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国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国语
外国语

束定芳

双月刊

1004-5139

wyxy@chinajournal.net.cn; jfl@shisu.edu.cn

021-65420358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外国语/Journal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外国语》创刊于1978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它是以英语为主的多语种外语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语言学及具体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理论研究;语言、翻译、外国文学类书籍评介;国内外语言文学、外语教学学术会议简讯等方面的稿件。 20多年来,在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的关心和积极扶持下,《外国语》已成为我国外语学术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所刊载的大部分文章反映了国内外语界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外国语》作为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刊物,已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图书馆认定为中文社科类核心刊物之一,是我国最早被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选作为世界语言类主要期刊、并摘录每期主要内容的语言研究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评施关淦"现代汉语的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沈家煊
    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篇评论认同施关淦(1988)对朱德熙(1985a)一文的批评.朱文试图通过修改布龙菲尔德"向心结构"的定义,来解决"这本书的出版"违背该定义的做法,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造成种种逻辑上的矛盾.本文作者强调要重视施文的批评和存在的问题,不能不了 了之.对于施文提议的解决办法,给"名词化说"平反,或采纳名动兼类("动名词说"),作者认为也不合理,不能解决问题.一个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是确立"广义的同构",但其前提是在沈家煊(2016)"名动包含说"的框架内确立名词和动词为"广义的同性",即在语用上同为指称语.对陆俭明(2022)有关"名动包含说"的议论,本文也有针对性的回应.

    向心结构名词化动名词广义同构名动包含

    "外教社博学文库"征稿启事

    12页

    名词和动词

    吴义诚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名词和动词这两大词类的一些表现,语言学界先后提出了"名动包含说"和"空/时间性语言说".两个论说实为一对孪生说,因为二者共享"汉语是以名词为中心的语言"之核心命题.通过梳理名词和动词的普适价值、语法权重、语义属性(指称性和述谓性)和认知属性(空间性和时间性)等,该文指出:(1)从静态的描写语法视角看,名词和动词在句子中肩并肩手牵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为人类传递思想,因而具有同等的语法权重,二者不存在中心与边缘之说;(2)"指称性"是名词性成分专有的语义属性,而"述谓性"是动词、形容词成分专有的语法(或语义)属性,因此,两个论说声称的"谓语也是指称语"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概念性错误;(3)从语言学的视角看,"空/时间性语言说"是将语用混同语法的结果;从认知科学的视角看,它们又可谓是"选择性感知"导致的错误认识.

    名词动词指称语述谓语空间性时间性

    边缘范畴表达:以"半个NP"为例

    赵彧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个NP"是多义构式,可以表达客观计量和主观认识两种语义功能,在形式上有一系列差异.过往研究只关注到客观计量,而对主观认识鲜有关注.本文基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探讨"半个NP"表主观认识的认知理据.研究认为,主观认识中的NP凸显内涵属性,具有原型效应,这有别于客观计量中的NP凸显外延指称.作为构式,"半个NP"的构式义可以归纳为"对客体属性的认知介于NP和非NP之间",即客体是NP范畴的边缘成员.从客观计量到主观认识是构式化过程,机制是主观化和范畴化.研究发现,对边缘成员的范畴化能力也是我们的一般认知能力,英语与汉语有内在的认知一致性.

    半个NP边缘范畴客观计量主观认识立场表达

    书讯

    34,43,55,89,120,封4页

    "吃(了)他三个苹果"的认知语法新解

    贾光茂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双宾结构还是单宾结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这一结构,提出以下观点:该结构是双宾结构,"他"可以不和主语共指的原因可能与概念参照点机制以及代词的可及性有关;该结构中直接宾语不能移位不仅与构式整合中的传承关系有关,也与范畴化关系有关;"他"的主观化反映了识解的各种维度,特别是主客体视角的转换.

    认知语法吃他三个苹果概念参照点构式整合主观化

    语言理解技能、解码技能及元语言认知技能对汉语儿童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

    李光泽李荣宝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103名小学五、六年级汉语儿童为对象,综合考察语言理解技能、解码技能和元语言认知技能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语言理解技能包括听力理解和口语词汇,解码技能为词汇认读,元语言认知技能包括语音意识、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以及快速命名.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语言理解技能、解码技能和元语言认知技能对汉语儿童英语阅读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元语言认知技能直接地抑或以语言理解技能和解码技能为中介间接地作用于英语阅读理解;语素意识和口语词汇是最终构成汉语儿童英语阅读的两大核心技能.研究表明汉语儿童英语二语阅读具有阅读的普遍性又有其独特性,研究结果对于基础阶段英语阅读教学、阅读学习和阅读测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汉语儿童语素意识口语词汇英语阅读理解阅读核心构成技能

    从赛、沙《水浒传》英译透视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的生成

    赵军峰龙新元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浒传》系民族经典,世界文学化伴生互文语境,赛珍珠享首译之名,沙博理有正名之实,然译评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形象切入,探研翻译文学中法律形象何以生成.研究发现,梁山对封建正统律令的侵越启示译者征引骑士精神、基督教义相比附,体现形象建构的同质化联想;相较赛氏偏重语言文化的复刻,沙氏深描传统法律体系,彰显形象建构的异质化坚持.无法与无不法的形象生成关联翻译的小文化背景,亦串联大文化背景,是语境化的自我与他者互文互涉的结果.

    《水浒传》英译翻译文学法律形象法律文学

    中国国家形象在科技政策翻译中的再建构

    雷璇张威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政府机构发布的科技政策是了解中国科技领域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其它时政文献,科技政策少有官方同步发布的译文,也缺乏翻译研究的关注.研究提出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综合分析框架,关注了由美国安全与新兴科技中心(CSET)英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通过横纵向对比该机构译文与原文及中国官方的其它相关译文,本研究发现CSET译文在保持整体准确的基础上,对关键概念及表述的翻译脱离语境并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引导,且有意省略言语角色主语,从而在西方语境下再建构了称霸世界、好战备战、阶级分化、远离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而这一降级的国家形象截然不同于发展进步、爱好和平、人人平等及亲民爱民的"自塑"中国国家形象.科技政策翻译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识形态价值,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形象研究和科技翻译研究.

    科技政策科技翻译国家形象批评话语分析西方语境

    自我与他者的距离——《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的译介与认同

    周晓梅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尝试运用文学形象学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形象特征,以探知红色经典中知识女性形象的书写特色、译介方式和认同过程.研究发现,源语文本中林道静的自我形象呈现多元化的性格侧面,目标语文本中的他者形象则更强化其作为革命者的角色特征.而由于核心价值观、文化身份、政治语境、形象认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研究者对这一他者形象进行了差异化解读,由此加大了与自我形象的距离.本研究突显了红色经典译介中形象建构与社会认同的重要意义.

    译介文学形象学自我形象他者形象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