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周祖德

月刊

1671-4431

whlgdxxb@whut.edu.cn

027-87651953

430070

武昌珞狮路122号武汉理工大学(西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湿胀软化效应的泥岩受荷膨胀模型

    刘占兵夏元友殷源程树范...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陇东地区广泛分布的新近系红层泥岩水敏感性强,地下水富集时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为明确地下水环境对此类特殊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以原状泥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浸水软化和侧限膨胀试验,并考虑湿胀软化共同作用建立了受荷膨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泥岩软化系数Kc为0.221,浸水软化主要受饱和度影响,饱和后继续浸水强度无明显变化.2)泥岩(无荷载)侧限膨胀率δe为0.325,膨胀应力σe为450 kPa,吸水过程中膨胀压力与含水率具有分段线性的特征.3)通过对含水率归一化处理,引入湿度损伤因子Dw,建立了泥岩受荷膨胀模型,模型适用性强,且参数易于确定,相较于传统的一维膨胀模型,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可用于隧道围岩变形预测.

    新近系红层膨胀岩吸水软化损伤变量本构模型

    基于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的海砂夹芯板弯曲性能研究

    孙亮明郭家俊韩宇琪曹彬...
    75-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海砂夹芯板的弯曲性能,利用高阶剪切变形理论和广义虚位移原理,建立了海砂夹芯板的弯曲平衡方程,采用双傅里叶级数法求解了海砂夹芯板的弯曲变形.通过算例分析了四边简支边界条件下横向均布荷载作用下海砂夹芯板的中点挠度,并且对比分析了 Reissner理论、Hoff理论和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等3种理论计算不同夹芯层弹性模量和夹芯层厚度条件下海砂夹芯板中点挠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中方法适用性更广,更适于建筑夹芯墙板弯曲性能的研究.同时,建立了海砂夹芯板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海砂夹芯板在x=a/2和y=b/2两个截面位置处发生弯曲变形的挠度和应力,并与文中方法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海砂夹芯板弯曲性能高阶剪切变形理论广义虚位移原理

    基于迁移学习和图像超分的紧密堆积粗集料级配的实时分析

    徐正中杨世俊范小春高旭...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复杂生产环境中获取图像质量受限的情况,提出使用迁移学习方法的分割模型帮助生产环境模型训练收敛,以及使用图像超分方法增强图像质量和扩大粗集料目标面积等改进策略,对生产场景下质量受限的粗集料图像进行有效分割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分割模型Model-L,不仅相比于在生产环境下直接训练的模型Model-P的mAP值提高了 0.3以上,EMS值提高了 27%,且在不同粒径范围的粗集料区间的有效分割数量均远远优于Model-P,级配结果也较为可靠,5~25 mm范围内与机械初筛的误差在10%以内.所提出的策略展现了 一定的普适性,对于部分网络粗集料图片也具有良好的分割性能.

    粗集料模式识别迁移学习图像超分骨料级配

    住宅厨房的通风优化模拟

    张露黄军心周亮周军莉...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际住宅厨房和烹饪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厨房环境CFD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提出基于专用空调设备、双排风口油烟机和空气幕的厨房环境优化策略,对优化前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夏季备菜阶段的平均温度下降15.7%,烹饪阶段平均温度下降20%,人体周围CO2平均浓度接近380 ppm,人体呼吸区域油烟平均浓度接近0 ppm;优化后冬季备菜阶段的平均温度上升了 65.4%,烹饪阶段平均温度上升了136%,人体呼吸区CO2平均浓度不到500 ppm,人体呼吸区域油烟平均浓度接近0 ppm.

    住宅厨房热舒适空气幕室内空气质量CFD

    三种ZnAl-稀有金属LDHs除磷效果对比试验与机理分析

    吴梦豪姜应和李大琳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价金属配比为M∶Al=1∶20(M为La、Zr或Ce)的三种ZnAl-稀有金属三元LDHs,表征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通过吸附除磷试验,评估了它们的除磷性能,并深入探讨了除磷机制及吸附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三种ZnAl-稀有金属LDHs均成功合成;它们对磷酸盐的吸附量的大小关系为:La-LDHs>Zr-LDHs>Ce-LDHs;它们对磷酸盐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涉及静电相互作用、阴离子-金属配位体、层间阴离子交换,且吸附能力受CO32-的影响大;La-LDHs展现出比其他两种LDHs更好的除磷性能,主要原因是镧离子较大的离子半径、舒展的d轨道和吸附剂粗糙的外表面.

