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杨平

双月刊

2095-3844

jwtu@whut.edu.cn;jwuttse@whut.edu.cn

027-86538436

430063

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的前身《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审核,原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学、化学、船舶及海洋工程。机械科学与工程、船舶机械、轮机工程、港口机械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导航与电子系统、电气工程航运技术、交通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本刊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及交通部优秀期刊等奖励。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首批入选中国科技期刊英文文摘(CSIA)数据库,并被英国British Maritimes Technology(BMT)和美国Ei page One数据库等收录(1994-200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椭球形气囊防撞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苏醒林炜钧陈威潘晋...
    873-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气囊优异的缓冲性能,设计了一种椭球形桥墩防船撞气囊,采用LS-DYNA软件分析了该气囊的防护变形以及能量耗散过程.结果表明:在该气囊的防护下,桥墩受力减小了 64.66%,撞击作用时程延长了 330.95%,气囊以泄气形式耗散的撞击能量达船舶初始动能的61.33%,对船舶与桥墩均具有显著的防护性能,其自身又可泄气恢复初始状态,达到桥墩、船舶、防撞装置的"三不坏".对该气囊布设过程中影响气囊防护性能的初始内压、排气阈值、以及排气孔面积三个参数进行分析,给出了最佳初始内压区间、最佳排气阈值、以及最佳排气孔面积区间.

    船桥碰撞气囊防撞装置防护性能

    三尾船型参数化建模及型线优化设计

    李鹏辉常海超魏骁
    878-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某型三尾船为研究对象,采用CAESES软件进行全参数化建模,通过改变控制船体曲面的设计变量,基于布置约束以及静水力约束以三尾船的总阻力作为优化目标,对其首尾型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船型在设计航速下的总阻力得到了有效降低.

    三尾船参数化建模型线优化总阻力

    二阶波浪力对浮式风机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曲晓奇李红涛王宾刘利琴...
    883-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OC4-DeepCwind海上浮式风机系统为例,考虑浮式基础运动与气动力之间的耦合,研究了二阶波浪力对浮式风机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二阶波浪力增加了浮式基础纵荡和纵摇运动的标准差,而浮式基础纵荡和纵摇对风机气动力有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得风轮的推力及功率波动都增大.因此,在风力机系统控制设计及风力机叶片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二阶波浪力的影响.此外,二阶和频力和塔柱一阶固有频率接近,激发了塔柱自振,在设计塔柱时应避开二阶和频力.

    浮式风机刚-柔耦合二阶波浪力动力影响分析

    随机海况下自控式截流板减纵摇研究

    胡聪聪毛筱菲齐健璋
    890-895,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针对过渡型艇减纵摇问题以某过渡型艇为对象,建立随机海浪模型,基于势流理论得到波浪干扰模型和船舶运动模型,并结合CFD方法计算得到的目标艇的截流板升力和升力矩模型,设计了 PID控制器和滑模鲁棒控制器,分别搭建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并对运动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实际约束条件下,分别采用两种控制器的闭环系统相较于开环系统都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减纵摇能力,其中采用滑模控制器时,三级海况下纵摇幅值可减小34%,五级海况下亦可达到8%.自控式截流板减纵摇系统能够有效减小过渡型艇的纵摇运动,滑模鲁棒控制器在三级海况下比PID控制器更优,在四、五级海况下也有良好的减摇效果.

    截流板减纵摇滑模控制PID控制CFD随机海况

    船舶微气泡减阻尺度效应数值研究

    叶代扬封少雄苗洋张磊...
    896-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选取了 mixture气液两相流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同时考虑两相间作用力,构建了微气泡减阻数值模型,通过平板微气泡减阻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可靠性.对相同傅汝德数下的不同尺度船模微气泡减阻进行模拟,对比不同尺度、不同工况下的计算结果,分析船舶微气泡减阻的相似规律.结果表明:尺度小的船模容易达到气流量饱和,即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喷气量对减阻率影响不大,缩尺比λ为20时,最大减阻率可达16%;随着模型尺度逐渐增加,即λ分别为20、15和10时,船模在满足相同傅汝德数和喷气速度的情况下,减阻率具有1.5%左右的减小趋势.

