王海燕李建军张洪海...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临床特征、治疗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断的在AIH基础上发生PLC的患者总计13例,总结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肝硬化情况、AFP水平、肿瘤分期、患者的治疗选择及生存时间.结果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首次诊断PLC的平均年龄为61.8岁,肝癌发病率为2.3%.92.3%(12/13)的患者有肝硬化,其中Child-Pugh B级肝功能者10例.多数患者AFP不高,AFP>200 ng/ml者1例,患者的最大肿瘤直径为(3.1±1.9)cm(1.5~8.5 cm).保守治疗3例,其余患者采用TACE、消融、肝部分切除、肝移植等单独及联合治疗,1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结论 AIH相关PLC往往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多数较差,多数患者AFP不高,肿瘤分期较早,相对其他治疗,肝移植可能更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行TACE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雅娟江平李玮罗兆芬...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患者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HCC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接受TACE治疗分为TACE组(n=68)和非TACE组(n=52),统计两组随访生存率,分析患者TACE预后影响因素.结果TACE组1、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8.2%、80.9%,与非TACE组的86.5%、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67.65%较非TACE组的48.08%高(P<0.05).血管侵犯(OR=1.102,P=0.013,95%CI:1.016~1.382)、最大癌结节直径>5 cm(OR=1.433,P=0.005,95%CI:1.012~2.238)是HCC术后复发患者TACE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CC术后复发患者行TACE能有效改善预后,或可推荐血管侵犯、最大癌结节直径>5 cm的术后复发患者行TACE治疗.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疗效影响因素

    TACE联合RFA治疗前血清ApoA1水平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魏建莹孙巍刘晓民陈京龙...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前血清血脂成分ApoA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16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RFA术治疗,并搜集患者TACE联合RFA治疗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乙肝、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Child分级、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采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 在多因素分析中,低水平ApoA1与较差PFS具有显著相关性(HR=0.574,95%CI:0.361~0.912,P=0.019).然而与OS相比,两者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前血清ApoA1可能成为预测HCC复发的指标.

    肝细胞癌血脂成分ApoA1复发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HC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相关性研究

    唐先梅张庆刘杰刘彦斌...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HCV感染相关HCC患者(HCC组)、88例HCV肝硬化患者(LC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HC组).通过ELISA评估血清Endocan和VEGF水平.结果 HCC组、LC组、HC组Endocan分别为4244(3121~5875)pg/ml、2099(1323~2809)pg/ml、502(136~879)pg/ml.HCC组、LC组、HC组VEGF水平分别为208(62~513)ng/ml、66(20~137)ng/ml、25(18~31)ng/ml.三组Endocan和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Endocan与WBC、PLT、ALT、AL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FP、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血管癌栓、TNM分期有关(P<0.05).Endocan诊断HCC价值最高.AFP、Endocan、肿瘤大小是HCC死亡相关风险因素.结论 Endocan可能是HCC的诊断标志物,也是HCC患者死亡的良好预测指标.

    肝细胞癌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甲胎蛋白

    英夫利昔联合美沙拉嗪治疗IBD效果及不良反应

    申明任宏飞张铭光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IBD)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IB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以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英夫利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治疗有效率、疾病活动度[简化CD活动指数(CDAI)、简化UC活动指数(CAI)],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评估患者肠道菌群改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UC、CD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CDAI和CAI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消化球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数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及营养不良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乳酸杆菌数量、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英夫利昔联合美沙拉嗪治疗IBD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炎性因子水平和营养状况.

    炎症性肠病英夫利昔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粪菌移植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

    余思芸何平房殿亮任宁川...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19年3月1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FMT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RCTs,共288例患者.结果显示:IBS总体症状改善率在FMT组与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4,95%CI:0.63~1.72,P=0.88).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76%).亚组分析显示采用结肠镜、鼻空肠管灌注可显著改善IBS的临床症状(RR=1.57,95%CI:1.15~2.14,P<0.05);而口服FMT胶囊可能存在相反的效果(RR=0.54,95%CI:0.36~0.82,P<0.05).各研究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当前证据不足以证明FMT对所有亚型IBS患者有效,但采用结肠镜、鼻空肠管灌注等方式进行FMT可显著改善结局,且FMT治疗方案本身是安全可行的.

    粪菌移植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两种不同型号胶囊内镜在小肠检查过程中的对比研究

    吴志轩何松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金山OMOM两种不同型号胶囊内镜在全小肠检查率(CER)中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其中Ⅱ型胶囊内镜组82例(对照组),Ⅰ型胶囊内镜组85例(观察组).比较两组胃转运时间(GTT)、小肠转运时间(SBTT)及CER的差异.结果 Ⅰ型胶囊内镜组比Ⅱ型胶囊内镜组具有更高的CER(94.1%vs 84.1%,P=0.047),更短的GTT[(47.3±41.8)min vs(64.8±57.0)min,P=0.024],且工作时间更长,但两组患者S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型胶囊内镜通过缩短GTT,延长胶囊内镜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全小肠检查率,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率胃转运时间

    黄连素对结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后复发的预防作用

    王伟强李晓陈玉华刘世萍...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内镜下切除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126例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切除的CR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干预组(n=42)、安慰剂组(n=42)及对照组(n=42).干预组给予黄连素片0.1 g,口服,3次/d;安慰剂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口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对比分析3组患者内镜下切除后6、12、18个月内CRA复发率.结果 CRA内镜下切除后12个月及18个月内CRA复发率干预组(10.0%、12.5%)均较安慰剂组(30.0%、35.0%)及对照组(31.7%、36.6%)显著降低(P<0.05),安慰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干预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但不良反应均轻微,不影响继续服药.结论 黄连素对CRA内镜下切除后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价值,且可行性及耐受性较好,黄连素有望成为CRA复发的化学预防药物之一.

    结直肠腺瘤黄连素复发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