    三元LDHs稀有金属磷酸盐吸附比较

    考虑交通流特征的船舶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

    李烊齐乐梁高成胡银杰...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上船舶交通研究方面,基于AIS获取的大量船舶轨迹数据中含有船舶行为特征,如何通过这些行为特征衡量船舶轨迹间的相似性,提取具有相似运动规律的船舶轨迹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作者从船舶交通流的特征出发,将传统的豪斯多夫距离、余弦距离与时间距离相融合,提出一种新的船舶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性能,以宁波-舟山港螺头水道的部分船舶交通数据为例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新方法在繁忙水道中,相较于豪斯多夫距离、DTW距离、最近邻距离、LCSS距离有着更好的船舶轨迹分类性能,获得的轨迹聚类结果更能反映船舶交通流空间分布特性,可为水上交通规划、交通组织以及航线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性度量AIS数据交通流特征船舶轨迹聚类

    基于NURBS的船型参数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

    冯佰威谢恒张子诚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船型自动优化,如何用较少的参数实现船型的全参数表达是关键技术之一.为提高优化设计效率,作者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基于几何特征参数的船型优化方法.采用NURBS技术表达船体曲线和曲面,利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全船的参数化几何建模,根据船型特点提取几何特征参数,最终实现了船型的参数化变形.以Series60船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集成优化框架(iSIGHT)实现了船型参数化变形模块与静水力计算和Shipflow水动力计算等模块的集成,以兴波阻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完成了弗劳德数Fr=0.27下的阻力性能优化.结果显示,Fr=0.27时的兴波阻力发生了明显减少,总阻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优化结果表明,基于几何特征参数的船型优化方法可以获得阻力性能更优的新船型.

    参数化建模NURBS技术船型优化兴波阻力

    侧风环境下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田默涵袁晓红汪怡平苏楚奇...
    123-12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侧风环境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同时增加了驾驶员操作负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控制精度,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环境影响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不同风速下车辆所受气动力建立了整车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同时将气动力系数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中,设计了主动前轮转向的车辆侧风稳定性模型预测控制器.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MPC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在不同侧风环境下控制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有效地改善了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侧风环境稳定性模型预测控制控制系统主动前轮转向

    基于双中台架构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养护平台设计与实现

    刘剑郭培达林杰万里...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公路养护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湖北交投基于虚拟数字资源和实体养护资产,以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核心,设计了一套"1+1+2+5+N"架构的养护平台,实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的全过程业务闭环管理.该平台基于基础设施、设施病害、巡查检查、处治措施和管理流程等模块构建标准化体系,利用云部署、全要素运维数据大整合及互通互融等数字化技术建设路桥隧数据中台,打破不同部门和不同业务的数据壁垒,保障业务数据在子系统和总平台之间的上下互通,支撑以养护管理业务和路桥隧专业管理为核心功能的6大业务管理子系统,具备养护业务管理、基础设施资产、大数据分析、科学决策等数字化功能.该平台在多条高速应用效果良好,实现养护管理提质降本增效,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高速公路数据中台智慧养护数字化技术科学决策

    热电制冷结合相变材料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仿真研究

    曾占豪刘珣秦云山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电池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提出了 一种结合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和热电制冷(Thermoelectric Cooler,TEC)的新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了 PCM厚度、铝制框架厚度、TEC输入电流三变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4C大倍率充电工况下,PCM厚度越大电池最高温度越低,但随着PCM厚度的增加,散热性能提升的幅度逐渐降低,TEC的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也越来越低.增厚铝制框架可使电池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同时降低,降低幅度也会随着框架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框架厚度对COP影响并不明显.TEC输入电流越大,电池最高温度越低,但温度均匀性越差,COP也会越低.结果表明:PCM厚度为3 mm,框架厚度为4 mm最为合适,此时TEC输入电流为1A即可保证电池的散热.

    锂离子电池PCMTEC温度温度均匀性大电流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