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CV跟驰模型优化及稳定性分析

    宋成举张夏杰程国柱
    819-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智能网联车辆(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ICV)跟驰建模中基于恒定车头时距的问题,文中在考虑可变车头时距下对期望车头间距做出了新的描述,优化ICV跟驰模型的车头间距模型结构.拟定了车辆跟驰行驶中期望车头时距的一般函数形式及适用范围,论证了基于所提模型的参数物理含义,理论推导了稳定态与动态两种交通流下的稳定性条件.在以前车为干扰条件下通过MATLAB数值仿真实验对比模型改进前后稳定性.结果表明:新的ICV模型具备比原ICV模型更良好的稳定性,且在0~33.3 m/s速度范围内均保持稳定,同时可以比原ICV模型更有效地抑制不稳定流的传播,更好地描述期望车头间距与车速的非线性关系,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交通流跟驰特征.

    智能网联车辆跟驰建模可变车头时距稳定性数值仿真

    超高速公路三波护栏安全性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何永明万亚楠魏堃冯佳...
    823-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利用HeperWorks和LS-DYNA软件进行碰撞仿真,对三波护栏进行单影响因素和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波形梁厚度5 mm时,三波护栏防护性较好,立柱间距2 000 mm时,护栏最大动态变形量减小,汽车合成加速度峰值超出20 g安全值,不能保证乘员安全.护栏最大动态变形量和绊阻与碰撞速度、碰撞角度、立柱间距成正比,与波形梁厚度成反比,汽车合成加速度与碰撞速度、碰撞角度成正比,与波形梁厚度和立柱间距成反比.

    交通安全超高速公路三波护栏碰撞仿真正交实验

    基于EMD-SSA-LSTM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预测

    何勇张开雯
    829-834,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EMD和SSA算法,对LSTM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组合预测模型.利用EMD算法降低数据噪点的干扰,将短时客流数据分解为多个IMF和一个残差.利用SSA算法优化LSTM网络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学习率以及迭代次数.利用优化后的LSTM模型对各个IMF进行预测,由各IMF的预测结果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值.利用杭州市客流量最大的站点火车东站客流量数据进行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LSTM神经网络以及SSA-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针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短时客流预测中,EMD-SSA-LSTM组合模型的预测误差均低于其他3种模型,且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可决系数分别为0.999 5,0.998,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组合模型的有效性,并且提高了预测精度.

    短时客流预测EMD和SSA算法LSTM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混行交叉口自动驾驶专用车道与相位优化研究

    石伟宏成诚王子璇李兴华...
    835-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提出了面向HDV/CAV混行交叉口的车道组织与信号控制协同优化模型,支持交叉口CAV专用车道及相位协同优化.以典型城市道路交叉口为例,分析了不同CAV渗透率下交叉口车道配置及信号控制策略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AV渗透率超过60%时,设置CAV专用车道及相位将显著降低交叉口车均延误.且CAV渗透率在70%~90%时,车均延误降幅超过30%;当CAV渗透率在60%~80%时,HDV车辆的延误降幅更为明显.

    交通工程信号控制方法混行交叉口自动驾驶专用车道

    考虑车流变化的交叉口时段划分方法

    张鹏陈涛孙超李文权...
    841-845,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整理分析交叉口交通流数据,计算各时间序列最佳周期时长.确定周期变化阈值进行初步时段划分,并将小于最短周期时长的时段进行合并.考虑交通流的变化,计算各转向相位时长,确定变化阈值及划分条件,进行二次时段划分.选取苏州某交叉口应用本文的时段划分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时段划分可以较好地刻画流量变化趋势,时段划分更加科学合理,交叉口全天车均延误降低8.6%.

    时段划分周期时长转向流量信号控制

    出口车道数不足对信控交叉口直行车流通行效率的影响

    潘寿燕张存保霍礼辉王子琦...
    846-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武汉市19个出口车道数不足的信控交叉口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直行车流通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的通行效率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绿灯启亮后消散流率达到顶峰后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且具有波动性;交叉口宽度对直行车流的交通流率有显著影响,若四变三交叉口宽度小于44 m,或三变二交叉口宽度小于45 m,或二变一交叉口宽度小于48 m,其通行效率低于将进口直行车道减少1条的情形;汇入的右转车辆对直行车流通行的影响大于同向的右转车辆的影响.

    交通工程信控交叉口出口车道数不足通行效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基于实时A*算法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王小荣张玉召
    85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实时交通数据和拥堵信息,结合实时A*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构建交通路网图和模拟运输任务,系统考虑了拥堵情况、车辆容量、以及需求点时间窗约束等多个因素,以最小化总运输成本为目标,合理分配派送车辆和路径,满足多个需求点的货物运输需求.结果表明:采用实时A*算法可以显著降低派送成本提高了效率.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冷链物流路径优化A*算法启发式算法

    共线公交线路协调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及实践

    强红贤张鹏孙超潘亮...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公交线路重复率过高问题,考虑多条公交线路中存在共线情况,将共线公交线路的发车间隔进行协调优化,减少了乘客和企业的加权成本和.构建了以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公交运营成本加权和最小为目标的协调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采用熵值法计算权重,运用GeoGebra图形计算器计算最优解.结果表明:高峰小时节约成本共计268.85元,节约成本占实际运行成本的4.18%.在节约乘客候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公交吸引量,提升乘客出行满意度,提高公交企业营运效率.

    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公交共线多线路协调发车间隔成本最优

    基于三维全景测绘的山区高速公路视距可靠性评估

    徐承明张万磊陈国伟毛群龙...
    863-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基于三维全景测绘条件,采用针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可靠度方法对视距进行评估.采用三维移动测绘系统采集道路环境真实三维场景,提出了一种在三维真实空间中测量ASD的方法;应用可靠性理论,讨论SSD中各变量的分布情况,采用混合高斯模型对速度分布进行了拟合,评估ASD满足SSD要求的概率.在浙江省某山区高速公路路段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以视距可靠性作为评估指标时,在可靠性低于90%的路段上发生的事故数是其他路段的1.5倍,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山区高速公路三维全景测绘三维视距可靠性

    基于缺口应力方法的钛合金薄板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

    徐双喜吕欣欣刘庆吴轶钢...
    867-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对TA23薄板钛合金设计了对接接头和十字接头两种接头尺寸,开展了系列疲劳试验,得到了两种焊接接头的疲劳等级曲线.参考现有规范及学者建议的三种不同虚拟半径值0.05、0.3、1 mm,基于缺口应力评估方法对两种接头在焊趾处构建了三种不同的虚拟半径圆弧,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对应的缺口应力,结合试验数据,拟合两种焊接接头在三种不同虚拟半径下统一的S-N曲线,分析分散带指数.结果表明:1 mm的虚拟半径更适用于TA 23薄板钛合金.

    TA23钛合金焊接接头缺口应力S-N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