    船舶微气泡减阻两相流尺度效应数值模拟

    基于改进YOLOv7的光学遥感图像船舶旋转目标检测

    焦仕昂罗亮杨萌翟宏睿...
    903-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遥感图像复杂背景下船舶目标尺度变化大以及方向任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YOLOv7改进的光学遥感图像船舶旋转目标检测算法.在骨干网络中融入全局注意力机制(GAM),使模型在复杂背景中更加关注船舶对象;在颈部加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ASFF),消除了特征金字塔内部特征信息不一致的问题;针对船舶比例细长且方向任意的特点,加入了高斯建模表示的旋转框检测,提高了定位精度并保留了船舶目标方向信息.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保证检测速度的同时,在HRSC2016数据集取得了 90.73%的检测精度,检测效果也有所提升.

    YOLOv7遥感图像检测船舶旋转目标检测注意力机制

    乌江限制性航道船舶快速性预报研究

    易信宇王丽铮汪皓练正辰...
    909-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乌江航道为例,针对当前推广应用的千吨级绿色高能效标准船型,基于乌江标准船型的船模阻力与自航试验,测试了不同水深状态下阻力及自航性能参数.采用傅汝德换算法估算实船阻力及有效功率,分析各工况下有效功率与航速的对应规律,为标准船型选定合适的主机功率.结合船舶能源应用现状制定不同动力方案,计算并比较各方案对应的碳排放与必要运费率,最终推荐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动力模式.

    限制性航道船模试验船舶阻力航速预报

    骑浪/横甩的营运限制和操船指南研究

    王蕤宁毛筱菲詹星宇
    916-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总结了营运限制和操船指南的实施方法,针对骑浪/横甩稳性失效模式,基于第二层薄弱性衡准,分别运用Melnikov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求解单自由度纵荡方程和静水中推力与阻力平衡方程得出发生骑浪的临界航速.计算了 ITTC A2渔船和ONR内倾船的最大有义波高营运限制、稳性失效临界航速和基于航速航向组合的简化操船指南,得出了相应的限制航行条件比例,提出了能够指导船长进行航线设计与航行操纵的决策建议.

    营运限制操船指南骑浪/横甩航行安全第二代完整稳性

    碳/玻混杂复合材料开孔板拉伸极限强度研究

    王芳钰严仁军黎梦真孙俊...
    923-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正交碳/玻混杂复合材料开孔板的拉伸承载特性,设计了纯碳纤维(CCCC)、纯玻璃纤维(GGGG)和层间碳/玻混杂(CGGC和GCCG)的复合材料开孔板拉伸强度试验.基于Hashin准则、刚度退化准则对Vumat子程序进行改进,实现了异种纤维增强材料的渐进损伤分析.对这四种堆叠形式的开孔拉伸试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孔周应力、极限强度、以及损伤发展过程等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异种纤维增强材料渐进损伤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证实所改进方法的准确性.上述四种类型混杂复合材料开孔板均以垂直于拉伸载荷方向失效破坏.碳/玻混杂开孔层合板的极限载荷和刚度在纯碳纤维与纯玻璃纤维开孔板之间,内碳外玻(GCCG)的结构形式的抗拉强度略高于内玻外碳(CGGC).受拉载荷下混杂开孔板均为CFRP层先发生损伤,随后GFRP层在短时间内再发生萌生并快速扩展,该损伤过程与铺层顺序无关.

    碳/玻混杂复合材料开孔拉伸试验仿真方法渐进损伤强度分析

    双层底船体典型节点高周疲劳性能评估方法

    刘瑞严仁军游瑞章
    929-935,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选取某大型散货船的双层底过渡区节点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肘板区域应力分布简化计算模型的疲劳评估方法,对不同肘板类型热点区域的应力分布进行理论推导,设计缩比模型试验,综合试验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简化计算模型的有效性.采用D曲线对节点模型进行疲劳评估,对比高周疲劳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用于船体双层底节点疲劳评估的有效性.

    典型节点肘板热点应力高周疲劳试验疲劳强度评估简化计算模型